文艺常识(舞蹈基本知识)

 

舞蹈文艺常识芭蕾杂技...



         

舞蹈是通过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和形态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表演艺术。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起源于劳动,原是一种即兴的、自娱自乐的动作活动,在祭祀活动、典礼仪式、军事操练、劳动生产中得到发展,形成一定的风格和程式,进而成为可供欣赏的表演艺术。

舞  蹈和音乐的关系 ㄖ

舞蹈与音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载歌载舞”是早期舞蹈的主要形式。虽然歌舞可以分家,虽然音乐和舞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但音乐一直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交谊舞可以没有歌唱,但不可缺少音乐。正是有音乐,舞蹈才有动作的协调、气氛的渲染。

舞蹈语汇  ㄖ

舞蹈语汇也叫“舞蹈的语言”,指一切与舞蹈有关的动作、姿态、步法、手势、表情、眼神,以及队形变化、动作组合。如果说,音乐的语言是旋律、节奏,美术的语言是线条、色彩和空间,那么,舞蹈的语言就是体态语言。当然,广义的舞蹈语言还包括音乐(伴奏、歌曲),以及舞台美术(服装、化妆、道具、布景、灯光等)。

舞蹈的分类  ㄖ

舞蹈的分类,按舞者的人数,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以男女混合为多)、三人舞、群舞。按风格、手法、题材的不同,可分为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还可以分出芭蕾舞、交谊舞、舞剧等。

舞种ㄍ

民间舞⊙

在一切艺术门类中,舞蹈是最具集体创作色彩的,它的基础是民间舞。世界各民族都有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民间舞,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专业舞蹈,专供欣赏演出。可以这么说,群众参与性是民间舞的主要特征。

汉族民间舞最具代表性的是秧歌。秧歌主要是流传于北方,是一种群众自娱自乐的广场艺术。伴奏通常是打击乐锣、鼓、钹,节奏强,而无曲调变化,以便舞者即兴发挥。舞者常持彩绸、扇子、花伞而舞。首尾为大场,即变换队形的大集体舞;中间为小场,即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歌舞小戏。汉族民间舞除秧歌外,还有腰鼓舞、龙舞、狮舞、花灯、花鼓、高跷、跑旱船、采茶舞、绸舞、扇舞、剑舞等。

中国各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并各有自己的民族民间舞。如藏族有弦子、锅庄、热巴,维吾尔族有赛乃姆、多朗,蒙古族有安代、筷子舞,朝鲜族有长鼓舞、农乐舞,土家族有摆手舞、茅鼓斯舞,苗族有芦笙舞、踩鼓舞,傣族有孔雀舞,白族有绕山林,黎族有竹竿舞、钱铃双刀舞,高山族有杵舞。

世界各国也有各具特色的民间舞。奥地利有华尔兹舞,波兰有玛祖卡舞、波洛涅兹舞,捷克有波尔卡舞,墨西哥有踢踏舞,阿根廷有探戈舞,巴西有桑巴舞。非洲有黑人的鼓舞、苏丹的伦巴舞。印度有婆罗多舞,孟加拉有脚铃舞,泰国、老挝、柬埔寨有南旺舞,印尼有巴厘舞,日本有盂兰盆舞。

古典舞 ⊙

古典舞,是指历史悠久、充满古典风格的传统舞蹈。它是在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艺术家的提炼、加工、整理、创造而成,具有整套的规范性和严谨的程式。世界许多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古典舞蹈。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当然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古典舞蹈。中国古典舞大体可分四类,即祭礼舞、宫廷舞、民俗舞、戏曲舞,其中后两类现在还很盛行。唐朝是中国古典舞的鼎盛时期,敦煌壁画中描绘了唐代舞蹈的各种优美造型,如“飞天”、“反弹琵琶”等。唐诗中也有大量关于舞蹈的描写。如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分别介绍了最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和最著名的古典舞《霓裳羽衣舞》。

建国后,经过舞蹈、音乐、文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从大量文献、文物、美术作品和老艺人世代相传的技艺中,考证、挖掘、整理、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古典舞。如《编钟乐舞》、《祭孔乐舞》、《九歌》、《铜雀伎》、《仿唐乐舞》、《长安乐舞》、《敦煌乐舞》、《大梦敦煌》、《清宫乐舞——盛世行》等。表现敦煌文化的民族舞蹈《丝路花雨》,更成了集中展示中国古典舞魅力的经典之作。

芭蕾舞  ⊙

“芭蕾”是法语Ballet译音,意即“跳舞”,是一种欧洲古典舞。它15世纪起源于意大利,17世纪流行于法国宫廷,当时以男演员为主。1832年,舞剧《仙子》在巴黎演出时,成功地使用了足尖技巧。从此,它以女演员为主,“足尖舞”成为芭蕾舞女演员的基本功,成为芭蕾舞的标志。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整套规范的、科学的、系统的形体动作,如女演员的足尖旋转,男演员的大步跨跳,双人舞的托举,都有严格的程序,它也被称为“残酷的艺术”。19世纪,古典芭蕾舞形成了三大流派,即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俄罗斯学派,本世纪又出现了现代学派。

芭蕾舞技巧难度大,步伐轻盈优雅,风格浪漫温馨,充满诗情画意,最擅长表达神话、爱情题材,不宜有复杂的情节。代表剧目有《天鹅湖》、《吉赛尔》、《仙女们》、《胡桃夹子》、《天鹅之死》等。另一批剧目根据文学名著改编,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卡门》等。俄国(苏联)代表了芭蕾舞的最高成就,它创作了大批优秀剧目,拥有世界一流的芭蕾舞剧团,培养了大批世界级的芭蕾舞人才,如瓦冈诺娃、巴甫洛娃、乌兰诺娃等。

尼京斯基则被认为是芭蕾史上最伟大的男演员。以超群的升高、腾跃和旋转技巧而闻名。他能在空中完成两脚前后交叉12次之多。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编导。其作品有《牧神午后》、《祭春》等等,至于芭蕾史上的著名剧目,读者们肯定忘不了诸如《睡美人》、《天鹅湖》、《吉赛尔》、《胡桃夹子》等,其中《天鹅湖》里的音乐现在已广泛流传,成为世界名曲。

芭蕾舞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建立了芭蕾舞剧团。由苏联专家指导,培养了中国第一批芭蕾舞演员,其中白淑湘被称为“中国第一只白天鹅”。60年代,我国创作了第一批现代题材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70年代又创作了《草原儿女》、《沂蒙颂》,90年代创作了《二泉映月》。涌现了大批优秀演员,不少人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如白淑湘、薛菁华、石钟琴、茅惠芳、邹之瑞、王珊、梁靖(男)等。

交谊舞  ⊙

交谊舞又叫交际舞,是从欧洲民间舞发展起来的舞会舞。16世纪后盛行于宫廷,后逐步推向贵族家庭和“上流社会”,再变成现代社会交往中的一种娱乐形式。它的特点,一是同民间舞一样,不再是欣赏别人表演,而是自我参与,自娱自乐。二是它一般为男女双人相拥成对,具有很强的社会交往性。三是它融音乐、舞蹈、体育为一体,兼有艺术、娱乐、社交、锻炼的多种功能。四是普遍广泛,不受年龄、国家限制,世界通行。

交谊舞种类繁多。按来源分,可分为现代交谊舞和拉丁交谊舞两大类。

现代交谊舞比较典雅,充满绅士派头。主要有:

慢四步(布鲁斯):源于美国黑人舞,风格稳重、优雅,是学各种舞的基础。

快四步:源于英国,风格活泼欢快,变化多样,常放在舞会开场,以营造气氛。

三步(华尔兹):源于奥地利,又称圆舞,以旋转为主。又分快慢两种,快三步又称“维也纳华尔兹”,被誉为“宫廷舞之王”,不断旋转,热烈轻快。慢三步舒展流畅,柔和秀美,被誉为“舞中之后”。

探戈:源于非洲,后传入阿根廷,使阿根廷获得“探戈王国”称号。它节奏强烈,有较多侧身探头动作,风格刚劲潇洒,被誉为“舞中之冠”。

狐步(福克斯):由美国喜剧舞蹈演员哈利·福克斯创造而得名。特点是模仿狐狸走步,不走直线,足跟平滑前进,身体微升微降,风格轻松优雅。

拉丁舞热烈奔放欢快,主要有:

伦巴:源于非洲苏丹的黑人民间舞,后传入古巴,盛行一时。特点是胯部扭动,两脚轮流踏两下,运步幅度不大,而上身自由舞动,被称为“拉丁舞之魂”。

牛仔(吉特巴):源于美国南方,原是海员、水兵在船上活动的舞蹈,特点是原地跳跃扭动,很少有队行变化,而上身活动很多,可自由发挥,适于单人跳。

此外还有恰恰恰、斗牛舞和桑巴舞。

国际标准舞 ⊙

国际标准舞,简称“国际”,也叫“体育舞蹈”,兼有体育和舞蹈的双重特点。它虽然也像交谊舞一样,具有男女双人相拥成对的特点,但它不是交谊舞的自娱自乐型,而是竞技型、比赛型,所以又属体育范畴。它有一整套严格的规定动作、统一的标准和比赛制度,术语用英语发口令,技术动作要求也比交谊舞复杂、严格得多。

现代舞  ⊙

19世纪未20世纪妆,在古典芭蕾相对薄弱的美国与德国,不约而同地爆发了一场巨大而深刻的舞蹈革命,诞生了一个新的精灵。它以其蓬蓬勃勃势不可挡的生机冲击着死气沉沉的世界旧舞坛,给人类舞蹈的发展投下了一道希望的曙光。它以其追求自由、崇尚创新的艺术宗旨动摇了墨守陈规的保守思想,改变了古典芭蕾及其神灵仙女一统剧场天下的局面,为未来的舞蹈开辟出千万条崭新的自由之路。它以其真实表达现代人个人思想感情的艺术原则为纽带,将舞蹈艺术与人的现实生活重新联系在一起;它以极其旺盛的生命力繁衍下来,扩展下去,披荆斩棘,所向无敌,脚步踏遍了全世界。它,就是现代舞。

现代舞在美国最初被称作自由舞(代表人物是依莎多拉·邓肯),以后才被称作现代舞(代表人物是丹妮丝—肖恩夫妇),当代舞(代表人物是玛莎·格莱姆),后期现代舞或称新先锋派现代舞(代表人物是墨斯·坎宁安、埃尔文·尼克莱、保罗·泰勒、崔士·布朗等)。现代舞在德国和欧洲自始至终被称作是表现主义舞蹈,代表人物有鲁道夫·冯·玛丽、玛丽·魏格曼、科特·尤斯等,这派现代舞在美国和北欧的代表人物是汉娅·霍尔姆和别基特·奥克桑等。

现代舞的共同特征是摆脱古典舞蹈的程式和束缚,以自然的舞蹈动作,自由的表现感情和生活,充满了现代人的风格和理念。

其他⊙

迪斯科(的士高):源于黑人歌舞,发端于美国,现已风行世界,特点是舞者可单可双可集体,强调自由发挥,即兴创造,以求宣泄。二是速度快,节奏强,刺激性大。三是音乐强烈,常用电声乐队伴奏,灯光炫目闪烁,令人眼花缭乱。

霹雳舞:流行于美国,舞者可自由发挥,动作难度大,常有一些杂技性质的动作,如滚翻、旋转、手臂扭动,形成很强的视觉冲击。

太空舞:流行于美国,舞者常模仿宇宙飞行员在太空中行走的动作,漂浮、优雅、滑稽。

舞剧  ⊙

舞剧是一种特殊的戏剧,它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了音乐、哑剧、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用舞蹈语汇来讲述故事、塑造人物。由于剧中人不能开口说话、歌唱,所以情节不能太复杂,主要脚色不能太多,但群舞人数可多。它发挥了舞蹈之长,用肢体语言说话,充满了动作性和抒情性,长于表达爱情、神话、战斗、民俗等题材。根据演出的长度,它又可分为独幕(小)舞剧和多幕(大型)舞剧。

欧洲古典舞剧统称为“芭蕾“。芭蕾舞剧有许多名剧,如前所述。

中国的舞剧除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之外,还有一些舞剧没有采用芭蕾的足尖技巧,而更多地吸收了中国民间舞蹈和戏曲的成分,被称为“民族舞剧”。代表剧目有50年代的《宝莲灯》,古典神话剧,讲刘彦昌、三圣母恋爱,其子沉香劈华山救母。《五朵红云》讲30年代海南黎族同胞的反抗斗争。60年代有《小刀会》,讲1854年上海小刀会起义。《蔓萝花》,苗族爱情故事;《八女颂》,讲东北抗日民主联军八位女战士英勇不屈。70年代有《蝶恋花》,写杨开慧烈士事迹。80年代有《丝路花雨》,将唐代画工在敦煌建造莫高窟。90年代有《边城》,根据沈从文小说改编,写湘西某渡口的爱情故事。

舞蹈家  ㄖ

外国舞蹈家ㄍ

诺维尔:是18世纪后期法国杰出的舞剧改革家和编导。他自幼学舞,十六岁登台并任编导,在欧洲各大城市演出。1760年起开始发表论文,后辑成《舞蹈书信集》一书。他注重舞剧的戏剧结构和人物形象,强调故事性,提倡“情节性舞蹈”,采用哑剧手段,改革服装,建立另外一套欧洲舞剧创作方法。

邓肯:20世纪初美国的女舞蹈家,现代舞的创始人,被誉为“现代舞之母”。她二十四岁赴欧洲学舞并演出,成为国际知名的舞蹈家。她曾赴苏联创立舞蹈学校,创作一批有革命内容的舞蹈,如《国际歌》。回国后,因编演革命舞剧《革命》而受迫害。她的代表作有《马赛曲》、《蓝色的多瑙河》、《春》等。她的另一贡献是创立了科学的“邓肯舞谱记录法”,用简明的符号记录舞蹈动作。她的自转体回忆录《我的生活》曾风靡全球,1927年该书出版后不久她遇车祸身亡。

瓦冈诺娃:苏联女舞蹈家、教育家。她毕业于圣彼得堡皇家芭蕾舞学校,后在该校任教,后任该校校长。她著有《古典舞蹈基础》,形成一个舞蹈教学体系,培养了大批舞蹈人才。

巴甫洛娃:俄国芭蕾舞女演员,主演过《天鹅之死》等,风格细腻严谨,富于诗意。1913年,她自组芭蕾舞团出国演出,旅居海外,广泛传播了俄罗斯芭蕾舞。

乌兰诺娃:苏联女舞蹈家,人民演员。她主演过《天鹅湖》等大批芭蕾舞名剧,成为;芭蕾舞艺术顶峰的代表,曾来中国演出过。

崔承喜:朝鲜女舞蹈家。她创作演出了大量的朝鲜民族舞蹈、舞剧,如《砂冬城的故事》、《春之歌》。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有一说:“日本人可以征服朝鲜,但不能征服崔承喜。”

中国古代舞蹈家  ㄍ

戚夫人:西汉初年女舞蹈家,汉高祖刘邦的宠姬,善楚舞,后被杀。

赵飞燕:西汉末年女舞蹈家,汉成帝之皇后。舞艺高超,体态轻盈瘦小,据称可作掌上舞。后被废,乃自尽。

杨玉环:唐代女舞蹈家,唐玄宗之妃子,称杨贵妃。她能歌善舞,尤擅《霓裳羽衣舞》和《胡旋》。安史之乱中被逼自缢。她体态丰满,与赵飞燕并称“环肥燕瘦”。

公孙大娘:唐代女舞蹈家,善舞《剑器》。杜甫曾写诗赞叹。

中国现当代舞蹈家  ㄍ

戴爱莲(女):中国现代舞蹈的奠基人。她曾到英国学舞,1940年回国后,创作了《空袭》、《卖》、《东江舞》、《游击队的故事》等抗战舞蹈。她第一个把少数民族舞蹈搬上舞台,第一个把芭蕾舞介绍到中国来。建国后,她曾任中国舞蹈家协会首任主席,并创作主演了《春游》、《荷花舞》、《长绸舞》等舞蹈。

吴晓邦(男):中国现代舞蹈的奠基人,与戴爱莲并称“男吴女戴”。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舞蹈院校——北京舞蹈学校,写了我国现代舞蹈理论第一部专著《新舞蹈艺术概念》。他创作并主演了一批优秀的舞蹈节目,如《饥火》、《丑表功》。

中国当代著名的舞蹈家和舞蹈作品还有:

贾作光(男,满族)的《鹰》。

陈爱莲(女)的《长绸舞》、《春江花月夜》。

赵青(女)的《宝莲灯》。

舒巧(女)的《小刀会》。

姬麒麟的《宝莲灯》。

康巴尔汗(女,维吾尔族)的《阿拉木汗》。

刀美兰(女,傣族)的《赶摆的路上》。

崔美善(女,朝鲜族)的《长鼓舞》。

周洁(女)的《半屏山》。

杨丽萍(女,白族)的《雀之灵》。

沈培艺(女)的《渔舟唱晚》。

黄豆豆的《醉鼓》。

 

杂技是一种表演艺术,是各类杂耍、魔术、驯兽表演的总称。杂技的特点是以艺术化的动作,表演各种难度极高的技艺,展示人类征服自然、挑战自我的勇气,和令人叹为观止、难以置信第二功夫。杂技是艺术与体育的结合,但它属于艺术的范畴,这在于它的表演性,而不是体育比赛的竞争性、对抗性,它总是给人以美的享受。

杂技表演的受众最广,不论什么年龄、文化、职业的人都易于接受、乐于欣赏。同时,杂技又是最不受语言、政治、国界限制的艺术形式,便于国际交流,成为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

中国的杂技  ㄖ

中国是世界头号杂技大国,历史最久,流派最多,水平最高。商周时的“乐舞”、东周时的“角抵”,在歌舞表演中都有杂技的成分。汉代出现百戏,表明除歌舞以外,已有独立的杂技表演。唐朝是杂技的鼎盛时期,各类节目多达一百余种。宋代城市文化繁荣,杂技也从宫廷走向街头、走向民间。

建国后,我国的杂技艺术飞速发展,参加国际比赛几乎每次都获得世界最高奖项,被公认为世界头号杂技大国。

我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是河北吴桥。每年办有吴桥国际杂技大赛、武汉国际杂技节。

中国著名的杂技艺术家,有夏菊花(女,武汉人,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唐彬彬,阿迪力(维吾尔族,“达瓦孜”第五代传人,被誉为“高空王子”)。

杂技的分类  ㄖ

杂技(狭义杂技),又称“杂耍”: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如手技、蹬技、顶技、车技、柔术、空中飞人、飞车走壁、走钢丝、绳技、爬竿等,以灵巧、准确、力量、惊险、平衡见长。

魔术(幻术):表演各种神奇的现象。俗话说:“杂技都是真的,魔术都是假的。”魔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形成错觉,造成假象,令观众上当,而从神秘感中获得美的享受。中国魔术俗称“戏法”,以手法灵巧见长,常表演各种藏匿显露的技巧。外国魔术师常借助物理、化学、机械装置,表演风格幽默、惊险、刺激。

驯兽(马戏):将各种动物(马、猴、熊、狮、虎、海豹……)驯化,使其模拟人的动作和技能,以惊险、幽默、活泼、刺激见长。

其他:杂技的概念有扩大的趋势,如《曲苑杂坛》中的节目。A、艺术类型:滑稽串场(杂技节目之间的短小节目,常用小丑作滑稽表演来串场),口技(模拟各种动物、器官及自然声音,以惟妙惟肖见长),戏曲功夫(戏曲中的椅子功、扇子功、武打功)。B、体育型:气功、绝活、各类吉尼斯

记录的项目、特异功能等。


    关注 牡丹亭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