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便士点不亮的月光

 

是啊,这都是时代的错,你们这些老顽固是最美的。...



上周六一个人去看了场电影,算是圆了我解锁#一个人安静的看完一场电影#成就的计划。花了比陪室友二刷寻龙诀更贵的票价,然而觉得比二刷寻龙诀还不值。去看是因为电影节展映后的那几篇影评反复提到的匠气和传承,也是因为导演老友一跪所延伸的宣传效应。带着满满的情怀和希望去的,结果是失望。



我依然记得第一次看完《霸王别姬》时候内心的震撼。彼时,我在去暑期社会实践的火车上,武大头传奇的戏码也不过结束了半年。结尾蝶衣经历了那么多辉煌与动荡,得到,失去,又得到。最终,他选择了在戏中结束自己的生命。一生都无法把握住自己,一生都宿命的漂泊,终在死亡这件事上他做了自己的主人。虞姬死了,程蝶衣死了,张国荣死了。戏里戏外,真真假假,可是,结果都一样。张丰毅还在电视剧里真真假假的当着别人的霸王,张国荣已经成为4月1号如标志一样的回忆。

如果《霸王别姬》是高考阅读理解,带着层次的去诠释霸王别姬四个字,从戏到人到事。《百鸟朝凤》就是小学六年级的阅读理解,台词能做简单的填空,“唢呐的顶级就是——”“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配得上——”。没有深挖的第二层解,只有一首恋恋不忘的也不会再有回响的唢呐绝唱《百鸟朝凤》。这是一个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局的故事,其可看性远不如同导演的《变脸》。



也不是完全没有任何可看性的。

只是过于克制的情绪让整部影片的色调偏于冷寂,八台的唢呐并没有应有的热闹意味,以旁观者的视角来看,更像是毅然决然的执念和“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绝。

落幕,只剩下墓碑前两个人的对视,若不是亡灵仍在,竟只剩下一个人的舞台。



电影将场景对准一对师徒的成长,表达的是“传承”的概念,缅怀的是被远远丢弃在身后被人嗤之以鼻的“规矩”。当曾坐在太师椅上十足气派的焦三爷终究吞下那一口鲜血敲起锣鼓,当曾将唢呐引以为生命之傲的蓝玉戏谑着摇头,当焦家班的师兄弟纷纷打起行李然而眼神失焦迷茫,当游天鸣面对大城市里犹如乞丐一样的唢呐匠人怅然长叹,所有的坚守在刹那间决堤崩溃,来势汹汹,猝不及防。发过的誓还言犹在耳,许下的诺还历历在目,唢呐的声音却已经戛然而止,定格于画面之上的是奔涌来袭碾过的滚滚红尘。心中有太多大悲大喜一一掠过,如同唢呐曾响起的阵阵伤恸与庆贺已然一去不复返,留下几句琐碎的扼腕叹息,总归会化作烟消云散。

世易时移,非人力可为。



只是很多的时候我都会忍不住的在想,唢呐是“礼乐”,是封建礼制的一部分。礼崩乐坏,只是这些礼,真的该守吗?

影片里的父亲,因为觉得唢呐匠是个可以坐在太师椅上的体面活儿,小时候想要当唢呐匠没当成,把自己意愿强加给儿子的父权。母亲害怕儿子赚不到钱,想把女儿嫁给村头寡妇家的儿子换亲给自家儿子的重男轻女,师娘永恒的在给师傅洗脚的夫权,只会让我无比庆幸生活在了二十一世纪。走出大门的时候,看看隔壁虽然我没什么兴趣但是似乎票房很高的美国队长,这种时刻上映这个基调的影片,更像是一场行为艺术。



电影院的宣传海报写着

“变革的年代

浮躁的社会

没落中的坚守

凸显出生命中的异彩”

是啊,这都是时代的错,你们这些老顽固是最美的。


    关注 RiceNot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