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对于饮食障碍的误解,你也有么?

 

点击上面的友心人关注,获得那些生活中的心理学。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友心人yosum@qq.co...



点击上面的友心人关注,获得那些生活中的心理学。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友心人yosum@qq.com。

饮食障碍不算是病

错!美国精神科协会认定饮食障碍为常伴有生理问题的心理疾病。成因复杂,一般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常常罹患其他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强迫症等,很大一部分出现自残行为自杀念头。其中厌食症是致死率最高的心理疾病



饮食障碍并不常见

错!饮食障碍的发病率之高远超过很多人想像。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暴食症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持续增长。在美国20岁左右的青年女性中,饮食障碍的发病率高达15%。调查显示,多达7%的女性有过暴食/催吐的经历,全球范围内,大概0.7%-4%的人群正在遭受暴食症折磨。

暴食症就是为吃得多找借口,是自控力差的表现

错!暴食症患者的进食是“强迫性”的,对进食有病理性的冲动。也就是说,他们的暴食,同强迫症患者不停洗手一样,是无法单凭意志力自控的。很多患者把暴食症形容成“像毒瘾发作一样,不顾一切的找食物来吃”。暴食症患者与“意志力薄弱,没毅力,自控力差”,没有必然联系。

只有女性会有饮食障碍/高收入人群才有饮食障碍/有饮食障碍的男性都是娘炮

错!饮食障碍和性取向,经济条件,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没有相关性。各个阶层,性别,性取向的人都有可能遭遇饮食障碍。并且,由于这样的误解普遍存在,使得不幸遭遇饮食障碍的直男更难以启齿寻求帮助。

只有厌食症才是严重的,会带来生命危险的

错!所有的饮食障碍都会带来灾难性的生理损伤。催吐/过度使用泻药会破坏身体电解质平衡,影响心脏功能;催吐过程中的胃酸倒流会严重伤害食道,口腔健康;暴饮暴食会使胃肠功能受损,导致胃炎,胃溃疡;滥用泻药更是会产生依赖性,引发肠息肉,甚至结肠/直肠癌变

如果我身边的人有饮食障碍,我能及时发现

错!尽管厌食症常常伴随着体重的快速下降,能被注意到。暴食症/贪食症往往能被隐藏得很好。暴食症/贪食症患者通常体重处在正常范围,与他人一同吃饭时进食量也看不出异常,甚至表现得像“在减肥,吃得少”。暴饮暴食/催吐一般发生在患者独处时,很难被发现。有些患者能把病情隐藏数月、数年、甚至一辈子。
刚进入青春期的小孩不可能有饮食障碍

错!一些饮食障碍的病例中,患者只有七八岁。一些饮食障碍的先行症状在十一二岁便可以显现出来,大多数患者通常在青春期后期或20多岁时得到确诊,但直到30至40岁时才寻求治疗和帮助

催吐/使用泻药是有效的减肥手段,模特都是这样的

错!催吐并不能使身体消耗已经吸收的热量。即使自行催吐,摄入的食物中,大概有一半仍会留在体内,被消化吸收。另外,催吐时候倒流的胃酸会腐蚀牙齿牙釉质,干呕时血液上涌会让脸部充血肿胀。催吐不仅达不到减肥的效果,还会让人变成肿脸,满口蛀牙,得不偿失。

泻药会通过使身体脱水而让体重降低,但这种效果只是暂时的,会很快反弹回来。更严重的是,人体会对泻药产生适应性,这代表如果使用泻药一段时间后需要加大剂量才有效果,如果停用,或减少剂量,很容易有便秘的困扰。伴随便秘而来的,是痤疮,皮肤暗沉,口臭等一系列问题。体重骤降的那一瞬间的喜悦,和之后的反弹,依赖泻药,皮肤问题等等比起来,真的值得吗?

杨潇

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在读,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精神科/纽约州立精神科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饮食失调病例与治疗。

进食障碍症到底应该怎样远离进食障碍症,怎样摆脱进食障碍症?
关注微信号:友心人(ID:yosumn),关注今天的进食障碍症专题。

知乎网友的催吐亲身经历


    关注 友心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