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之两宋美术(四)

 

☆梁楷一.《泼墨仙人图》,其作者梁楷曾为南宋画院待诏,其性格豪放不羁,人称“梁疯子”。《泼墨仙人图》是其减笔...



☆梁楷

一.《泼墨仙人图》

其作者梁楷曾为南宋画院待诏,其性格豪放不羁,人称“梁疯子”。《泼墨仙人图》是其减笔画的代表作,图绘一秃顶敞胸大肚的仙人,一足出前,似在行走,但步履踉跄,似有醉意。其脸部,眉眼鼻嘴挤成一堆,下巴胡子邋遢,憨态可掬,颇为有趣。全图勾笔及其简略,仅显示局部小的轮廓,而占画面大部之衣着则以“泼墨”之法用粗笔蘸墨横扫,墨色淋漓滋润,质感极强。可以说,梁楷洗练放逸的简笔画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先河。

二.《太白行吟图》

南宋减笔人物画代表人物梁楷的作品。以飘逸洒脱的用笔,简赅地勾画出诗人李白的背面形象,同时又表现出李白的那种高洁超脱的气质。梁楷在任务哈艺术手法上的大胆变革,丰富了我国传统人物画的技巧,这种画法也成为中国画史上非常有特点的一个类型。这种减笔人物画的出现促进了后世写意绘画的发展。

武宗元,字总之,精于道释画,是宋初继承吴道子画派的画家中

最有成就的一个。《朝元仙仗图》被元代画家赵孟頫鉴定为武宗元的作品。图卷为壁画粉本小样,描绘道教帝君率众仙朝见最高神祗的行列。这些人物中,帝君庄严丰满,女仙端丽多姿,神将威武狰狞,男仙则有肃穆度世之风,具有类型化的表现特点,而非强调神仙的个体特征。画家通过对行列中人物疏密、高低、动作、衣裙、头饰和各种道具的精心安排,使得画面流动多变,变而不乱,造成队列缓缓前进的感觉,有优美的韵致,亦有舒缓的节奏。全画以莼菜条线勾出,劲挺流利,满壁风动,从小样可见当时壁画绚烂辉煌之效果。

☆崔,北宋花鸟画家,《双喜图》为其代表作。崔白善于表现不同季节自然环境中花鸟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如《双喜图》中,在肃杀秋风中飞鸣的山雀和被惊扰的野兔之间就具有明显的呼应关系。在表现技法方面,《双喜图》灵活地运用工谨与粗放的笔趣:描绘山鹊属工笔双钩填彩法,画野兔基本上与双钩填彩有关,但表现皮毛时用细腻的线条描绘处理,隐去轮廓边线,达至更写实的形貌。对枯木、衰草和山坡则用半工半写或完全写意的用笔,表现了他在用笔上的疏放和灵活性。崔百花鸟画创作中兼工带写的独特技法,打破了黄家画派对北宋宫廷花鸟画的垄断局面,寓示着花鸟画表现领域的扩大和艺术技巧的进一步提高,标志着宋代花鸟画发展到成熟的阶段。

☆《芙蓉锦鸡图》,疑为出自北宋画院高手,而宋徽宗赵佶亲加题识,故后世多视为徽宗画。此图描绘金秋景色中的芙蓉、锦鸡。就绘画技巧而言,图中状物工丽,神情逼肖。锦鸡全身毛羽设色鲜丽,曲尽其妙,俱为活笔。芙蓉枝叶俯仰偃斜,精妙入微,每一片叶均不相重,各具姿态,而轻重高下之质感,耐人寻味。图下几枝菊花斜插而出,增添了构图之错综复杂感,渲染了金秋之气氛,衬托出全图位置高下,造成了全图气势上贯。芙蓉斜刺向上,使观者凝神于飞舞之双蝶。用笔之精娴熟练,双钩设色之细致入微,空间分割之自然天成,均足以代表北宋宣和时期院体画的水平。赵佶对于绘画中注重体现诗意、创作技巧上尚“法度”的思想要求,在此图中得到了体现,是中国绘画史上院体画的上乘之作。

☆翰林图画院,宋代宫廷绘画机构。宋初建立,专为宫廷及皇室贵族服务,舍友待诏、画学正、艺学、画学生等职位。宋徽宗赵佶时又增设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家美术教育机构——画学以培养宫廷绘画人才,画院制度以此时最为完备,规模最为兴盛。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映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其艺术特征表现为造型准确,格法严谨,精微细腻;赋色浓艳,华贵富丽;既有精密不苟之长,某些作品又有萎靡柔媚的倾向。院体画多作宣传教化、粉饰太平之用,有一定的政教功能。宋代是院体画发展的高峰期,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绘画以深远的影响。

比较院体画和文人画的不同。

中国传统绘画中,有两种绘画风格备受瞩目,即院体画和文人画。这两种风格大都在五代出现端倪,至宋代,作为中国绘画的鼎盛期,同时出现院体画和文人画的潮流,这两种风格历经元、明、清,其差异在画家身份、绘画技法与整体艺术特征上表现出来,逐一分析为:

①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

1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应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

2其艺术特征表现为造型准确,格法严谨,精微细腻;赋色浓艳,华贵富丽;既有精密不苟之长,某些作品又有萎靡柔媚的倾向,形成“院体画”的独特风格

3院体画多作宣传教化、粉饰太平之用,有一定的政教功能。宋代是院体画发展的高峰期,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绘画以深远的影响。

②“文人画”指中国美术史上由文人士大夫创作,用以抒情寄兴、托物言志的绘画形式。

1与院体画家门不同,文人画家们都有精深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诣,绘画多为抒情寄兴之作,作画目的在“聊以自娱”,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强调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在创作上不为他人所役,不肯供笑献勤。

2就绘画特征和风格而言,文人画题材偏重墨竹、墨梅、山水树石及花卉,以梅兰竹菊自喻,元代文人画家王冕善画墨梅,即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在形象塑造上,注重写意、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写,元代倪瓒提出其绘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用笔若草草不经意但却情态生动;在用色上,重水墨轻色彩,认为“运墨而五色具”,力倡天真清新的风格;强调诗书画三位一体,主张绘画要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追求画面中的诗意表达;作画以书法用笔,在画面题诗以表达心志,“元四家”作品中有明确体现。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风俗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品。全卷采用全景式构图,内容结构按时间推移分为三个段落:开首为郊区农村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的船车运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后端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店铺栉(zhi四声)比,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张择端选择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有时代社会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如漕船、骆驼队、毛驴队等都被有条有理又真实自然地组织在这一宏伟的艺术整体中。画家采用散点透视,长卷构图中充满了戏剧性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安排。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梁汴河沿岸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再现了宋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是一幅杰出的风俗画作品,而且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全图以墨笔淡着色,严谨精细的笔法,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高度水平。


    关注 天天美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