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感悟】李建伟:模仿成风——源自单一的思想体系

 

中国设计行业的从业人数恐怕要比某些小国的总人口还要多。然而总体上说设计水平却还比较低,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



中国设计行业的从业人数恐怕要比某些小国的总人口还要多。然而总体上说设计水平却还比较低,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为什么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就难得出几个像样的创意型人才?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滥作品横空出世,而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设计师却是少之又少呢?

我以为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我们全国大一统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和写实主义的艺术教育。

首先这种思想体系限制了人的思维。设计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创意行为,虽然有现实的功能和现状条件限制,但最终还是要求我们能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而不是把现实当作羁绊。设计是方便使用的,同时也是为精神服务的。怎么为精神服务?你首先得去了解精神,要有超越现实的想象,得找到表达精神活动的方式。

写实主义的艺术也表达精神和想象,但相对抽象主义的艺术,他是唯一的以现实为前提。

其次写实主义的艺术源于模仿终于模仿,而设计是根植于想象和抽象的,以技艺为终极目标的写实主义艺术是无法打开设计这扇大门的。目前各种形式模仿抄袭的设计作品泛滥成灾就是一个证明。当我们在评价一个新设计的亭子与杭州的牡丹亭有多像时,反而我们经常把这宗抄袭说成“神形兼备”,并为之喝彩!

再进一步说,写实主义的艺术是趋同的,也就是说,他有一个具体的,最高的评价标准,而抽象艺术是多元的,以情感表现为主要目的,它是包容的,不确定的。要走出单一的写实主义就必然要从思想教育方面实现多元化的价值观。挖掘精神层面的价值意义是设计走向其本真的有效途径。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教育的问题。中国的艺术类、设计类的院校五花八门,各有各的做法和体系,然而唯一不变的就是基础美术教育,无论你是工科、农科还是环艺院校,几乎所有设计类的学生都是从素描开始学习,画石膏、画静物,清一色的写实主义!如果设计类的学生不学抽象主义,而是学很多写实主义的技能、方法及思维方式,有什么用呢?难道要你设计一个杯子就是要你把它画得很像某一个杯子。


我不得不说写实主义的艺术就是教会了我们去把这杯子画得特别像我们过去见过的某个杯子……然后不知不觉的我们就开始了模仿和抄袭!模仿抄袭当然不是写实主义绘画的错,但问题的关键是要让设计师学会创作就必须要懂得抽象思维和表现手法。一百多年前的包豪斯是因为有了克利,有了康定斯基,才走出了传统的写实主义的圈圈,才懂得了现代设计的无限可能性。为什么我们今天还一个劲的让设计学的孩子们画石膏模型呢?退一步说即使画石膏模型对培养他的造型能力有帮助,为什么不让他们再多接触些抽象主义的艺术呢?我相信只有改变思维才能改变行为,改变了行为和价值观我们才会找到新的方法,才会有新的作品。否则我们还会这样无休无止的模仿下去。
图片源自网络


    关注 EDSA景观视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