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会读“苏李赠答诗”

 

“苏李赠答”,指西汉苏武与李陵的五言赠别诗,苏武有《诗四首》,李陵有《与苏武诗三首》,一般认为是六朝人的托名之作。...

点击上方“春英诗社”可订阅哦!
读诗会“苏李赠答诗”




“苏李赠答”,指西汉苏武与李陵的五言赠别诗,苏武有《诗四首》,李陵有《与苏武诗三首》,一般认为是六朝人的托名之作。
苏武诗四首
【其一】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①,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②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其二】

结发③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④。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其三】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⑤,泠泠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⑥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⑦,念子不能归。

俛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其四】

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

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

山海⑧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两遇,欢乐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①四海皆兄弟:语出《论语》“四海之内皆为兄弟”。此二句是说天下的人谁都不是漠不相关的陌路人。
②鹿鸣:《诗经·小雅》有《鹿鸣》篇,是宴宾客的诗,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蒿类)”起兴,是以鹿得食物呼唤同类比喻燕乐嘉宾。
③结发:指男女初成年时。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岁束发加笄表示成年,通称结发。
④夜何其(音基):《诗经·庭燎》云:“夜如何其?”这里用《诗经》成语。“其”,语尾助词,犹“哉”。
⑤游子吟:琴曲。《琴操》云:“楚引者,楚游子龙丘高出游三年,思归故乡,望楚而长叹。故曰楚引。”《游子吟》或许就是指此曲。因为是客中送客,《游子吟》正可以表示主客两方的情怀。
⑥长歌:乐府歌有《长歌行》,又有《短歌行》,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
⑦清商曲:是短歌而不是长歌。曹丕《燕歌行》:“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⑧山海:可以是泛说,犹言山川;也可以是实指,近人逯钦立《汉诗别录》引东汉、魏、晋人的话说明当时人常用“山海”指赴交州所经的艰险,山指五岭,海指南海。依此说,这诗中的行人要去的地方还不止于江汉而是远达交州。我们认为这种说法缺少足够的证据。聊备一说。
李少卿与苏武诗三首
【其一】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其二】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其三】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①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①弦:月半时叫“弦”,阴历每月初七、八为上弦,二十三、四为下弦。望:月满叫“望”,阴历大月十六,小月十五为望。这两句是说,月有缺时也有圆时,我们也应后会有期。这是安慰的话。


者记

苏李增答组诗虽只有七首,可这组诗对后世五言古诗的发展可谓不可估量,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朴质流畅。甚至所采用的一些意象都成为了后世古体诗模仿的材料这种影响2000年来绵延不息。简单举个例子

“今年2月,有网友在微博改编唐人韦应物的一句诗,发出‘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征集下文的呼吁。“诗词中国”微信公众号立刻组织诗友在手机端参与续诗,众多公号转发互动,结果一周时间,阅读量即达到300万次,续诗达到3万余条。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我们知道,在众多网友续写的作品中,一署名“夜帝王NW”的诗友写道:“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因其大气、豪气和充满正能量的高尚情怀而受到了广泛赞誉。”

我觉得“我有一壶酒”这句诗,最先可以追溯到苏武诗中的“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后世遂传,笔者考据了一下,在后世诗人的引用中,有韦应物的《简卢陟》,原诗如下:
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同样宋代的蒲寿宬的《又题纯阳洞》中也有模仿,原诗如下:
《又题纯阳洞》
蒲寿宬
十里扪藤萝,千崖插虚碧。
仰觉云汉低,俯见尘市窄。
小山走委蛇,远水别支脉。
身骑鹪鹩枝,目眇大鹏翮。
更有千载人,幽岩蜕空魄。
朝蹑一片云,夜啸百丈石。
我疑真人去,留此守剑舄。
道人既无心,何事苦著迹。
我有一壶酒,起舞酹仙伯。
松槿虽殊途,宇宙同作客。
读来余味悠长,隽永有致。
历代诗评家都对苏李赠答诗有极高的评价。如叶燮在《原诗》里这样讲道

“汉苏李始创为五言,其时又有无名氏之《十九首》,皆因乎《三百篇》者也。然不可谓既无异于《三百篇》,而实苏李创之也。建安、黄初之诗,因于苏李与《十九首》者也”

大家知道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历史上是有里程碑意义的,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传承于苏李。由此可见其对后世诗歌的影响。同样,叶燮的学生沈德潜在其著作《说诗晬语》中也对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苏李诗言情款款,感悟俱存,无急言竭论,而意自长,神自远,使听者油油善入,不知其然而然也。是为五言之祖。苏李之别,谅会无期矣,而云‘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何怅惆而缠绵也!后人如何拟得?”

而且诗圣杜甫在《解闷十二首》中也说“李陵苏武是吾师”

笔者窃以为是真正意义上的雅音。句不必诡谲,调不必铿锵,而缠绵和厚,令读者油然而兴。语言极为质朴醇厚,却能直通心灵,甚至可以说是撼人心魄,笔者有时读起这些诗来,就有一种精神紧绷的感觉,这样的诗才称得上千古绝唱。
原稿:春英诗社碧简阁车彦佳  审稿:番薯


    关注 春英诗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