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爱情波澜不惊,却荡气回肠

 

人人都爱玛格丽特,下到十六岁海鲜少年,上至六十岁性感老头……...



其实,世间的爱情99.99%都波澜不惊也不荡气回肠,因为生活和生活的琐碎早已耗尽了你们的激情。即便是当初一点点美好的愿望和期许,也被世俗的力量碾压成饼,你只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许能掏出来舔一舔饼渣,然后你再把手放在左侧第四根肋骨处问自己:特么怎么就给玩儿坏了捏?

以上无关爱情,今天是“520脑残互相伤害日”,为了契合节气,下面我要开始讲一个有关于爱情的故事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彼时,我大天朝正在“总宜息兵为要”的最高指示下忙于应付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朝廷里的各路精英和代表们轮番发言,高度肯定以咸丰帝为核心的倒数第三代领导集体,并按界别和地域进行了集中讨论和学习。其中义和拳代表团更是用大刀片子做出了实际调研,详细论述了八蛮四夷和我朝的差距,最终结集成书《整不了》奉上朝廷,咸丰帝虎躯一震,便撒手西归了。这是这个故事的大背景。

当时相对于大打绿色牌的中国,入侵的八个蛮荒小国因为高度工业化和资本力量的野蛮推动,到处是扬尘和雾霾,习惯了噪音和有毒气体的这些山炮们冲进圆明园后便因醉氧而集体疯掉了,大肆对园里的文物和重要古迹进行打砸抢烧,可见工业技术的差距在当时对人类带来了多么大的困扰。但是这种差距并非只存在于中、外之间,八蛮的大头目大英帝国自身也存在着南北差距。因工业革命而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多集中在寒冷潮湿的北大不列颠,相对落后贫穷的就集中在了南方。

我们这个故事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小姐就来自于贫穷落后的南大不列颠小镇。



因为父亲那点卑微的自尊和良知,玛格丽特全家放弃南方温暖舒适的环境,逃到了北方工业小城弥尔顿。

他们初到弥尔顿时,对这个小城的印象是这样的。



就是这么一个不生蘑菇只生狗尿苔的小城,却造就了一个根骨奇佳的旷世奇才——Mr.桑顿。



为什么说这哥们儿是个旷世奇才捏?这还得从头说起。(对不起,之前我忘了介绍故事的梗概了,现在我来补上好了。)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南方与北方》,是BBC出品的一部四集短剧。(如果有人看过《傲慢与偏见》并要拿来跟它做对比的,我只能说:在座的各位,你们都是垃圾。)剧里不仅有男的,还有女的,所以它是个爱情剧。但是这部爱情主旋律剧集有几点不同:

1.男主在第一集末尾才出现。

2.在长达240分钟的剧集里,只有一个接吻镜头。

3.女主不算很穷,是小城弥尔顿中为了生活而奔波的一份子,而这个小城几乎有一半的人是在给Mr.桑顿打工。

4.后来Mr.桑顿给女主玛格丽特打工。。。

好了,其实也没什么不同。这种典型的癞蛤蟆傍上天鹅肉的苦逼剧情,在国内肯定是入不了导演们的法眼的,不客气的讲,就算把《琅琊榜》和《欢乐颂》两拨人放一起炒,把凤凰炒成鸡大概也回天乏术。不仅剧情苦逼,这还是一部充满禁欲主义的片子。所以,以国内演艺界的操守,已经无法在脑残和无聊中再榨取丝毫营养反哺给观众了。

不说国内的导和演们的水平了,说多了胃疼,咱们话说从头。食物链的残酷和资本的力量已洗劫了世上千万遍,Mr.桑顿先生(这里我又加了“先生”两个汉字后缀,是因为这样打字我觉得比较舒服)这种贪婪堕落的资产阶级嗜血本性在他出现的第一个镜头里便被展现无疑。而恰恰是这种冷酷严苛的人格,却让他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人生不易全靠演技”,剧中Mr.桑顿先生在更多的时间里只是给自己披了一件“剥削”的合法外衣。在19世纪后半叶,靠着纯熟的演技,商而优则仕,Mr.桑顿先生除了富甲一方,还是弥尔顿城的地方检察官。不过与那些雁过拔毛,就算过辆大粪车也要拦下来尝一尝咸淡的官员们相比,Mr.桑顿先生在剧中只滥用了一次职权,好在是用到了玛格丽特小姐身上。在Mr.桑顿先生对玛格丽特小姐心灰意冷之时,他毅然决然的启用了他的特权,用大好前程为玛格丽特小姐做了全权担保。在约炮不成,被女主明确拒绝之后,还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人解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诚然,在现代语境里,为了博取功名上位和伊人芳心可以无下限刷人品,这种心机婊的做法无伤大雅也十分常见。不过在当时基督盛行和十字军东征的残余思想蛊惑下,加之洋鬼子们的绅士情结作祟,Mr.桑顿先生头脑发热做出上述举动就显得非常正常了。其实,这部分情节在剧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之所以我浪费了这么一大段,只是想向大家说明,万恶的土财主Mr.桑顿先生骨子里确是个绅士。就因为这种绅士情结,Mr.桑顿先生甚至还把领导工人罢工的工会头目请到自己家里,涨工资,教人识字,吃大锅饭。。。。你说他到底得了什么病?

为什么有钱又有权的Mr.桑顿先生不做官商偏要做一根筋的绅士呢?原来,Mr.桑顿先生有个非常苦逼的童年,老桑顿在世时Mr.桑顿先生的家境还算殷实,后来老桑顿被那些搞传销的3M骗了,急于求成上了资本的大当,被资本玩儿死了。于是Mr.桑顿先生便从小开始卧薪尝胆,悬梁刺股,大力发展实业一步一个脚印的在老桑顿挂掉的地方重新立棍儿,并取得了巨大成绩。按照武侠七定律:有仇、有刚、有奇遇,又高、又帅、又善良;再加上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你说Mr.桑顿先生是不是一个根骨奇佳的旷世奇才?

至于剧中的女主玛格丽特小姐,无需交代过多,在爱情观上,她只不过是这样的一种人





就说她是属于那种比较拧巴的。不被世所惑,不被情所困,对于男人懵懵懂懂却偏要宁缺毋滥的那种人。对世俗中的滚滚斗笔们来说,她就是天降精灵秀bigger来的。这还不算,在主创们的笔下,人人都爱玛格丽特,下到十六岁海鲜少年,上至六十岁性感老头,无不臣服在她绘满天生丽质和侠胆柔情的石榴裙下,老少咸宜男女通吃。

有那么一句话叫做“天生丽质难自弃”。玛格丽特小姐的一生注定是光辉的一生,站斗的一生。在她还没有蜕变成天鹅肉的时候,便对世间的种种不公做出了挑战。从阶级出身到性别差距,从请客吃饭到公平正义,她完全没有考虑观众们的感受,肆意地出没在各种镜头之中。甚至在其丧母亡父期间,她都没有来一次歇斯底里的涕泪迸流,去寻找一个肩膀来倾诉衷肠。即便是在后来,她孑然一身告别弥尔顿小城之际,也没有表露出丝毫的柔弱不堪。跟平时一样,穷兄难弟们才是能令她驻足停车的唯一理由。

灰暗阴沉的天空,凝重的配乐和随处可见的墓碑;潮湿的靴子以及臭气冲天的小巷;紧凑的单元与平淡无奇的叙事结构;这些元素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人们,这部剧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宏大的历史场景——第二次工业革命。

机械生产线的大面积使用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释放了前所未有的产能,工业革命本身也是一条日夜不息的生产线,催生着无数商业巨头与资本巨擘呱呱坠地。这个背景下,天下苍生惨遭资本和机器的碾压,面对利益驱使的世界绝大多数人都被迫选择随波逐流,接受物欲的涤荡,直至俯身跪拜舍身求荣。所谓沧海横流桑田献珠,值得庆幸的是,这部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并没有淹没在历史机器的巨大轰鸣中。尤其是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小姐,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包括在她华丽的转身变成资本家之后,她做了一个跟平常一样的正确决定,就是投资破产的Mr.桑顿先生。玛格丽特小姐的这一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有关于爱情,也跟爱情无关。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鉴于本人一贯的诚信记录。这部拍摄于2004年的片子,我就不再继续对它进行情节描述了。好吧,即使你裤子都脱了,我也只能给你看这些了。所以,对于剧情我没什么可多说的,只想谈谈它的结局。但是对不起,对于结局我也只能遗憾的说——这剧是专门用来虐狗的。

我私下里曾严重的认为,当Mr.桑顿先生一路追寻着心中女神的足迹,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只身拿下那朵儿花的时候,这剧就应该结束了。其后的5分钟,导演用垃圾时间继续累积情绪铺设剧情,对于单身狗们来说,公平的讲,确实是有失厚道的。

细想起来,19世纪末的英国和今日之中国,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彼此并没有大不同,同样都经历着资本洗礼和道德煎熬。但究竟是什么令阴郁的英国人最终保持住了一个基本尚可的方向呢?关于人们对于金钱和权力向往,其实没什么可遮掩的,这些不仅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早已成为人们日常当中互相构筑语境的基础。时至今日,我不想深究是什么催生了类似百度这样的商业怪胎,也不想探讨是什么炒热了《欢乐颂》这种垃圾剧集,更不想知道方励的一跪对于严肃电影有什么好的促进作用。我只想说,在你们入行之初,你们那时的操守和愿景如今都被狗吃了吗?

来吧,用你们手中掌握(搏来)的话筒来给我们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吧,就像你们当初设想的爱情一样,它可以波澜不惊但需要荡气回肠。

哦,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公号,最后忘记说了,喜欢此剧的筒子们若想观看第二季,请搜索关注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夫人。


    关注 萨小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