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走偏锋:徐浩峰的武侠世界

 

说到徐浩峰,那应该从《师父》开始。大家才了解这个人,而小编我一开始以为他是写小说的。之前在时光网看到陈凯歌拍...





说到徐浩峰,那应该从《师父》开始。大家才了解这个人,而小编我一开始以为他是写小说的。之前在时光网看到陈凯歌拍摄徐浩峰的武侠小说《道士下山》,那时候,我去找了小说来看。然后被他的文笔深深吸引。

而现在的《师父》,《箭士柳白猿》,让大众认识了徐浩峰,认识了徐浩峰的武侠。而小编看的徐浩峰的第一部作品是《倭寇的踪迹》。

不管是《倭寇的踪迹》还是《道士下山》,徐浩峰的作品,描写的都是即将逝去的武林。

而后看过小说《道士下山》,对徐浩峰的武侠世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何安下,一个道士,因为道观养不了人,师父叫他下山。一个初出茅庐的小道士,在这花花世界里,见证了武林的没落。一个个侠者,慢慢的消逝,随着他们消逝的不只是武技,还有他们心中所谓的“侠”。对于文中那些荒诞的故事情节,和小道士眼中的世界,犹如梦境,荒诞,飘渺,琢磨不定。小说风格类似古龙。作者自己也说过,这是向古龙致敬的作品。而文中除了武侠,还大量描写了道教,佛教哲理。在这些哲理的背后,却是深深的讽刺。

小说很有味道。而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却只抓住了形,而忽略的神,电影想表现文中的那种意境,但是台词的火候不够,却弄巧成拙,让电影显得矫揉做作。这里就不细说了。毕竟今天说的是徐浩峰。



《倭寇的踪迹》是我接触的第一部徐浩峰电影。电影通过一个草根挑战权威的故事,真实再现了明朝的武林世界,并且辛辣、犀利的直指人性中的黑暗面,将所谓的武林人士打回原形。有别于港台武侠片,探讨的问题也比较严肃。他的作品中既没以往武侠电影里花俏的武打动作,也没有飘逸的侠气。动作都是一招制敌。电影通过武侠讲述人性的自私。一个武技因为人心的自私就要就此消失于武林么?



《师父》。很有意境,徐浩峰参与了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所以在看《师父》的时候,总觉得有王家卫的影子。电影的高潮是结尾的追杀和巷战。各种兵器轮番上阵。打斗风格依然以徐浩峰拿手的写实风格,毫无花巧,依然精彩。故事讲述了中国老一辈的陋习,依然与私心利欲有关,开武馆要踢馆,武馆不教真才实学,这是武林的悲哀。徒弟觊觎师娘美色而学艺,师父授艺,只是利用。破坏武馆规矩就死。这个武林背后的黑暗,人人各怀鬼胎,这样的武林,这样的江湖,是不是很心寒。



《箭士柳白猿》,是在《师父》大热之后重映的,算是《师父》之前的作品。所以相比后作,个人风格更重一点,介于倭寇于师父之间。片中的划拉巴子,很有意思。台词也很考究。

徐浩峰的武侠电影,都和武馆,踢馆有关。而从这一次次踢馆中也彰显出人心百态。在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武侠电影已经淡出人们视线。徐浩峰的作品无疑为中国武侠电影带来了新鲜血液。让观众又开始关注起武侠电影。

近几年,武侠电影,口碑较好的有路阳的《绣春刀》,也是一部导演不出名。宣传部到位,导致票房不利的佳片。同样。徐浩峰的作品亦是如此,如今国产电影比较尴尬的就是,网上骂的凶的电影票房一路高歌,而网友叫好的佳片,却票房惨淡。

今年,尔冬升的《三少爷的剑》也即将上映,虽然演员不怎么喜欢,但是导演和监制的口碑还是很好的。想必最后的作品也不会让人失望。

而徐导,则有两部作品在筹划中,《刀背藏身》和《天涯明月刀》。希望他的这两部作品能取得好的票房。


    关注 film盒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