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虫师与蒲松龄——聊聊聊斋与治愈番

 

夏日当空,穿堂有风;秋魅盈野,蒹葭斜斜;轮回有道,背后有人!...



夏日当空,穿堂有风。

秋魅盈野,蒹葭斜斜。

轮回有道,背后有人!



以上三句,分别是我对《夏目友人帐》、《虫师》、《聊斋志异》记忆中的观感,如果还说不透,那换三个词就是“温暖”、“宁静”与“神秘”!

虽然画风不同,但将它们摆在一起却是因为它们引人入胜的共同特点,“小故事”。穿插着各个独立的小故事的角色,分别是妖怪、虫、鬼魅!

万事万物皆有其道理,我妈从小就教我吃饭不要把筷子竖起来,祭祖的时候不能踩门槛,上牙掉了要扔到屋顶上,下牙掉了要扔到床底下,种种。我想每个例俗、每种忌讳,总有一个年代久远的小故事,有的传开了成为佳谈,有的被风闻成了迷信,最后变成了我们生活点点滴滴需要遵守但又不知其背后逻辑的习俗。中日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多相通的!虽受科学浸淫,慢慢在社会主义唯物理念的教诲下,再也不怕走黑路了,但还是欣喜从老人那里偶然听到的那个年代的那些故事,那种温情。

所以这三部作品中,大量借鉴了东方农耕社会时期的民风民俗(人家聊斋那叫写实好不)。


这部番中最美好的两个形象,只可惜两个都是男的
比如夏目中在月分祭中出现的丰月神和半月神、替夏目抵挡灾难的萌萌哒影茶碗、在我老家应该被称为水鬼的河童。
而银古永远只是一个人


比如虫师中为了消灾而被献祭的少女、人一踏入便如进笼中的竹林、海底龙宫的传说。
十里平湖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
只羡鸳鸯不羡仙。
比如聊斋,╮(╯▽╰)╭,好了好了,你们聊斋全家都是古代传说啦!


老板,来两份照烧鳗鱼饭
《夏目友人帐》:“随随便便的过来,随随便便的离去;但是,只要相互接触了一次,即使微弱的不被人注意,那也是能够支撑心灵的重要的邂逅。”对于妖怪来说,人的一辈子如白驹过隙,而妖怪与自然同在,因万物精髓和灵性的吸收程度而决定其强弱,妖怪与人,即使相遇了也注定是场邂逅,而人与妖怪的交往,也必定是如广岛之恋的情谊,存在但并不合理。一开始你会被嗡嗡的蝉鸣引入胜境,再就是被夏目和真.斑.娘口三三的吵嘴镜头逗乐,慢慢的,我们也被牵引到那种羁绊当中,驱散不安与怨怼!


——我发现我也有吸引虫子的体质啊?!——你那叫招蚊!
《虫师》:“等某天,雨水停歇,泪水滴落,就在土地上扎根吧,在那之前就和雨一同如浮云般流浪吧!"淡淡的音乐,淡淡的画风,淡淡的对话,淡淡的情节,淡淡的结局,然后淡淡地走远。银古因着招虫的体质,不得不踏上无尽的旅途,看遍芸芸众生,但“看到过太多的游子,说起故乡,总会泪光盈盈。仿佛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座山或一条河,都有一张微笑着的脸庞,都有一个值得潸然泪下的理由”。人如蚁蝼,如那远古的虫,但因为有这个理由,我们才不至于顺着风水漂流,即使无目的的旅行也便有了意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聊斋志异》:“一笑之知,许之以身。”小时候第一个听到关于聊斋志异故事中的词是什么?我想很多人听过而不自知,那就是“讨债崽”,当你偷了你老爸的钱去游戏厅大玩特玩的时候你老爸拍马赶到,二话不说抡起拖鞋开打,估计脱口而出骂娘的第一句话就是“讨债崽”。那是一个友人生前欠债不还自己死后投胎作其子各种造孽作死的故事。相对于治愈番来说,聊斋的底色是比较阴森的,经常是一个人名字眼刚出现然后分分钟就要领盒饭的节奏。所谓轮回有道,背后有人,你性恶,那人便是鬼魅所化,你性善,那人便是情人知己,就是这么简单暴力!我们看惯了反转反转再反转的狗血剧情,对于《王六郎》、《聂小倩》这种朴素的剧情就很难接受,都有了顾忌,有了隔阂,一笑难以知人,万恩不足许身,人活着,怕的就是计较得太清楚,太清楚,就没意思了。

自古俗人爱演义,而今世上多俗人。反正知道那么多道理,你也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而那些让人牵动情愫的,往往是寄寓了美好愿望的小故事!

话说回来,《夏目》和《虫师》的配乐和画风都超赞,分别是夏天在树下乘凉吃冰棒和秋天在谷堆旁赏黄昏的感觉!


美不美
就问你美不美
美啊
与治愈番不同的是,《聊斋》里面没几个美好的形象,所以,撸完这张图之后就不要看下去啦!
如果你觉得书影君的文章有点小意思的话,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加一波关注!
如果你希望鼓励下原创作品的话,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打赏一波!


    关注 书影百味茶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