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一切艺术都是无用的

 

火车头对我而言,是小时候第一次坐在爸爸开的火车里那种,让人惊喜却又安定的幸福。...



火车头对我而言,是小时候第一次坐在爸爸开的火车里那种,让人惊喜却又安定的幸福。(2016年4月10日,798)

王尔德在一封解释“一切艺术都是无用的”这一主题的回信里,说了下面这段话:

艺术是无用的,因为艺术的目的只是营造情绪,它不是为了以任何方式来指导或影响行为。艺术是极其贫瘠的,而艺术所带来的愉悦感,就在于它的贫瘠。如果对一件艺术品的思考,引出了任何形式的行动,那么要么是这件作品十分不入流,要么是观众未能完整地领会艺术品要传达的意思。

一件艺术品就像一朵花一样无用。一朵花为了自身的喜悦而绽放,我们则在观赏花时获得片刻喜悦。我们与花的关系仅仅如此而已。当然,人可以卖花,这样花对他就是有用的,但是这与花本身没有任何关系。这并非其本质的一部分,而是非本质的,是一种滥用。恐怕我说的这些十分晦涩,但这一主题是很深刻的。

前些天和朋友去看了《百鸟朝凤》,本来冲着主题和豆瓣高分便想着要看,因为排片时间不合适几次没能成行。凑巧又播出了“制片人跪求增加排片”的新闻,难得电影院也纷纷响应,便拉上爱看电影的同事一起,算是贡献一点点票房。

电影开场时才知道《变脸》也是这位导演的作品,难怪看起来像是一样的题材。也因为这样,电影还未开始,心里已经开始默默感伤,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悲剧。没落的民俗文化,无奈而执着的匠人,时间依旧无情而洒脱地改变着那些村庄和所有人的命运,只剩下了变为历史的荣耀和唢呐匠无处安放的艺术尊严。

不去评价电影本身的好坏,我们已无处知晓和验证导演的真正立意,而且好坏各在人心,也无需过多计较。只是想到,《百鸟朝凤》,为丧而奏,艺术成为谋生和自证的工具,被动就已注定了。就像王尔德说的,唢呐班是受人礼遇还是遭人冷落,与唢呐本身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电影最让我触动的,是师徒三人用唢呐和树叶,在树林中和百鸟齐鸣的场景,我总觉得,是这一刻坚定了焦师傅传艺给天鸣的决心,毕竟,能让百鸟相应才是真正的《百鸟朝凤》。

周末的时候一个朋友问我最近公众号怎么没有再更新,除了受宠若惊还有人记得它,也把我又拉回到持续了快一个月的恍恍惚惚中。

停更的起因,是一次出于冲动却还算有趣的尴尬,我参加了一次话剧的角色海选。不管是因为过分宽容的应试条件,还是和我同样迷糊的通知人员,反正结果是我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和充足准备的错觉,几经波折地找到了798角落里的空荡荡的面试地点,气还没喘匀就走到了面试官面前。直到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全都想错了。我不知道来面试的人都是有演出功底的,不知道我一坐下就会有无数的镜头对着我疯狂拍照,不知道他们要考我绕口令,也不知道当他们知道我只是一个话剧爱好者脸上会流露出无语的表情,更不知道他们会直接讨论说我口齿不够清楚,我真得差点尴尬癌发作当场猝死,也终于发现我真的只是喜欢话剧,却从未真正为成为其中一部分做过什么。我像游魂一样晃荡上了公交车又晃荡回家,因为我突然间发现,我曾经想要的生活,只是我以为我想要的生活。

从那天之后,我回想了许多过去的片段。我经常自诩为文艺女青年,因为从小到大总会参加些大大小小的演出,小到老人家的寿宴,小学生的才艺展示,大到吉协送旧迎新晚会,那些表演让我得到了很多夸赞和存在感,以至于我以为我喜欢那些时刻。可直到尴尬的那天出现,我才发现,我一直害怕那些时刻,我只是渴望被看见,却并不享受那样被看见。我渐渐想起了我的头脑空白手指发抖,想起了我的声音颤抖和面无表情,想不起演出当下有什么快乐,却想得起所有出糗的场面,记得的也只是演出过后和朋友们哭笑相拥的幸福。我依然能想起第一次在台上好像没有出错地唱完《旅行的意义》的画面,没有太害怕是因为,台上的灯光会让人眼前只有白茫,看不到台下观众有谁有多少是什么表情,那个时候你知道有很多人,可是却好像孤独的只有自己和音乐的声音。

所以,我所有关于“艺术生涯”的演出记忆并不愉快,效果也从不理想,我突然间原谅了被我埋怨着的老师们,不再气他们为什么领舞之类的都不选我,我突然间,看到了曾经那个努力希望被人看到的小女孩。我终于明白,自己更喜欢一个人在宿舍录歌练琴的日子,就如同比起喧闹的聚会,我更喜欢一个人看书写字的时光。

莫言好像也说过,文学最大的用处就是没有用处。很多事情的好像也从来不是因为最后的“用处”而开始,当懂得提高效率和准确性的技巧之后,太聪明的我们有时候会忘记,不带着对预期结果的评价去做一件事,是怎样的一种感觉。既然,我们从不因为我们注定会死亡去放弃生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恐惧和别人不一样或者太一样的轨迹,一样的电影尚且有不一样的影评,更何况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感受的人生?

自从我买了电钢琴,老妈不止一次地问问:你最近有时间弹么?你最近都没弹吧?你最近练琴了吗?我心里笑她还是那个监督年幼的我练琴的样子,生怕浪费了琴和教琴先生。可是,现在它们之于我,不再是“被看见”的工具,也不再是用来谋生的期待,我不是什么天才,也不像儿时幻想奢望成为什么明星。它们的存在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幸福,自己弹出曾经听到旋律、学会把简单和弦变得复杂好听、能够不用再像做数学题一样看谱找和弦,就算没有观众没有别人,所有的这些时刻带来的幸福,我都体会得到。

不论是练琴练歌练字还是看书健身,我曾经都期待着它们帮我实现着什么,可我爱上它们,却是明白它们毫无“用处”之后。

努力当下,收获别处,这是句鸡汤,也是上天最喜欢的玩笑,或者惊喜。

还是没能赶在12点之前写完,好在还是写完了。

都说,面霜很贵,皱纹难退,睡觉算是人生首要大事了。

嗯,明天睡起来还要作为画盲去看个莫奈展,偶尔做一点“没啥用”的事情。希望人不要太多。

晚安。

NO.20160521

如果你也好奇,普通的每一天加起来会变成什么


    关注 普通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