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浪漫继续 一箪食,一瓢饮 一起看“神仙眷侣”的非典型生活

 

假如我是一朵花,会静静的绽放;假如我是一只鸟儿,会飞往这儿来看看:古老的石板桥,潺潺的溪流,静谧山路,满眼绿意空旷的田野……...



假如我是一朵小花,会静静的绽放。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儿,会飞往这儿来看看:
古老的石板桥, 潺潺的溪流,静谧山路,满眼绿意空旷的田野……
嗯,走过这片空旷田野,有一间坐落在稻田间的小屋,是的,这里就是青年陶艺家刘其弈和陈知音的家。在大多数同龄人都在为“房子、车子、票子、孩子”奔波之时,他们却认真的过着自己想过的另一种生活。



2011年,他们花了四万八千元在景德镇市山里的湘湖村买了套年久失修的老房子,用了2年时间慢慢改造它,有钱了就砌一些砖,没钱了就停一停。现在,他们在山里过着田园般的生活,烧陶、创作、用自己烧制的碗碟享用乡间美味,日子简单又充实。



刘其弈

1987年出生于湖南宁乡,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专业。2009年9月在景德镇创立“其弈工作室”。
以柴烧为媒介,用最朴素的方式为使用者呈现兼具“美”和“用”的器物。



陈知音

1989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江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



2011年,热爱陶艺、又恰为同乡的二人在景德镇偶遇并一见钟情,在2014年结了婚。

二十几岁,他们归隐山林
过着“小森林”般的日子


或许,你以为这又是一个关于成功人士辞职回到乡下盖房子的故事。

恰恰相反,其弈和知音都很年轻,其弈87、知音89,正是最有想法的年纪。

他们却有一股强大的能量,愿意抛开浮华,让日常生活落脚于僻静的风景之中。



问起他们为何年纪轻轻却愿意生活在乡下。


其弈的答案是:自然而然就留下来了。
“业余”地活着
“我们的生命轨迹中没有“业余生活”这个词,因为我们全部的生活都很‘业余’。” 就这么“业余地活着”的陈知音和刘其弈,却在景德镇的小村里,实现了多少人渴望的人生三大自由——财务自由、时间自由与心灵自由。



一辆面包车
一年时间旅行中国


去年六月,他们决定放下手上的工作,改装了一辆面包车,开始长达一年的旅行。两个人几乎跨越了整个南方,一路上寻访手工艺,在各地的龙窑进行创作。他们的行程很随性,到了喜欢的地方就多呆一会儿,“比如,在安徽就停留了一个月”。这一路的精彩,可以通过他们的微博看到。



一年旅行回来后,他们在杭州办了一场陶瓷作品展,把自己一年中在旅行路上烧制的陶器做了一个展示,取名“旅行一年”。

恩爱秀
对于知音来说,“其弈,一本正经上山砍了竹子做茶筅(xiǎn),打抹茶给她喝。”这便是他们秀恩爱的最好方式。



走进彼此的世界,一起工作和旅行,一起隐居于山野,这,大概是最最美好的状态了吧。

谈未来
谈到对未来的期许,他们说,我们将会平凡地迎接,用心生活,用心创作。把创作过程中的快乐不断延续下去,成为一辈子的事业。



当旷野里的这盏灯熄灭的时候,其弈和知音的房子就彻底融入了山野,是该跟屋里屋外的一切说晚安了。

掌柜说
很多人说回归乡下是未来的梦想,那他现在要的就是城里的这种生活状态,羡慕可能只是一时抒发一下情绪,第二天重新回归城市,他依然很享受很投入城市里的生活。

当你知道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对自己是舒服的时候,就很容易做出选择。而不是因为未知而对某种生活产生向往和幻想。

谁都不能确定自己未来几十年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或许幸福或许不幸,但是每一刻的幸福都是当下的生活,认真从容地过好此刻,便是最好的生活。
就像其弈和知音的烧窑、生活很具体,会有吃喝拉撒、也会有创作的瓶颈,但一对情侣一起在山里制陶被写出来后就变成了一件很浪漫的事。



执子之手,

一箪食,一瓢饮,一窑匠心

如此,足矣

……

(综合)

编辑:铅笔头


    关注 神马掌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