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启慧教育科普专栏(2)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或者说家长双方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相互矛盾。家长的前后矛盾的教育方法,不但会使孩子自我反省的思想和行为越来越少,而且还会助长孩子的错误行为。...



2016.5.17教育科普

1
手表原理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给一个人一块手表,当别人问他时间时,他能够快速而且自信地说出时间;然而,当给这个人两块不同时间的手表时,他反而不能很快地说出时间了。

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手表现象”,并由此而引申出了一个结论:在做事情时,只能有一个指导原则或价值取向。这就是“手表定理”。
把“手表定理”运用到家庭教育中,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或者说家长双方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相互矛盾。

然而,很多家长却常常用自相矛盾的方法教育孩子,我曾认识这样一位家长:一次,因为孩子撒谎,这位家长很严厉地批评了孩子,然而当孩子因为受到批评而落泪时,这位家长立刻拿出一块饼干来逗孩子开心,直到把孩子逗笑为止。

当时,我看到了这一教育的全过程,便问这位家长:“你是在惩罚孩子的撒谎行为,还是在表扬孩子的哭闹行为?”这位家长很无奈地说:“我只是不想让他哭闹,因为他一旦哭闹起来,我就会拿他没办法。”

这位家长就使用了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来教育孩子。久而久之,这些小机灵鬼就会明白:无论自己犯了什么错误,只要自己一哭闹,家长就会妥协。

掌握了家长的这种心理,他们以后动不动就会拿哭闹行为来要挟家长。因此,家长的这种前后矛盾的教育方法,不但会使孩子自我反省的思想和行为越来越少,而且还会助长孩子的错误行为。《爸爸妈妈不可不知的家庭教育心理学》
2
郑板桥教子

郑板桥晚年得子,自然对儿子很疼爱,却从来不溺爱。他并不想为儿子留下多少钱财,他所担忧的不是家中产业太少,而是儿子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又不会干工匠活,缺少谋生的手段,没有立身处世的本领。

当他病危之时,便把儿子叫到床前,说自己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觉得很奇怪,但父命不可违,只好勉强答应,心中却叫苦不迭,因为他根本不会做。父亲看出儿子面有难色,便叫他去请厨师作指导,但明确交代,只许儿子亲自动手做,绝不能直接由厨师代劳。

儿子请到了厨师,先从和面擀面做起,然后才学着怎样做馒头,直弄得腰酸背痛,满头大汗,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把馒头做成。等到馒头蒸好以后,高高兴兴地送到病榻前,这时郑板桥却早就断了气。

儿子哭着跪在床边,忽然发现茶几上有张纸条,拿起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这样的话:“淌自己汗,吃自己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到这时儿子才明白父亲临终时要他亲手做馒头的用意,原来是教他学会自力更生,不能依赖他人或祖业过活。
郑板桥临终教子的故事虽然很简短,意义却十分深远,这才真正是为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人们应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与其给儿孙多留钱财,不如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将他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有真才实学、有独立谋生手段的人才。

长按二维码,关注点石启慧,
获取更多新鲜资讯!


    关注 点石启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