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中国戏曲文化

 

归零翻篇开新局   唱响文化谱新曲...



归零翻篇开新局





唱响文化谱新曲

点击上方可订阅哦!
本周讲座


5月28日上午9:30—11:30


山西大学主楼二层国学讲堂

内容

题目:中国戏曲文化

主讲人:朱万曙



朱万曙教授

朱万曙,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安徽省"皖江学者"讲席教授。社会兼职有中国明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儒林外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

延伸阅读



中国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代的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了“永嘉戏曲”的说法。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之后,从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不同的是,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炉,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通过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国戏曲的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舞枪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独特的艺术光辉。


    关注 文化云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