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紫砂行话您都知道么?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欲跨越这座山,了解这一行的专业术语很重要,亦即我们平常口语中所谓的“行话”。今日,小编带您粗略的了解一下紫砂壶行当里的几个常见“行话”。...



又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我都非常享受。尤其是每个周末的此时此刻。



当喧嚣的都市渐渐的被夜幕吞没;

当形形色色的人们忙完了一天的工作;

当机器的轰鸣和发动机的声音渐渐消散;

当霓虹灯孤独的照射着稀疏的都市夜归人;

当闹腾了一天的孩子安然入睡;

当为了紫砂壶事业而劳累了一天的妻子终于可以得到休息;

终于,我可以安静的用紫砂壶泡一壶茶,翻开几页书,享受这醉人的夜!



一壶茶,一本书,本可以让我一夜无眠。然而,身为紫砂文化爱好者,或者往大了说成传播者,我有必要而且有义务为广大初入紫砂门者写点东西,或者说整理一点微不足道的东西,以尽我的绵薄之力!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隔行如隔山。然而,三百六十行,行行皆学问!每一个行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只要往深了去了解,你会发现,每一个行当都是一门深刻的学问!



荀子《劝学》有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我们还是从点点滴滴积累开始吧!下面,小编带您粗略的了解一下紫砂壶行当里的几个常见“行话”。

1,茶山

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茶壶长期使用,吸附在壶内的茶迹,人们通常称之为茶山。



2,陈腐

亦称之为“养土”,是紫砂泥料最后的一道加工工序,将调配炼制好的泥料用陶缸装好,置于阴湿处,让其腐酿陈化。



3,陈腐期

即从将调配好、炼制好的泥料放置阴湿处陈腐开始存放的时间,称之为陈腐期。就如地下酒窖的陈年好酒一样,相对陈腐期越长,制出的壶就越光润古雅。陈腐期最短也要达到三个月以上。



4,风化

开采的矿料经过露天堆放,接受自然界的日晒雨淋、风吹雨打、严寒酷暑,列崩瓦解,使原来密实的块状变化成松散的颗粒,质地由坚硬的石质结构演变为酥软的土质结构,这个过程成为“风化”。



5,包浆

茶壶经长久使用之后,在壶表面形成的一层自然而又特别的光泽,这种光泽内敛而沉稳。



6,太阳线

在紫砂壶内的底部,表面中心向四周呈发散状,如太阳光芒线的泥痕,称之为“太阳线”。



7,筋囊壶

筋囊壶是通过线与线的交织与结合,给人予美感。基本要求是: 筋纹随着造型形体的变化而深浅自如,线条纹理清晰。

8,光壶分为圆器和方器两种。圆器造型讲究“圆、稳、匀、正”,并要求“柔中寓刚”;方器要求“方中寓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



9,花壶

花壶以仿生为主,表现自然界动、植物及生活中的形态,别具情趣。 塑器造型一般称为“花货”,是对雕塑性器皿及带有浮雕、半圆雕装饰器皿造型的统称。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形象和各种物象的形态透过艺术手法,设计成器皿造型,如将松竹梅等形象制成各种树桩形造型。或者是在圆器及方器选型上运用雕、镂、捏塑等手法,将自然形体变化为造型的部份,如壶的嘴、把、盖、钮,或者是在造型的显见部位施以简洁的堆雕装饰。壶体上这些堆雕,总是要求宁简勿繁,做到主次分明,以达到视觉上的和谐与平衡。这种壶艺造型规则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造型不仅应具有适度性的艺术夸张,又应着意于风格潇洒”。例如此类壶艺以松竹梅为装饰题材时,劲松要刻划出枝干劲拔,针叶挺秀,气势铿锵;秀竹则要求娴静有致,俊逸潇洒;冬梅又须主干苍劲,寒中独俏,素枝闲花,以简为主,达到疏中见密,少里寓多,富有活力气息的艺术效果。所以,紫砂塑器不仅应形象生动,构图简洁,而且应巧妙地利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泽来增强其艺术效果



10,泥料目数

紫砂矿料经过开采后,经风化、除杂质、粉碎,使用筛过滤后泥料的粗细,成为目数。此过程亦叫过目。目数也有历史,宋朝中期一般为26-35目;清朝早期一般为35目;清朝中期一般为55-60目;1957年以前一直采用的是手工炼制法,故而数目较低,紫砂的通透性能更好,颗粒更粗,质感更强;1958年开始出现机械过目,目数稳定在60左右,1959年至今常用的有雷蒙粉碎机,以风力控制目数,机器粉碎的目数可高达140-180目。如今制作的紫砂壶,采用不同的泥料炼制方法,基本目数控制在60目左右,以60目为基准,相对目数较大泥料越细腻,反之则越粗。



写到最后,突然想起唐伯虎点秋香里一句经典台词:





敬请关注~~转发~~




    关注 壹品堂文化传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