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司三坐标应用之电极自动化方案

 

电极自动化检测方案,提高检测效率,节约成本,更为后续自动化奠定基础...



请关注上方蔡司技术交流论坛”或长按关注,获取更多内容

日常生活中,产品丰富多彩。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饭锅,搅拌器,电动工具,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汽车内饰等等。那么这些产品间有什么内在的关联性吗?

关联在于构成这些产品的零件,可能使用模具成型生产。

要制作一副模具,中间会涉及到加工机床(

Milling Machine)
,线切割机
(Wirecut Machine)
,电火花机
(Sinking Machine)
等诸多设备

其中电极
(Electrode)
就是使用在电火花机进行电弧腐蚀加工出需要的形状

从样式上看,
电极
(Electrode)
可以分为标准电极(四面分中)和非标准电极(圆形或其他形状)
从放电材料上看,电极
(Electrode)
主要分为铜电极和石墨电极



1 为什么需要检测电极(Electrode)?
第一 电极在火花机进行放电加工,需要获取电极和夹具中心坐标以及旋转偏差值


第二 电极放电会不断损耗,需要获取火花位偏差用于调整放电间隙(spark gap)或者判定电极状态
2 为什么关注电极
(Electrode)检测?
第一 模具成型过程,放电加工是一个重要环节。电极的品质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 电极的种类样式繁多,数量基数大。电极编程检测会占用很大部分设备检测能力。这会凸显产能问题
第三 要实现模具自动化,电极自动化检测必不可少
3 电极编程检测复杂吗?
电极检测主要测量点偏差,
并不复杂。
假设平均每个电极完成检测需要7分钟
常规编程检测过程:
耗时-次序-内容
30″  - 1  -  导入CAD模型(IGES,UG,PROE等等格式)
1′     - 2
  -  
建立基本坐标系
1′     - 3
  -  
模型上定义测量点
1′     - 4
  -  
输出点偏差特性
30″  - 5
  -  
定义安全参数
2′     - 6
  -  
运行程序
1′     - 7
  -  
打印输出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分析
由上可以引出两个推论:
第一 假设1天有100个电极要检测,耗费的时间700分钟,约等于12小时
第二 同时需要经验丰富,熟悉三坐标编程人员完成
4 为什么需要提高电极检测效率?


  • 如果一天的电极数量200个,就需要24小时。三坐标需要一直不停才刚好全部检测完成。如果更多,就意味着1台三坐标无法满足要求。
  • 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检测产品或者钢料,这也会需要用到三坐标而占用部分时间。
  • 同时需要有若干个熟练的三坐标操作人员。如果有经验的人员因事无法进行检测,而又没有合适的后备人选,那么检测工作就可能停滞。造成现场其他部门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5
怎么提高电极的编程检测效率?
让我们分析一下整个编程检测过程中各项内容所占时间
7%   - 30″  - 导入CAD模型       
14% - 1′     - 建立基本坐标系
14% - 1′     - 模型上定义测量点
14% - 1′     - 输出点偏差特性
8%   - 30″  - 定义安全参数
28% - 2′     - 运行程序
15% - 1′    - 打印输出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分析
其中程序运行时间(就是三坐标自动检测部分时间)所占平均比重不到30%,而测量的准
备工作以及报告处理时间近70%
这就意味着
70%
的时间,三坐标处于无法检测状态。
提高电极编程检测效率,主要就是降低“70%”这部分工作的时间
6 电极自动化检测方案思考
编程工作和三坐标检测分开,三坐标只进行程序检测。 是否可以实现?
1 UG电脑(非三坐标电脑)完成每个电极检测点位置定义
2 三坐标电脑和UG电脑连接,实现共网
3 三坐标电脑端读取到相应电极数据,自动导入到Calypso软件生成检测程序
4 运行程序完成检测
5 数据生成后自动上传服务器,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




和常规方法相比,整个过程中三坐标闲置和测量时间分析
30″  - 1 导入CAD模型(IGES,UG,PROE等等格式)
1′     - 2 建立基本坐标系
1′     - 3 模型上定义测量点
1′     - 4 输出点偏差特性
30″  - 5 定义安全参数
2′     - 6 运行程序
1′    - 7 打印输出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分析
  • 绿色部分常规方法耗时2.5′,目前假设依然耗时2.5′。但是当前不占用三坐标时间
  • 蓝色部分常规方法耗时3.5′,目前自动导入生成程序时间定义为30″,测量时间为2′,共计时间为2.5′
  • 黄色部分常规方法耗时1′,目前实现自动判定与上传,占用三坐标时间30″
常规方法:   闲置时间/测量时间
 
 ———>  
              5′ / 2′
自动化方案:
闲置时间/测量时间 
  ———>                1′ / 2′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
测量一个电极平均耗时从7′ 降低到 3′,效率提升
130%
测量一个电极,
三坐标闲置时间从 5′ 降低到 1′ ,大大提高了三坐标使用效率
7 电极自动化检测方案优势
优势1
:提升了检测效率,释放产能,节约成本
举例来说:
  • 如果一天100个电极,300分钟,约等于5小时。相较常规方法,节约了近6个小时
  • 如果一天200个电极,600分钟,约等于10小时。相较常规方法,节约了近12小时
优势2
:简化了检测流程。三坐标用户端工作从繁杂的编程过程中解脱出来,只需选择电极信息,就可以实现自动检测


优势3
:电极UG选点工作,由更了解电极的人员完成。避免了因检测位置不合理而导致的重复检测工作。节约了资源
8 蔡
司三坐标电极自动化方案
蔡司提供的电极自动化检测方案:
e-Power System Solution


第一部分:UG选点


  • 根据电极3D颜色公差标准或客户特定原则,自动生成检测点位。自动提醒未提取点位的面块
  • 支持手动校正选择功能
  • 根据每个点位自动选择适用的探针及测尖、自动选择适用的检测角度、自动检测接近距离和回退距离
  • 支持后台自动电极及工件编程、以及现场即时编程
  • 完全支持规则电极、偏心电极、钢料工件、非标销件等检测需求
  • 快速智能编程(15秒/程序编程),支持手动、条形码、芯片选择工件
  • 自动导出夹具系统中心及转角偏差修正数据,同时兼容CNC与EDM火花机修正




第二部分 自动生成程序并实现结果上传和判定

  • 支持手动、条形码、芯片选择程序
  • 后台自动检测程序排序及自动启动检测程序
  • 即时判断检测结果及数据共享传输需求
  • 所有检测结果(包括原始文档)自动上传数据库,支持随时查看
I  自动生成程序



II 结果上传和判定


    关注 蔡司技术交流论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