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学会超火的思维导图,以后带娃都能用上!

 

用思维导图,锻炼孩子的思辨能力。...

思维导图最近实在太火了,很多妈妈都听过。
比如上一期,我们为孩子推荐:
世界记忆大师冠军团队讲座(武大校内举办)
【戳标题】阅读原文,领取门票
他们巡讲的内容就包括思维导图记忆法
不过,何为“思维导图”?它对孩子有什么帮助?
很多妈妈并不知道。
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下~


简单来说,思维导图就是捋顺序、画步骤、做分类……

比如你带孩子去了农场一天,去参观了蜜蜂博物馆,那蜂蜜到底是怎么酿出来的啊?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步骤的思维导图,在梳理中增加孩子的逻辑能力。

比如你和孩子一起看绘本,绘本讲的是消防员的一天,那消防员这个职业需要干什么呀?拿一张白纸,和孩子一起梳理看看。



用过思维导图的家长都说:不管是爸妈们在尝试给孩子讲解复杂的事件现象时、还是孩子自身在平时阅读、写作文,或者跟别人去交流、在班级做演讲上,思维导图都帮了大忙。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位妈妈,就是把思维导图运用到了带孩子的很多场景中,从读《神奇的校车》到周末亲子游,思维导图帮她把孩子带的棒棒哒。

虽然她在国外,例子都是英文原版,但是都是我们熟悉的那些书、事儿,文章有点长,仔细读下去,收获大大的!

刷新阅读体验!用思维导图呈现
最有条理的《忙忙碌碌镇》



▲ 这套风靡全球孩子的童书,大人看得热闹,孩子也看得开心。

乱糟糟的画面富有生活气息,我们除了给孩子绘声绘色地描述这个世界,有没想过可以梳理其中的规则?比如社会职业分类,看看busy麻麻下面的尝试:



▲ 看!这应该是最简单、清晰的思维导图吧。

这里尝试列举每一种工种的描述,对应的职业是怎么称呼的。从事“学校教学生”工作-->职业是“老师”,从事“烘培面包”工作-->职业是“烘焙师”,“在农场工作”-->职业是“农夫”.....

让孩子就这么懂得了社会的分工,也懂得了不同的职业,还从中发现各种词汇的组成规律。



▲ 将眼光收窄,即使是猫的分类,也可以通过眼睛的颜色、毛色、大小等等进行品种的划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归类能力,自然而然培养起来。

看《以物易物》绘本
复杂的交易流程是这么梳理的!



▲ 共读《SWAP!》绘本,让娃儿懂得一个要实现远大的目标(修好船只),在完全没有所需材料和物品的条件下,可以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一步步实现哦!



▲ busy麻麻和孩子一起梳理书中提到的以物易物流程,从一颗纽扣换来两个杯子,然后杯子换绳子、绳子换船桨......再用可爱的简笔画配上简单的物品名字,一条条列好,瞬间一目了然!



▲ 有了这个色彩斑斓的流程图,孩子自然会兴趣盎然的,一页页地认真找寻答案、有的过程还需要运算加减法计算结果呢,等一一填好后,孩子对于整个以物易物的流程也有了更全面的认知了!

用思维导图对比分析
同类关联的书相得益彰!



▲ 这两本书都是讲孩子们在火车旅途上的见闻,有不少相似点,也有不一样的体会,BUSY妈妈细心地和孩子一起了比较版本的模板呢:



▲ 非常别出心裁,把流程稍作装饰,就和绘本的“火车”主题紧扣在一起,还非常生动,试问哪个娃儿会不迷上?

从搭车目的地、上车点、出发时间、找座位、查票、旅途窗外风景....到最后孩子们的体验感受,在一节节“车厢”(流程)中一览无遗,实在是相当有趣、直观的展现!

等到暑假带娃坐火车出行的时候,这个模板图还可以和真实的出行体验结合起来了,对吧?!

叹为观止!
《五只猴子》英文绘本的N个思维分解



▲ 总是能逗笑孩子的《五只小猴》系列,这一本说的是它们为了帮妈妈庆祝生日,决定瞒着妈妈制作生日蛋糕和礼物,制作蛋糕的过程出了不少乱子,甚至还差点把蛋糕烤糊了……

在和孩子一起翻阅这本书时,BUSY妈妈和两个孩子一边读一边讨论小猴遭遇的很多状况。在看完绘本后,妈妈拿出以下图表建议小儿子B把刚才讨论的内容用笔表达出来。



▲ 这是妈妈按照网上找到的一张图来画的模板,想让儿子慢慢学会如何分析故事:故事的问题是什么?去解决问题采取的步骤是什么?解决的过程有没有新问题产生?问题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

B很兴奋,马上拿出笔来或写或画,很快完成了妈妈想要的。



▲ 这是B最后完成的成果。不少朋友看了问:“哗,你家孩子会写那么多单词了?”

BUSY妈妈说:“其实,此图重点不在认识了多少字上,我的目的是想让他形成思考的习惯(哪怕思考错了)。单词、短语都可以在书上找到,直接抄而已(大多单词的拼写目前他还不懂),顺便当练字,我和儿子都乐意。

另外,他可以配些插图,过足涂鸦瘾。整个制作过程儿子相当享受。”

故事花了大篇幅讲述小猴做蛋糕的过程,BUSY觉得正是个好机会让儿子了解制流程的概念。于是她又变出下面的蛋糕制作流程图来,“看着漂亮的图表,儿子对我仰慕至极。”



▲ 要想完成它,B得翻书找答案,因为年龄还小,不可能一步到位做对,需要妈妈的引导、提示和鼓励。

对5岁多孩子而言,完成表格需要填的字太多了,难度偏大,所以有些字是妈妈握着他的手一起写。还是那句话,重点是思考、讨论的过程,写字是辅助的。



▲ 做的过程非常认真。妈妈觉得流程图有点呆板,还好儿子不这么认为。本次总结出的经验是,下次设计的流程图得挑些步骤少些的,可能会更符合他的年龄特点。



 这是流程图成果图。

配合故事内容“小猴做生日礼物”,BUSY妈妈发现气泡图可以派上用场。

气泡图就是从中心点(一个概念、一件事、一个任务、一个目标、一个想法……总之,体现为一个关键词)出发,把纷乱的思绪分层分类,通过主枝、分枝,把主次关系理得清清楚楚!当然,儿子还小故事也简单,这次的气泡图只有一层结构。





▲ 上图题目问的是:小猴做生日礼物用了哪些工具完成?

通过画画,增添乐趣帮助记忆单词;

通过抄字,帮助练笔;

通过气泡图,帮助锻炼逻辑性思维。

一举多得,大爱阅读延伸。



▲ 上图是让孩子分析故事的四个要素:1、人物,2、地点,3、问题,4、问题的解决。

这里不得不夸一下妈妈的小心思!儿子拿到表格一看,马上说:“妈妈,标题你写错了,大小写乱来!字母g写反了!”

“ 哈哈,观察力果然强!”妈妈笑嘻嘻回答,“妈妈故意的,学你嘛,你不经常大小写分不清吗?原来你懂的?!”

COOL!思辨能力
在提问的梳理中思考出自己的答案!



▲ “牙齿松了怎么办?” 这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问题,学会寻求帮助,吸收别人的经验,并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这个图示很好地帮助孩子,学会倾听和甄别意见。



看到这里,相必很多人都有一种脑洞大开、赞叹不已的感受,“思维导图”教育方法原来可以如此丰富多元。

有爸爸妈妈担心自己无法做出这样“高颜值”的思维导图,因此裹足不前。其实,内容永远大于形式,不必拘泥能否做出非常美观的装饰,更重要的在于学会帮助孩子分析、解构主题,提炼关键词,并且去尝试踏出第一步。

可以注意保存平时看到的一些流程模板,从模仿开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哦。

△ 以上内容精选自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推荐阅读  以下统统戳标题阅读原文

干货丨杨绛先生解读,何为好的教育

亲子手工丨做盏小橘灯温暖你的夜

妈妈的心声:平凡普通的我,拿什么爱孩子

【转发送门票】为孩子领取世界记忆大师巡讲门票!
— END —
武汉学知旅·武大旅行社
全国百强旅行社
编辑:小知


    关注 学知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