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奇异果产业 果农就是老板

 

新西兰政府早于1988年就曾成立奇异果行销局整合产业,但由于方向没把握好,几年后又遇上智利与意大利等国家...



新西兰政府早于1988年就曾成立奇异果行销局整合产业,但由于方向没把握好,几年后又遇上智利与意大利等国家削价竞争,马上不敌,造成许多果农破产。1998年奇异果种植者一起成立Zespri奇异果行销公司。Zespri的老板不是财团也不是政府,而是2000多位奇异果果农。
他们的做法简单清楚,首先,取得植物暨食品研究中心协助,研发与改良品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人员不是关在象牙塔里闭门研究,而是找了各年龄、各职业、各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与国籍民众作口味测试,甚至还找如品酒师般具有灵敏味觉嗅觉的专家加入,完整测试消费者喜爱的口味跟香气,再依这些口味研发与改良品种,例如黄金奇异果,就是专门针对亚洲人口味而研发的品种。    追求品质不懈怠
  除了研究改良口味与品种,他们甚至还将奇异果拿到不同地区与国家试种,掌握其环境适应力与病虫害抗力。且连接下来的采收条件、保存条件、冷藏环境、国际出口运输与包装方式统统研究,甚至研究其食品加工方式及最佳食用方式。等到技术转移后,果农要做的只是好好依法种植。
接下来订出规范,任何果农的奇异果出口一定要透过Zespri,大家团结不要彼此竞争削价,并由Zespri先针对果园果实进行检测,通过后才可采收,采收后再进一步分级、进厂包装,最后只要贴上Zespri标签的就代表已经通过200多项检测,保证鲜甜美味没有药物残留等问题,且每箱奇异果都贴有生产履历,只要发生问题马上就可回溯找原因。    全力营造品牌
  严格的品质控管与单一窗口进行产销协调,加上良好的品牌印象,新西兰果农根本不再惧怕对手削价竞争,且收益完全回到果农身上,因为果农就是老板。
品牌营造与品质监控是一条漫长且耗费金钱的路,也不易马上看到成效,但这些影响会慢慢发酵,等数年过去,品牌印象成功建立后就是丰收时。例如2009年,台湾一年进口新西兰奇异果600多万箱,到2015年成长到930万箱,果农多赚了近15亿元。


    关注 上海果品商业行业协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