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陈与义与房县温泉

 

公元1128年(建炎二年),时年39岁的陈与义避兵到房陵,游温泉,写下一首五言古诗《汤池》,诗中写道“安有华清池,艳妃清妖血”。陈与义诗中将房陵温泉与华清池比美,并大加赞赏,可见房陵温泉自古就在全国享有盛誉。...


爱上房县,一个有追求,有梦想的平台!
此微信“爱上房县”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汉来易风整理  本期责编/张仁达

微信广告合作/QQ:810006725

微信技术服务/QQ:810006725
爱上房县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汉族,1090年(宋哲宗元祐五年)生于洛阳,祖籍京兆(陕西西安),1138年(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月去世,享年四十九岁。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师尊杜甫,也推崇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号为“诗俊”,与“词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同列洛中八俊。

公元1128年(建炎二年),时年39岁的陈与义避兵到房陵,游温泉,写下一首五言古诗《汤池》,诗中写道“安有华清池,艳妃清妖血”。陈与义诗中将房陵温泉与华清池比美,并大加赞赏,可见房陵温泉自古就在全国享有盛誉。

诗中描写的房陵温泉就是位于房县城东“大温泉”,也称“大汤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发现山间石穴中有一泉水流出,其热如汤,四时常温,便凿泉建池,起名“汤池”,并用“汤池”水洗浴和灌溉。

公元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为庐陵王贬居房州,李显在汤池修了浴池,称“房州华清池”,据传唐中宗李显流放房县期间,经常与嫔妃在温泉寺沐浴。清康熙48年(公元1709年)扩建殿宇,新修亭阁,重修浴池,称“大汤池”。乾隆21年(公元1757年),又进行复修和扩建,取名为“温泉寺”。

陈与义性格沉重,不苟言笑,待人接物谦虚谨慎。被他推荐和提拔的官吏很多,他从来不向外人流露,也不向被推荐、提拔的人表白,更不提出任何要求。因此,他在士大夫阶层中具有较高的威望。朝臣们多愿向他坦露心迹或请求指正迷津。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人而论”诗体时,将陈与义的诗称为“陈简斋体”。“简斋体”的早年流连光景之作,观察细致 ,描写生动,饶有情趣。善用直致、浅语入诗,重意境,重白描。后期的“简斋体”取法杜诗,得其沉雄之韵,规模宏大,声调浏亮;对仗着重上下句之间气脉的内在联系,潜气内转,意境圆融,风格雄浑沉郁。

附:

汤 池
南宋·陈与义


暂出房陵道,得睹温泉穴。石窦流涓涓【1】,涌出汤壶热。世言硫黄矿,吾恐犹凿说。

地脉或使然,气机有凝结。泾澜无洁【2】期,弱水不负篾。此时竟茫然,谁与精鉴别。

日魂太阳精,万古洞照澈【3】。显象类能推,奥理疑必阙。濯我足下尘,使我心内洁。

安有华清池,艳妃积妖血。

按:引自清杨廷烈纂修《房县志》,清同治四年刊本,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民国六十五年,简称杨本;清张敔修、汪魁儒纂《房县志钞》(乾隆),清抄本,简称张本。《陈与义诗集》缺。汤池,清杨廷烈纂修《房县志》:城东十五里,土地岭东。山下四时常温,泉自石穴流出,始为两池,覆以亭浴之,可已痼疾。北流溉田百亩,其稻较他处早半月。

注:

1、张本缺“涓”。

2、洁:张本作“清”。

3、澈:张本作“晰”。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拇指处点赞
投稿:810006725@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一扫,会有更多收获!





点击下角“阅读原文”看“杰出人物”专题!


    关注 爱上房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