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10个标志(好文推荐)

 

快来看看这十个幸福的标志,会不会发现其实自己很幸福呢?...



作者:儒风大家“重酬作者”计划

来源:儒风大家(微信ID:rufengdajia)

版权申明:本文归原创者所有。

一、一颗童心

人还是单纯的好,童心无价。丰子恺在《我与新儿童》中说:“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所以我情愿做‘老儿童’,让别人去奇怪吧!”

对孩子的爱,是丰子恺漫画创作的原始动力。在他的心里,儿童世界自由、纯洁、充满想象力,远胜过被种种节律和拘束桎梏得没有活力的成人世界。

丰先生也善于教育孩子,他常常是唱着小曲哄孩子睡觉;有时候,画幅画逗不高兴的孩子发笑,有时也和孩子一起用积木搭高楼、造汽车;有时甚至和孩子们一起抢着看《新儿童》杂志,和孩子们坐在一起讨论里面的问题,玩里面的游戏……

在家里,丰子恺名义上是孩子们的父亲,“实际上是他们的臣仆”,所以他绝对没有做父亲的架子,他可以跟孩子一起玩。

他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条经验便是:保持童心,这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钱钟书与杨绛四十多岁的时候还会在果园里面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们完美的婚姻除了因为两个人都才华横溢、志趣相投外,感情中的童心童趣也是感情保鲜的一个添加剂。

二、吃嘛嘛香
有一个好胃口是身体健康的保障。吃得香也能让人快乐。古人中不乏好吃的美食家。

美食家,不是说他一生糟蹋过多少龙肝凤胆、山珍海味,赴过几回满汉全席的宴会,主要是说他能够真正懂得食物的价值,了解每一种食物的妙处,粗茶淡饭也能品尝出无限的滋味。

当然,他也要吃得够广,够杂。吃喝之后,也不仅仅是打几个饱嗝,然后就无所事事,最好还能吟诗作赋,用语言把食物的妙处、吃喝时的美好体验一一表现出来——就像苏东坡那样。

苏东坡在《初到黄州》一诗中总结自己的好吃:“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沙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苏东坡有一篇文章《老饕赋》,描写了他理想的一桌宴席,宴席上的菜肴有猪脖子肉、秋蟹、蜜饯、羔羊、蛤蜊、糟蟹,都是很容易办到的东西。可见苏东坡的美食不是铺张浪费型的,而是经济适用型的。

三、倒头就睡



对现代人来说,能睡得着是一种幸福。而古人很重视睡眠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篇》中的《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睡眠要因时而动:春夏两季,应“夜卧早起”,秋季则要“早卧早起”,冬季宜“早卧晚起”。这一套“睡觉原理”,即使在生活节奏很快的现代,也不失参考价值。

古人认为,上床时间最晚不宜过夜半的子时,即23点至次日凌晨1点。对于起床时间,古人则崇尚“早起”。

据说宋代陈抟通过睡眠来修炼,他提出一套“睡经”说法:“世俗中人,汲汲担心衣食不足,饿了吃,困了睡,鼾声轰响,四周都可听到,一夜当中几回醒来,那是因为被名利扰乱了意识,被美酒和佳肴弄昏了心志,这是世俗的睡相。

至于那仙家的睡法,留藏着直气内息,漱饮着甘泉玉液,肺气出纳的门户牢不可开,精神活动停止不可启动。然后召苍龙守住东宫,让白虎把牢西室,真气在丹田中运转,神水在五脏中循环。然后元神脱出泥丸九宫......

四、体壮如牛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一副壮身板才能打天下。多愁多病的人肯定缺少幸福感,可是怎样才能体壮如牛呢,古今一个样,劳动之外进行体育锻炼。

孔子孔武有力,骑马、驾车和射箭,样样都拿得起来的。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种思想实际上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因素。

孔子的教育内容主要有:诗、书、礼、乐及射、御等,其中的“射和御”,分别指射箭和驾御战车。

《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足见他射技高明,因而吸引了如此多的观众。

《论语•子罕》中有一段孔子自谦的话:“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我干什么呀?赶马车呢?还是当射箭手呢?我赶马车吧!),因此他擅长御车也自不待言。

五、几分才艺



人有点才艺,琴棋书画的懂点,就会赢得赞美,平添几分雅趣。饱读诗书,能诗文或弹琴鼓瑟,或工书善画,有才艺方能拾趣。

古人总结世间雅趣:一月踏雪寻诗,二月寒夜寻梅,三月闲厅对弈,四月曲池荡千,五月韵华斗丽,六月池亭赏鱼,七月菏塘采莲,八月桐荫乞巧,九月琼台赏月,十月深秋赏菊,十一月文阁刺绣,十二月围炉博古。

在时间的长河里,不做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古典小说中描写公子哥儿,都是“丰姿洒落,人才出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这些可以说是古人的修养必备。

六、家有贤妻



古人云:“家有贤妻,男人在外不做横事”。说的是家里有一个贤惠的妻子,枕边风吹着,丈夫就会在外面学好,与人为善。

男人在外面再潇洒、再深沉,回到家也会原形毕露,因为家是最值得信赖的地方,是避风的港湾,是放松的地方。

最了解他的应该是他的妻子,所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妻子的闲谈会在丈夫心中起一定的作用,如果妻子正直,丈夫自然行事规矩。

一个男人的品位在于选择妻子,选择什么样的妻子就等于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

古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男人何尝不是也怕娶错了人,写《菜根谭》的洪应明就说过:“悍妻诟谇,真不若耳聋也!”

浓妆艳抹、妖艳逼人的妻子,不如善解人意,可以谈心谈事的妻子。

七、知心好友



人一生中要有几个可以无话不谈的知心好友,好友是清茶,淡却有味道;好友是清风,柔却很亲切;好友是磁铁,冷却有吸力!

人生如梦,知音难觅。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最难求。”白居易说:“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能有知心朋友实在是缘分。缘是天意的,份是人为的;缘是外在的,份是内在的。

知心朋友是做的,不是说的,朋友间需要的是志同道合,而不仅仅是缘分。凭着缘分相见相识,还要凭着真诚的心去相知相解。

唐代王勃有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贺也有一句诗:“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诗人的话语表达了对知心朋友的渴求,也表达了有知心朋友的幸福感。

八、不愁温饱



《水浒》里有一句诗,那个唱戏的白秀英在台上念的:“人生衣食真难事。”金圣叹看到这一句,不禁叹道:“七字说尽天下,又一样泪下。”

人生若是被衣食多困,必然苦不堪言,所以人生幸福的重要一点是还要衣食不缺,不愁温饱。

明代胡九韶,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什么?”

九、自由不羁



绝对的自由是没有的,但是人要有一定的自由才会有幸福感,至少要有心灵上的自由。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傲视王侯的态度就体现了一种对自由的追求。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鱼儿在水中游弋,鸟儿在空中自在飞翔,这是生命形式上的自由。

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想爱的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这是生命最大的自由。所以陶渊明才不愿做官,宁愿归隐田园,过困苦的日子,但是获得了生命的自由。

十、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的意思是生命自然发生,不停发展。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生息数千年,中华文明几千年未曾中断,靠的就是这种精神,这种幸福感。

中华民族是苦难深重的民族,但是总是劫后重生,始终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和儒家文化熏陶的国民性格、国民幸福观有很大关系。

儒家是一种教你如何在现世追求幸福的智慧,它与基督教、佛教等宗教不一样,它看待世界的眼光是春天一般的,充满温暖而生生不息。

在《论语》里讲到孔子和颜回的幸福的时候,都是极为简单的幸福。在极度简单甚至可以说是贫困的生活里所达到的幸福,那个幸福是不由外在条件支撑的。一个人能否拥有幸福,能否拥有幸福感,不取决于外在的条件,而取决于是否有“幸福的品格”。

修身除了成就自己的道德以外,同时也是意味着幸福品格的获得。通过一种德行、一种精神状况的调整,获得“幸福的品格”。

在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家看来,一个没有幸福品格的人,无论你把它放在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中,他都活得不幸福;而一个有幸福品格的人,会超越一切环境的限制,在所有环境里都能找到幸福,内在的德行光辉一定会改变、照耀和温暖这个环境,一定会超越这个环境。

版权申明:正略管理评论公众号每天推送精选好文,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部分文章联系不上原创者,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21-23130888

编辑:小美


    关注 正略管理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