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教故事之八:  聂母塑德

 

尊敬的各位师长、善友:早上好!司马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编著的《资治通鉴》,深深影响...



尊敬的各位师长善友:早上好!

司马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编著的《资治通鉴》,深深影响了近千年来众多帝王和文人学士。

  “为人君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

    司马光的父亲是掌管皇家藏书阁的三司副使,由于忙于公务,母亲便承担起儿子的启蒙教育。

 司马光的母亲聂氏是一位知书识理的大家闺秀,司马光从小好动,性格急燥,读书只图进度而不求甚解。 母亲聂氏知道儿子读书的毛病,告诉儿子: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耐心的讲古人知行合一的故事来引导孩子,读书不是机械地背诵,而是通过文字开启心灵的智慧,把智慧运用到生活中去帮助别人,才是读书的目的。

在母亲的引领下,司马光从小饱读诗书,不仅7岁就能讲解《左氏春秋》,还比同龄孩子早慧。    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小同伴在庭院玩耍,一个同伴不慎掉进一只大水缸中,其他的孩子吓得慌忙逃走,司马光在水缸外转了一圈,心生智慧,他捧起路边的一块石头砸破了水缸,水流了出来,小同伴得救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后来广为流传。    聂氏不仅教导儿子读圣贤书,更以圣贤的品徳塑造儿子,要求他做人光明磊落。    司马光五、六岁的时候,他想吃青核桃,姐姐替他剥皮,却怎么也剥不开。姐姐走开后,女仆把青核桃放在开水里烫了一下,皮就剥了下来。姐姐回来一看,便问是谁把皮剥下来的,司马光说是自己剥的。可女仆烫核桃被母亲看得清清楚楚,聂氏见儿子撒谎,对儿子说:谁剥开了核桃皮是一件小事,可撒谎却是一件大事一个人即使才能盖世,品德残缺,一生将无用武之地!

这件事给司马光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司马光在母亲的教诲下,为官,一生光明廉洁;为人,一生粗茶淡饭、粗衣布衫,19岁考中进士,后来官至宰相,对妻忠贞不二。

    司马光留给后人的是通贯古今的编年巨著《资治通鉴》,留下一部“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这是比钻石和黄金更宝贵的财富,他离世时薄棺安葬,仅盖一块旧被,前来吊唁的皇帝和大臣无不慨叹!

     聂母深知“教子婴孩,童蒙养正”的深意,所以,在司马光幼年时不仅用圣贤的经典开启儿子的才智,更重视对儿子品德的塑造司马光一生为人、为文、为官都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丰碑,而这座丰碑最初的雕刻者就是他的母亲--聂氏。   

   末学张雪无限感恩!微笑鞠躬!

 


    关注 张雪老师女德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