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需要知道这7点就可以变现你的社群

 

别把微信群当社群了,关于社群你只需要这些就够了......





本文来源刘66的微课讲座,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文链接。

我最初开始做社群的时候,是把一些客户和中奖的用户拉入微信群里,并在群里发一些优惠信息和优惠券,希望他们可以复购。但是渐渐的我发现这样做是不行的,在没有给用户构成归属感之前,任何纯商业性的利益手段只会让用户反感。

那么我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模仿优秀的人和事是最好的学习


我大学是学习设计的,我有个同学就会经常在网上跟好的设计师学习和模仿,渐渐的他成绩很高,设计水平也很高。但当时的我是很反感这种类似抄袭的行为的。但是现在想起来,他的栗子确实给我了很大的启发。

每一行都有做的好的人,就社群来说,做的最好的当然就是小米啦。所以当我不知道该如何做社群的时候,我开始模仿小米的社群规律,逐渐学到很多东西,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用户特点进行优化和改进。

小米的社群在2010年到2015年上半年发展非常好,而正是这样的社群,给小米在互联网领域打开非常大的市场。

小米社群的特点不外乎就是:共同的话题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认知和不太理性的排他性

我认为社群定位最主要的就是:圈子和渠道。而小米就是以手机的高性价比吸引它的种子用户,用社群进行传播,并且标榜自己的产品为“互联网手机”(这跟当时大热的互联网碰撞),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度和热潮。

因此我们可以在产品这点对社群得到启发,即如果产品本身有问题,存在负面性,那么如果一个人在社群中反映产品的体验不好、产品不好,这就会把产品的负面放大,从而造成其他更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注重产品的质量,在把关好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做社群。

刚刚提到小米社群做的很好的有一点是因为它社群的排他性。那我现在给大家解释一下,排他性到底是什么意思?

1. 用户有相似的基因和共同点,即用户对小米的高度认同。

2.反抗他人,形成对立面,小米特别是针对一些性价比不高的同类产品,来凸显自己的产品特色。

3.制造不合理性。比如苹果手机的性价比其实不是很高,但定价却太高。而小米传达的就是一样性能的手机不一样的价格。

4.召唤领袖。利用“支持国货”的噱头,获得粉丝支持。
总结
小米的社群秘诀就是:基于产品性价比,公司文化认同,邀请用户一起打造产品然后转化的过程。

社群的含义
有朋友问我:”微信里有几百个群但也不怎么好啊?为什么你说社群会大热?”

我说:





社群的含义是分为两层:

群:聚集,把人聚集起来

社:共同
社群是基于一个点,共同的爱好聚集在一起的。
情感联络
学习提升
宣传推广
社交,拓展人脉
工作需要
因此有个简单的方法  
判断自己的微信群是不是做成了一个社群或者做的好不好?
那就是:


可以假设有一天自己的微信群如果解散了,那么群里的人跟你还有没有连接。

好的社群会让用户找到归属感的!像逻辑思维和吴晓波的社群,群成员可以在微博或其它渠道连接,会有归属感。
社群定位
有清晰的社群定位,用户才能知道自己能在群里获得什么价值,比如学英语的就是提升英语技能等。

建群初期对社群定位,社群的定位不要随意更改,因为早期的用户可能都是因为你的定位来的,更改会造成用户流失。



产品型社群:小米,产品开发和优化,吸引对这个产品感兴趣的人,种子用户。

兴趣型社群:读书,炒股,新浪做的好,门户构建成今天的新浪。

明确社群目标
有明确的社群目标,找方法,促进成员完成目标,获得哪些价值,为每一个社群人员创造价值。群成员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能在社群里获得什么样的价值。

如果只为建群而建群,互相勾搭加微信发名片,然后就木有啦,最后都会沦为广告群。原因:人在社交,有心理防线,不够了解一个人,不了解社群,不会随意交流,不会产生特别高的价值,目标是为了干什么?

比如跑步群,每天群成员互相督促。读书群,定期分享读后感。

社群管理


确定规则,无规矩不成社群。
刚开始先进后筛,社群成熟后再严进宽处。按社群目标筛选人,根据成员在社群的表现选择去留

对进群人员进行严格筛选,群成员就会比较有共同语言,容易有更多的交流,群内也会比较活跃。如果有不遵守规则的群成员在群内发广告并没人管理,其它群成员看到可能也会发广告。

规则不是符合所有情况,所以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群主决定,最终解释权归群主所有
设置群管


管理社群就像管理一个公司,公司的架构都有一定的梯度。现在的QQ群相对来说比较活跃,也有管理员可以协助群主管理社群,而微信群不稳定,只有群主和群成员两级,没有管理员,所以要设置群管协助管理社群。增加群的管理员回答问题和增加话题互动。



引入社群机器人(比如:提醒大家有新人到,通知新人改名片)方便管理,提升效率,引导新进成员自己我介绍,让大家认识。



引出一些话题,多些群内沟通,增加互相之间的了解,增加一些干货。群成员可以为某事进行争论,但避免争吵,对社群影响不利。

找老师讲课,聊天有助于增加情感交流,但不要整天都在聊天。

利用小助手做游戏,增加互动。

线上见10次不如线下1次给力。



观察群内参与度比较强的人,发展成我们的志愿者。为了消除志愿者担心会不会发很多时间或者做不做的好顾虑,可以由群管带着从一些小的事情开始做。培养他们参与感和认知度。
让志愿者坚持做是很难的,那怎么办?
他们加入的时候是为了得到收益,但随着时间推移边际递减,懈怠。不断找新的志愿者让事情接力下去,帮助成熟的志愿者找到更高的目标和追求。给到他们一些利益上的支撑,不一定是钱,可以是一些机会或资源上的对接或者一些培训(比如教他们做社群)。



归属感定制礼物。

线下合作:和核心成员吃饭,最快的增加感情。

多考虑自己进群是为了获得什么?研究社群用户的心理和他们想要的价值。
END
最后

实力派

021-32099091
实力派邀请各领域的实战专家和资深大咖,为你提供优质的线上微课,提高你的职业技能,助你升职加薪。同时分享实战的运营干货和经验,助你快速成长为新媒体运营大牛。
加入实力派



    关注 知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