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  适时在路上,才是恰到好处的人生

 

骑行,是一场修行。...



 我给旅行的定义,就是调味剂,它让我们原本平淡的生活五味俱全。但它终究是个调味剂,贪恋太多就会失去生活原本的味道。

所以,适时在路上才是恰到好处的人生。

贾政罡(以下简称罡哥),一个住在厦门的东北哥们儿 ↓


干过建筑设计师,接下来想干珠宝商。
喜欢看海,于是把家搬来了厦门 ↓


喜欢单车,于是骑行去了台湾、青海、西藏。
图为和两个好基友一起环青海湖骑行 ↓


一个自行车狂热爱好者,他的信条是:
“趁着年轻,有想法赶紧去实现。”


— 你为啥这么爱骑自行车?    

— 这得追溯到幼儿园之前了。
对于自行车的热爱,从小就有啦。初学自行车时,家里只有带横梁的大自行车,摔了N回,车都给摔没了一辆,终于学会。

刚毕业的时候,虽然工资不高,但还是买了辆专业的公路车,开始把自行车当成一种真正的爱好,每逢周末有空,就沿着厦门环岛路骑。在这段时间里,还组建了一个业余车队,经常一起去厦门周边的地方骑车。

第一次长途,是台湾环岛骑行。这个想法来萌生于和车队里一个同样来自东北的哥们儿聊天时。13年十一前夕,罡哥再次邀这个哥们儿一起去实现这个想法,对方却由于工作原因走不开。

就算一个人也得去!下定决心之后,立马买了票,规划好了行程,在出发前三天,认识了另一个要同时去台湾骑行的人——慧哥。于是,在台湾碰头之后,一起开始了这次的环岛骑行。
和慧哥碰头的某公园 ↓
行程的起点,在关渡大桥 ↓


台湾的西海岸很平静。开始的几天由于赶行程,每天都要骑200公里。
 途径高雄的傍晚 ↓


到垦丁的时候,遇上了分叉口:一条是沿着台东的海岸线,另一条是花东纵谷。慧哥由于时间比较紧选择了从山谷里绕近道;为了让整个行程更加完整,罡哥则选择了沿海岸线,两人就此散开,直到回到厦门,才再次相遇。

那是台湾之行中最寂寞的一段路,台东的路经过山区,十分荒凉。一路上只能和自己对话:我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回去以后我要做什么?……
很巧的是,在台东,遇见了一个徒步客,
二人很是聊得来,并一同约去了绿岛 ↓




和这位徒步的兄弟分别之后,罡哥又独自出发,继续完成这次环岛之行。

整个行程最艰险的一段在花莲。这是台湾环岛中最危险的一段路:苏花公路,12年塌方之后,路的两边都由铁丝网围着,堆满了碎石。骑到这里的时候,刚好下雨,很容易再次出现山顶滑坡。



随处可见别石头砸坏的护栏 ↓


本着“少骑一段路都不算是真正的环岛骑行”的想法,罡哥还是坚持要自己骑过去。

这段路程也是相当孤独:正走上大桥的时候,又是风又是雨,碰巧有一群乌鸦飞过。心里的“悲凉”更深了一层。好在,除了路很难走以外,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意外。



在最后一站的台北,还结识了一个相当有趣的沙发客——仁哥。在仁哥的陪伴下,玩遍了台北和基隆。
和仁哥一起,俯瞰台北夜景 ↓
 

J:不搭车,不走近路,环岛最大圈,全程1236.3公里,我做到了!只为证明给自己!有人要问了,请假那么久,又累又危险,骑了这么一圈,有什么意义?你要问我,我的回答是,可能没什么意义,也许只为了,老了躺在摇椅上,给孙子讲个当年爷爷的故事。   

——(摘自罡哥台湾之行的日志。)
— 最疯狂的一次骑行?
— 川藏之行。              
骑行川藏,几乎是所有自行车狂热者的梦想。当然,罡哥也不例外。



计划这次的川藏之行的时候,正赶上建筑行业整个不景气,公司也在裁员。跟领导请假未果,还是觉得机会难得不肯放弃,要趁着年轻赶紧把这个想法给实现了。于是,直接找到大boss,请了一个月的假。

15年8月末,罡哥和网上召集到的另外七个人在成都集合,组成了一支车队。七个人尽管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职业背景,但是共有的骑行热情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没有陌生人见面的客套,反而聊得很high。

为期一个月的川藏骑行之旅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虽然不是专业的骑行队伍,但在出发前也都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罡哥在来这之前,就曾拉练了一个月。

只是这条天险之路,可不是浪得虚名——听路上一家旅店的老板说,在他们来这里之前,当年已经有十六个人丧命于此。有些路段一边是山涧,另一边就是松散的山石,随时可能出现山体滑坡。





车队到达整个318公路最危险也最精彩的路段——通麦天险时,由于下雨冲坏了路基,无法通过,很是遗憾。穿行正在施工的隧道时,一队人只能打着手电前行,出来之后,快成了泥人。



行程中,下坡路往往很容易出现意外——憋了一整天都在使劲上坡,好不容易等着个下坡,很容易收不住,车速过快导致摔伤。在过怒江72拐的时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贾正罡安排了详细的“下坡守则”——一队人排好队形,保持距离,控制车速,下坡时多次停下给刹车片降温,最终安全抵达目的地。
怒江72拐一景,真·一路拐到怒江边上 ↓


除了路况艰险以外,最大的问题就是高海拔给身体机能带来的影响。平地上,一个小时能骑25-30公里,但在海拔5000+的高峰上,5公里要骑3个小时。每蹬一下,都是在挑战自己的极限,甚至无法开口说话——怕呼吸会调不回来。后来在珠峰大本营,隔壁帐篷甚至有人出现休克,被连夜送下山去吸氧。
海拔4000+的拉乌山路牌旁 ,拍照打卡 ↓
海拔5000+的的米拉山口,再次打卡 ↓


这一路上,除去天险以外,还得谨防人祸——在路过一些不知名的隧道时,就曾看到入口处写着几个大字儿:谨防打劫。(微笑)

千难万险,在罡哥看来,都是值得的:这一路上,身体无比煎熬,但精神却是在天堂。

只有身处在那壮丽的风景中,才会明白此行不虚。这种精神享受,是任何言语和文字都无法准确传达的。
有图有真相 ↓





虽是诸多不易,但最终一行人还是安全地抵达了此次骑行的终点——拉萨。

中途车队中一个队员由于身体原因,无法继续骑行,只得搭车。剩下的七人于在九月末到达。
 布达拉宫前的合影 ↓


从成都到拉萨,一路都在数着路碑。
整个2150公里骑行结束之时,罡哥狠狠地抱住了路碑 ↓


骑到拉萨之后,由于时间太赶,
只得搭车前往更高处——珠峰大本营 ↓




J: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我的追求就是趁我年轻,把我所有想实现的想法都给实现了。不仅是停留在我想要去做,我羡慕别人去做,我可以骄傲地跟别人说:我做到了。将来不留遗憾。某一天自己回忆起来,记忆里面是满满的。







— 人生之旅中最亮眼的风景是什么?

— 旅途中见到的人。                          
台湾之行到垦丁时,向路边一个大哥打听附近便宜的客栈。这位大哥立马热情地骑摩托车带他找了一家民宿,罡哥研究了下觉得这家不合适,大哥二话不说又带他们找了老远的另一家。在罡哥看来,台湾人的好,是发自内心的。在台湾,人和人之间不会充满戒备,这个热情温暖的地方,让罡哥曾一度想移居过去。





同样,在骑川藏线的时候,住在藏民提供的民宿里,才真正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的淳朴和善良。藏民家里的酥油茶和糌粑,都是免费提供的。自己家里人吃饭的时候,也会很热情地邀请房客一起来吃。

听一家旅馆老板说,以前的藏民在公路旁边卖食物,根本不认识人民币,也不懂怎么找钱。等客人吃完后,抱着一盒子钱过来,让人把钱放进去,再自己从里面找钱,完全相信这些来往的行客。

J:人生之中最亮眼的风景,是旅途中见到的人:比如说台湾人的那种热情,藏民的那种淳朴。看到的人性的纯真是最亮眼的。风景始终在那,但是人是需要用心去感受。

在旅途中遇到的不同的人,让你知道,在世界的一些地方,有一些人他们会有这种想法,会有这种态度,会以这种方式生活着。见过的多了,就会容纳很多思想。



 
— 骑行是一场修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修行:有人伴着青灯,有人吃素念佛。而罡哥的方式则是骑自行车。

生活中出现迷惑,工作中遇到了低谷,就出去走一走,抛开杂念酣畅淋漓地骑车。回来之后,说不上大彻大悟,也足够使自己更加冷静和理性。川藏之行回来以后,罡哥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焦虑情绪变少,整个人也更加从容。



旅行给人带来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见过了生死,会把一些东西看淡。骑行过这么多地方,罡哥越来越意识到:家人,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自己可以去任何地方,但是无论走到哪,心里都有家人。自由的灵魂,和时刻牵挂家庭的心从来都是不相违背的。

J:川藏之行对我来说,很重要。但是这样危险的事情,可能做一两次就够了。这次算是给自己有了个交代:趁着年轻,最想做的事情已经做到了。以后,这样刺激的事情可能还会陆续做一点,但是不会再这么放肆了。而立之年,还是要做一些自己该做的事情。



几年之前,曾有一句“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火遍大江南北。
青春和梦想,永远是人们所热衷的话题。
但,没有人会永远年轻,也没有人会永远疯狂,
或许正如罡哥在日志里所说的那样——
适时在路上,才是恰到好处的人生。


文 / 汪汪

图 / 罡哥


    关注 齐行旅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