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这件小事

 

却是你我的老朋友了。...



小时候特别容易生病,身上厚厚的脂肪本来应该是用来御寒,结果却总是不随心所愿。一次次屡试不爽地把寒气放进来,将热症关在内。这样一来就开始头脑发热,四肢无力。

每回流行感冒来袭,自己总是最早受灾的那一拨。



于是久病成“医”,渐渐地在学校里有点儿什么预兆就往医务室跑,医生开了药还总是不满足,再跑去班主任办公室跟对方软磨硬泡。绕来绕去老师摸清了我的意图,笑问我:

“那你回家能干啥呀?”

“调养调养身体,喝点稀饭什么的,再好好休息休息。”我一本正经地如是回答。

对面的老师却不知为何和办公室的同事笑了起来,还是把电话给了我。

上学不是件痛苦的事情,但若是能在本应上学的时候呆在家里,那感觉就太不一样了。

楼下也有个小学,每次生病回家都会在迷迷糊糊中被小学的铃声吵醒,过一会儿又传来体育老师的大声吆喝。虽然清梦被打搅,但我总会不以为意地笑笑,翻个身继续做梦。



和病体打过几回交道,大概就摸清了它的套路。发烧总要由头脑的疼痛逐渐转移到肠胃,直到将吃的东西通过呕吐再一齐交付给厕所后才能换来身体的轻爽。而预示着病好的前兆则也是重新焕发的食欲。

不敢吃太多难消化的食物,外婆总要从厨房端来拿手的鸡蛋羹,醋与香油浮在上面放出金灿灿的光芒,坐在桌前眼巴巴张望的馋猫总会不顾及“刚出锅烫嘴”的忠告,三下五除二将他们消灭干净。

初中以后,若是再生什么需要长驻医院的病,总要假模假式地带上几本没做完的练习册做上几题。其实更多时候要么是跟爸妈岔开话题聊天跑没了边儿,要么就是打着转移注意力的旗号玩着手机看起了小说;作业终究还是要带到学校突击的。

庆幸发烧没把脑子烧坏,欠下的债也都没成为“人生路上不可言说的遗憾”。

开始高中住校生活后,却不敢再随便以生病理由不上课。羡慕那些以头疼或失眠为由在医务室里一睡一个上午的孩子,自己也只是在不喜欢的课上偷偷跑出教室吹风,美其名曰给沉重的大脑透透气。

高考最后的几天说着不紧张,却没来由地让偏头痛和生物钟同了步。每天中午吃饭前肚子还没报告,眼睛就开始花起来,任书本上的文字开始天旋地转好一阵,头就开始沉重,顾不上满盘的食物,略略喝过几口汤就回了宿舍。

医生给的答复却是神经太过紧张,当时的我立马回头跟担心的爸妈说笑:“不至于吧,我一点紧张都没感觉到啊。”

可是身体很诚实。

庆幸的是高考那两天,也不知是不是医生给的几片药的缘故,虽然只睡了两三个小时,照样精神抖擞上了考场,梦魇也没有按时打扰。

身边人偶有生病,可经历过并照看过许多次生病后更会觉得生病是一个人的战斗。

但战斗的士气来源却来自各方,深夜发热不止,两个舍友陪着一起挂急诊——温度还没降下来,心已安了大半。

舍友发烧,中午下课思量半天,最终顺路带了个新鲜出炉的红薯,不知是否有助祛病,却被他要来三下五除二搞定;晚上他的女朋友就为他点了一整份炸鸡,明明是上火热气的食物,竟比任何灵丹妙药都管用。

都说病来如山倒,可不同的人把山扶正的方式,还真是大相径庭。


生病时,睡觉便成了最要紧的事儿,梦境飘得再远再长也不会有谁打扰。什么事情也都能以此为借口推开。尽管之后总要懊恼这一觉耽误了多少事,但想想总要侥幸能在平白无奇却又神经紧绷的生活中,让自己不合理却合情地放上一假。

可生病毕竟是对心神的消耗,更多远处的人还得要为之牵挂。古人说的多好呢,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远行的人儿不在身边,无法参与太多她/他的生活,便希望对方能够吃好每顿饭,不生病不难过,日子顺顺利利。能够这样,纵是生活平平淡淡也令人满足了。

这话用在今天,同样能表达多少分隔两地的亲人与爱人的心声呢。



若将生病看作生命里的一部分,我想那些零零碎碎的小病也未尝不是对生活的调剂与馈赠吧,当然了,这更多是在无可避免时的自我安慰。

最后的最后,默默许下一个身边人都健健康康的愿望。当然愿望能否实现,这还取决于你们有没有好好照顾自己,时候不早了,晚安。


    关注 时间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