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漳史话 - 千秋高塚卧麒麟

 

-谈陈元光将军的文才武略-陈元光将军倡建漳州,开拓闽南,使昔日犀象蛇豕出没之区,左...





- 谈陈元光将军的文才武略 -
陈元光将军倡建漳州,开拓闽南,使昔日犀象蛇豕出没之区,左衽椎髻集居之边陲,历经艰辛开发成一派美丽富饶的锦绣山河,并于其间建立一座繁荣的名城,屹立在风光如画的九龙江畔、芗江平原上。尽管陈将军的英名和业绩并不见载于新、旧《唐书》上,但是,他在福建的史册上,尤其是在漳州的开创史上,总不失是一位彪炳千古的英雄人物。

陈元光将军十三岁就跟随父亲陈政入闽征战,屡立战功;廿一岁,父亲病殁后,就代之为将;后来又以岭南行军总管兼领漳州刺史,前后守漳四十二年,最后捐躯殒命。他生前身兼军政二职,戍守边疆,肩负的责任何等重大!然而他在治军和施政两方面,都做出了卓著的功绩来,足见他是一个材兼文武的不可多得的封疆干吏。

《漳州府志》上称道他小时候就异常聪慧,长大后博通经史。他又特别酷爱研究兵书,对黄石公的《素书》和姜太公的韬略,都能精通其中秘奥,并且还会自撰兵法与射法,可见他的学识造诣如何了。十三岁那年,他应科举考试,竟领乡荐第一,在《请建州县表》中曾自述:“臣以冲幼出自书生,迨及童年滥膺首选。”就是指这件事而言的。由此可见,他从小就“通儒术,习韬钤”,为将来的文武双全,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总章二年(公元669年),他随父提兵入闽,经历了实战锻炼,这位少年英雄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凭他的聪明勇敢,率领军校,连战告捷,所向披靡。有一次,广“寇”陈谦连结洞蛮苗自成、雷万兴等进攻潮阳,攻陷了县城,潮州的守帅抵挡不住,幸亏陈元光率领轻骑,奇袭敌人的后方,才挫败了犯敌。由于他屡建奇功,朝廷就封他为鹰扬将军。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陈政卒,陈元光代摄总管事。不久,苗自成、雷万兴又发兵骚扰潮州边邑。永隆二年(公元681年),循州司马高锭受命专征,命令陈元光领兵入潮。陈元光以参军许天正为前锋,采纳军谘祭酒丁儒的妙计,从九龙江上流平缓处,结筏渡江,奇袭畲寨,连破三十六寨, 且战且招,剿抚并济,畲民愿意归附的就给予妥善安贸,最后追剿苗自成、雷万兴于盘陀岭下擒杀之,俘虏畲兵万余人,平息了绥安之乱。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八月,朝廷因元光屡立战功,诏袭其父左郎将之职,进阶为正议大夫,领岭南行军总管之职。

青年将领陈元光不仅胸有韬略,武功卓著,在施政上,也是一名有远见卓识的干练官吏。为了加强唐政府在新开拓的边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他不主张以武力去征服少数民族,用杀戮去威慑畲民,而主张置州县,施教化,使“胡越百家,愈无罅隙”,做到对汉畲一视同仁,“畿荒一德”。为此他于垂拱二年(公元 686年)上《请建州县表》,根据他屯戍闽南积十几年的经验证明,在边陲地带,畲族聚集地区,光用征讨的策略镇压畲民,其效果只能是“元凶既诛,余凶复起,法随出而奸随生,功愈劳而效愈寡”,因而“治理诚难,抚绥未易”.根本的治理措施,惟有“创州县”,“兴庠序”,对畲民施加教化,俾能移风易俗,“则民心自知感激”。这正如当年诸葛武侯治蜀的经验:“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可见他政见高明之处了。

这时,唐王朝已是武后执政的年代,朝廷讨论了陈元光建州表章后,一致认为:闽南是“遐僻之地”,很难治理,如果派去的官吏不谙当地风土民情,“民反受其殃”,鉴于陈元光父子两代“久牧兹土,蛮民畏怀,即令其兼辖尤便”。于是在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六月二十九日,“诏从之”,同时晋陈元光为“中郎将右鹰扬卫率府怀化大将军、轻车大都尉兼朝散大夫,持节漳州诸军事,守漳州刺史”。可见武则天当年是多么器重这位青年将领的。

陈元光将军很能尊贤重士,善纳人言,深得全军将士的爱戴。他对待曾经随从陈政入闽征战的诸位僚佐,皆敬若父执,礼遇倍加。如参军许天正,陈元光有事必和他“讨论而后行”;对陈政最敬重的,聘为军谘祭酒的丁儒,更是言听计从,“凡所措置悉与筹画”。这班僚佐在建州之后,都尽心辅佐他参理州事,共成大业。陈元光还大胆提拔新人,上疏举荐“马仁等有干略,请受为司马等职”。武则天都“诏从之”,放权给他,“自别驾以下得自辟置。”由于他善于拊循士卒,知人善用,全军上下同心,“辟地置屯,招徕流亡,营农积粟,通商惠工,”并且“奏立行台于四境,时巡逻焉”。“由是北距泉兴,南逾潮惠,西抵汀赣,东接诸岛屿,方数千里,无烽火之惊,号称乐土”。正因为陈元光的领导得人心,所以中州的军校们从陈政父子戍闽后,都落籍漳州而不归,他们热爱漳州,开拓漳州,把一片野象出没的荒地,逐渐垦殖为稻田蔗圃,并竭力保卫边疆,而不惜捐躯于异土.

陈元光也很有才华,文学诗赋为时所重。他著有《玉钤记》。《福建通志》和《漳州府志》的“艺文篇”都载有书目。《颖川陈氏开漳族谱》载有《龙湖公全集》,收录他的诗文共五十余篇。而《全唐诗》中也收录他的诗作三篇,现在摘录一首,供诸赏鉴:
漳州新城秋宴
地险行台壮,天清景幕新。
鸿飞青嶂杳,鹭点碧波真。
风肃天如水,霜高月散银。
蝉娟争泼眼,廉洁正成邻。
东涌沧溟玉,西呈翠 珍。
画船拖素练,朱榭映红云。
琥珀杯方酌,鲛绡席未尘。
秦箫吹引凤,邹律奏生春,
缥缈纤歌遏,婆娑妙舞神。
会知冥漠处,百怪恼精魂。
不幸的是,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苗自成、雷万兴的儿子又从潮州举兵报仇,潜师抵岳山。十一月初五这天,陈元光接获探马报警,立即率轻骑出击阻截,不料身陷重围,寡不敌众,援兵未至,就被畲将蓝志高砍伤腰部,他的坐骑惊奔,冲出重围,跑到绥安的大峙原,终因流血过多而身亡,终年仅五十五岁。

后人蔡襄有诗赞曰:
曾凭水栅誓长江,报国全躯事不双。
力屈巳嗟关羽死,势孤犹笑李陵降。
陈元光将军壮烈牺牲后,朝廷诏赠豹韬卫镇军大将军并赐谥曰“忠毅文惠”四个字。用“忠毅文惠”四字作陈元光将军一生功绩的概括,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只是唐史缺而不载,使他的丰功伟业无传,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然而历代王朝都褒崇他,闽台人民建庙飨祀他,这正是“庙食百世,河山不改,”陈将军的纪功丰碑是树立在人民的心坎上的,又何必乞求史官的秃笔去为他增光呢?





    关注 祖地文化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