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便便——妈妈你看得懂吗?

 





到宝宝的大便,妈妈们可是相当的关心,甚至揪心啊。不拉、拉多、拉稀、拉硬、拉的看上去不对,各式各样的便便问题,都会让宝妈不知所措。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宝宝的便便。

宝宝最初的便便

在医院里最初的一到三天,宝宝会排出胎便(胎粪)。胎便粘稠,呈黑绿色,是妈妈怀孕期间宝宝肠道里积累的排泄物。由胆汁、黏液、肠壁细胞、分泌物和羊水等构成,胎便的排出说明宝宝的肠胃系统开始正常工作了。

母乳喂养宝宝的便便

颜色:

未加辅食的纯母乳喂养宝宝,粪便呈芥末黄或黄色。

形状:

刚出生时便便可能很稀,慢慢变成稠度均匀如糊状或凝乳状,有时有小米样的颗粒。

气味:

便便有股酸甜味(很像酸奶味),一点儿也不难闻。

次数:

在最初的几周里,宝宝可能会在每次喂奶时或喂奶后排便,但他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排便规律。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能一天会拉4次以上,也可能3天才拉1次(甚至更久)。

PS:这些便便也正常

如果哺乳妈妈乳量太多,宝宝可能会因前奶后奶失衡而有绿色水样或泡沫样大便;

如果每日排便4~5次或更多,或2~3天才排一次,但大便性状如常,宝宝体重增加,精神状态好,则不必多虑。
奶粉喂养宝宝的便便

颜色:

奶粉喂养宝宝的便便呈深黄色,如果吃的奶粉含铁量高,可能呈绿色。

形状:

比母乳喂养的宝宝干燥,看起来一大坨,质地较硬,基本成形,为条状。

气味:无明显臭味。

次数:

比喝母乳的宝宝少,一般一天至少1次,1-4次都是常见现象。大便的次数会随月龄的增加而渐渐减少。

PS:过浓的奶粉不好

奶粉冲得过浓会造成宝宝摄入的水分不足,使宝宝尿黄、排便不通畅。
混合喂养宝宝的便便

颜色:

混合喂养的宝宝大便会是浅黄色,或者是黄褐色,一般都比金黄色要浅一些。

形状:

比人工喂养宝宝的便便软,而且也是稀糊状的。

气味:臭气增加。

次数:

混合喂养的小月龄宝宝,每日3-4次,随月龄增加,2个月以后,会减少到每日1-2次。

PS:给混合喂养妈妈的3个建议

1.一次只喂一种奶:不要母乳不够吃了,再冲奶粉。这样宝宝会对乳头产生错觉。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调制:不随意增减浓度,同时要保证宝宝每天适度的喝水量。

2.从母乳喂养向配方奶喂养转变的过程中,至少要有两周的过渡时间,让宝宝的消化系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以免发生便秘或腹泻。

3.发育正常是关键:只要宝宝吃奶好,精神好,体重增长正常,妈妈就可以放心。
添加辅食后宝宝的便便

颜色:

大便的颜色一般呈绿色或者黄色,但有时会因为所吃食物的颜色而出现别的颜色,比如吃了绿叶菜后很可能是绿色;吃了胡萝卜后就呈红色等。

形状:

便便开始转变成固体,多为条状,并有一定的软硬度。

气味:

由于添加辅食导致糖和脂肪的增加,大便的气味会比没加辅食前更臭一些,变得让人“厌恶”多了。

次数:

一般为1—2天1次,3天以内1次也是正常的。

PS:通过便便看辅食添加

如果大便很干或很硬,可以适当加些菜泥,或给宝宝多喂一些蔬菜水或水果汁。

当大便的次数增多、稀薄如水、出现黏液、脓血。说明宝宝可能吃了不卫生或变质的食物,有患肠炎、痢疾等肠道疾病的可能,需要加倍警惕。

如果便便发散,不成形,要考虑是不是因为辅食量太多或辅食不够软烂,影响了宝宝的消化吸收。

当宝宝开始吃质地粗糙的食物时,你会发现那些富含纤维质的食物,比如玉米粒或豌豆,会被宝宝直接排出来,这都没关系。等到宝宝的胃肠道发育得更好,能够有效地处理这些食物,问题就会解决。
几种异样的便便


蛋花汤样便便(奶瓣)

黄色、水分多、粪质少,可能表示宝宝对奶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不太好,肠胃对蛋白质不太适应,或也可能得病毒性肠炎了,这种疾病多发于4个月后的宝宝。

4个月内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会比较稀,有时有颗粒或奶瓣。

应对方法:

如果食欲正常、体重增长良好,那没有问题。母乳妈妈不要吃太多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主食和蔬菜。但如果宝宝便便变少,突然变成蛋花汤,就要及时带宝宝就医。

油珠型便便

粪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不可以滑动,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或吸收不良,多见于人工喂养儿。

应对方法:

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可以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如果宝宝大便一直呈“油性”, 同时体重增长不够,应该带他去看医生。

深棕色泡沫型便便

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呈深棕色水样,带有明显酸味。这可能是由于婴儿摄入过多的淀粉类食物,并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

应对方法:

如果每天大便多次且水分较多,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化验大便看看是不是肠炎。如果不是肠道感染,那就应该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减少辅食中的淀粉类食物。

臭鸡蛋型便便

这是提示孩子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大便有怪味(配方奶/辅食宝宝的便便本身就会难闻一些),可能是有问题的。配方奶宝宝应注意奶粉浓度是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

应对方法:

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暂停蛋白质的摄入,可以给孩子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

绿鼻涕型便便

黄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粘液状。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绿色的便便,但不是粘液状,则可能是肚子找了凉。

应对方法:

增加母乳喂养次数,如果母乳分泌不足,就要考虑混合喂养了。肚子保暖。

巧克力型便便

硬邦邦的,可以在地面上滚动的深棕色便便,可能跟消化不良有关。长期补充铁元素的宝宝,胃肠道的正常细菌和补充的硫酸铁会发生反应,使大便呈深棕色(也会有绿色或黑色);大便发黑极少数情况下是上消化道有少量出血,需要请医生检查。

应对方法:

注意观察,如果宝宝没有不适就无大碍,如果不放心,可暂停服用铁剂。

血樱桃型便便

宝宝的大便中带血,通常呈红色或黑褐色,有时还夹带血丝或血块等。呈鲜红色问题在直肠或肛门;呈暗红色,注意排除肠套叠或坏死性肠炎。

应对方法:

首先应排除宝宝是因为服用了铁剂或大量含铁食物导致的便便颜色异常,如无法判断,请尽快带宝宝就医。
便秘和腹泻


便秘

大便干燥是宝宝便秘的症状之一。每当宝宝便秘,妈妈都在一旁默默为他“加油”。

便秘的症状包括排便困难(烦躁或痛苦)、大便干燥(呈颗粒状),有时还会出现带有血丝的大便,这是因为排出硬便时肛裂造成的。

腹泻

宝宝大便带水,伴随次数增加,很可能是宝宝腹泻了。腹泻更常见于配方奶宝宝,要注意喂养工具的消毒并经常洗手。

宝宝腹泻的原因包括:

肠胃炎、吃了太多的水果或果汁、正在长牙、对某种食物过敏。
结   语
宝宝大便的形态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宝宝月龄、喂养方式、是否添加辅食等。从出生到1岁这段时间,宝宝大便经常会发生变化,大便次数也并非一成不变。偶尔变稀、偶尔便秘、偶尔变绿、偶尔带泡沫、偶尔奶瓣……,妈妈们都不必过于焦虑。还是那句话,妈妈要胆大心细,学习与实践并重!



本文转自网络,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



长摁上方二维码关注家佳月嫂平台

▼点原文阅读,查看月嫂的高工资背后付出了多少辛苦


    关注 家佳月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