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庙会因线娘娘而神

 

征稿无论身在原平,还是远走他乡,请把那些或感人或励志或传奇或值得称道的原平故事分享给大家。本平台现征集原平相...



稿


无论身在原平,还是远走他乡,请把那些或感人或励志或传奇或值得称道的原平故事分享给大家。本平台现征集原平相关文章、照片。

投稿邮箱:718070459@QQ.com。

投稿时主题格式为“投稿+作品名称”。


农历五月二十,神山村沸腾了。

神山,名副其实,本来就是个神奇的地方:



一片水域,亮如镜面,美似高山湖泊,周边沟壑连绵,树荫郁葱,倒映在水中,添了不知多少雅韵。

一段传说,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动人,蕴含乡野气息,连接皇上朝廷,碑铭存记,史志有载,千年不衰地传颂着。

一个望族,瓜瓞绵绵,耕读传家,文名高扬,人杰迭出,数百年矢志不移,家族精神在传承中发扬光大。

一个番号,“神山营”,在抗日烽烟中诞生,是这个村子里数以百计的优秀儿男保家卫国、舍生赴死的神圣宣言,那豪壮的气概刺破了历史的天空。



所有的一切,都使一个普通的村落在人们心目中变得不再普通。

于是,这个乡村庙会的分量真的很重了。

分量,在心中。盛况,在街上。



一个神山村,分作一村、二村、三村、四村。

四个神山村,一字型排列,从西到东,没有十里长,也够八里长。

庙会的中心部位在二村、三村。



一条窄街,两列商贩。红伞、蓝伞,随意摆布。

一夜间,天南地北的商户摊贩不知从哪里就冒了出来,布满了大街小巷。

商品、货物琳琅满目,种类、色彩庞杂繁多。



实用农具,一摆可地。

儿童玩具,以色彩取胜。

十元百货,竟然占据了一处大厅。

服装布匹,这里真的应有尽有,掏钱就有收获。



饰品、挂件、眼镜,以及假古董,直至小小的手执磨刀石,多到你看都看不过来。

布鞋、胶鞋、拖鞋,看着不那么精巧和耐用,却因价格低廉,也有不少人围拢光顾。



民以食为天,古话是真理,最多的还是食品。刘一手猪蹄,锅里热气腾腾炖着,让味道说话;崞阳麻叶,真的假的谁知道呢,打的就是品牌;膨化食品,连设备也带上了街,机器响开,一根长长的膨化棒就伸出来了。



河捞铺,招牌上写的是传统、正宗、地道的河捞,可你就不用找那大个儿木制河捞床了,肯定用的是现代化家伙了。

倒是那个特殊年代催生的钢丝面,堂而皇之地摆在了地摊上,一看见就能将人拉回饥馑困难时期。



戏台院聚满了临时饭店和小吃铺,白天台下奏出锅碗瓢盆交响曲,黑夜台上再起吹打声、管弦乐、梆子戏。

通向圣宁寺的小巷里,是香火纸钱的集结处,有男女人等站在巷口竭力向路人推销手中的“吉祥物”。再往里,有几个残疾人席地求乞,也有人掏个小钱施舍爱心,没有人待要问问他们腿脚残着是怎么从大老远来到山村的。



圣宁寺和洪福寺据说都是在旧址上新修建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但连一通昔日的碑铭也难以看到。这是麻线娘娘从五峰山接回来的安身处,自然会吸引人们来此祭拜。



贾氏宗祠在二村中心,坐北面南,古建新修,旗杆高耸,石狮蹲踞。二十日这天亦是神山贾氏寻根祭祖的日子,所以不大的祠堂内煞是热闹。这几年,贾姓人修祠堂、建祖坟、再续家谱,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传播引来更多的各地贾姓族人,一时间,祠堂里有了天南地北的语言,也有了贾氏音乐人带回来的歌舞演出……



赶庙会的人流不断涌入长长的窄街,是摩肩接踵的节奏。从城里来的人都自驾车辆径直驶入,可窄街实在难容,戴红袖标的村人值守路口,导引分流,村头、地边、河槽、树林,随处可见许多小轿车。



有不少人乘机登上神山水库游赏,在缺乏水源的年代,这片水域值贵了,观赏者少有不在此拍照发朋友圈的。

下午,到五峰山接麻线娘娘的队伍回来了,从四村向西进入,前有“肃静”、“回避”的旗伞执事开道,但难有肃静和回避的场面,那仅仅是个样子罢了。后面有村里的秧歌队载歌载舞助兴,都是些中老年妇女在表演,真难为她们那样虔诚。最后面才是抬着轿子的队伍,穿僧服者诵着经声佛号。



相传,麻线娘娘是金代原平下班政村畅氏女,还说名叫虹仙,因逃婚端坐麻线坨上飞升成仙于五峰山。金代时即被敕封为“金天圣母”,明代时又被敕封为“龙宫圣母”,到了清代,成为神仙的麻线娘娘因义救康熙皇帝,而被敕封为“五峰圣母”,五峰山寿宁寺还获康熙皇帝御赐“五峰化宇”四个大字。



又相传,神山村是虹仙的姥娘家,小姑娘和姥娘关系很亲近,这就流传下一个麻线娘娘住姥娘家的情感故事,一传就是千年。



下班政村旧寺院里,有明代圣母殿碑记;井沟村有挽头寺遗址,麻线娘娘挽头事,迎客松可证;南头村歇马殿碑记,由清代大阳村名进士张维城撰文,详载麻线娘娘故事,比乾隆版《崞县志》早了9年。



《崞县志》“仙释”里列着麻线娘娘事迹,乡村碑铭里记着麻线娘娘事迹,百姓口口相传着麻线娘娘的社会关系和生平事迹,就这样一个凡间女子登上了神坛,塑造出一个文化品牌。

你说神也不神?!



麻线娘娘路经的街巷,不时有人家抬出桌子,摆供、敬纸、磕头。落轿后,就有头戴“凉帽”(柳条编)的“侍者”上前为娘娘整理服饰,也有路人挤进去往娘娘轿里塞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的钞票,以示敬意。



十里长街十里供,一地民情一地淳。

夜里,与圣宁寺遥遥相对的大戏台,在锣鼓铿锵中,唱响了一出出古装戏。戏为神演,人沾神光。

神,神山,神山人……
































    关注 原平故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