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文天下安社稷,振武乾坤濟蒼生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也。」《論語·八佾》中國人的尚武精神源遠流長...



子曰:「君子無所爭。 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 其爭也君子也。 」《論語·八佾》

中國人的尚武精神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三代時期,戰國時期達到最高峰。 傳統上正宗的中國「士人」,都是文武「斌斌」的,儒家文化的精神追求是文武雙全,孔子所授的六藝課程也涵蓋了這兩大方面訓練內容,說明了孔子不是重文輕武,而是強調文武並舉。



常見的孔子雕像有兩種,一種是面帶微笑雙手作輯的孔子,一種是不拘言笑佩劍而立的孔子,前者最常見,後者不易見。兩種面貌的孔子,傳遞出的是不一樣的生命情懷。面帶微笑的孔子,用《論語》中的話講,展現給世人的是「有朋至遠方來不亦說乎」的仁者情懷;佩劍而立的孔子向人們傳遞的是「勇者無懼」的武士情結。孔子開辦私學,設立的六大學科禮、樂、射、禦、書、數裡面,射與禦就是在直接訓練學生的勇武精神。射是射箭,禦就是駕馭戰車,就是說孔子的私學很注重一個人的全面發展,旨在培養綜合性的全面人才。



時至今日,距離佩劍而立的孔子塑像搬離而去已過去四年多的時間,可是中國人的這份尚武精神是不能抹殺搬離掉的,我們有理由堅信,在國力不斷增強的華夏民族,在我們源源不斷輸出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勇者無懼」的尚武精神也應大放異彩,因為這是一個民族的脊樑,是一個國家生生不息的力量。

敏德國學堂成立於乙未(西曆2015)年,是廊坊首個以王財貴教授"老實大量讀經''爲理念,以廊坊儒學會爲依托,悉研大量經典,同時,為推動青少年體貭构建,武以北派少林名家秦慶豐老師所提倡的”拳禪一體、內外兼修、形神兼備”為武學宗旨,形成文武雙脩的教學模式,力求''興文天下安社稷,振武乾坤濟蒼生",承繼''六藝"是我们的夢想,傳承''道統''是我们的使命。

咨询电话:138-3261-5753张老师


    关注 敏德國學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