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灰:品布依风情,看天下奇景

 

“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成峰成林。”先至万峰林,再来纳灰村。品布依风情,看天下奇景。...






“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成峰成林。” 脚步未到纳灰村,先至万峰林。



万峰林位于滇黔桂交界处,是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地质景观,两万多座山峰摩肩接踵,蔚然成林。360多年前,徐霞客游历至此,赞其“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形胜”。



就在这万峰环抱当中,静静横卧着纳灰小村。纳灰村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下五屯街道,村民以布依族为主。布依族又被称作“水稻民族”,“纳”在布依语里即是“水田”的意思。



纳灰村的田坝,以八卦田最为奇特。八卦田为宽而浅的碟状漏斗,是地下河水对可溶性石灰岩溶蚀后形成的地形特征,村民们以中间的洞口同心圆耕种,根据地势起伏垒起田埂,一道道弯曲的田埂就变成了富有韵律的线条,形同道家的八卦。



村民们把这些漏斗当做上天的恩赐,雨水过剩的季节,它可以排放多余的雨水,干旱的时候,人们又可以从漏斗中间的空心石柱抽水上来浇灌田地。



布依人喜水,纳灰河自峰林的西北端蜿蜒而出,钻过几座石桥,串起几个寨子,岸边垂柳娇媚,古榕倦懒,河水淙淙,逐着田坝上几个孩子嬉闹的脚步去而不返。



顺着蜿蜒的纳灰河向南步入纳灰村,传统的布依民居除檀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用石料,石块砌墙,高可至五六米;石板盖顶,铺成齐整的菱形或随用料舒展成鳞纹。



徜徉寨中,最常碰见的是一株株参天的古树,古树和村寨谁更年长,谁也说不清。同行的一位朋友插话说,布依族崇尚大自然,长过几十年的树都不会去砍伐。



如今,纳灰的布依人家因循着八音坐唱这样的传统仪式。身着蓝、白色布衣的8位布依族村民,通过演奏手中的布依族乐器,用12调,叙述布依族婚俗的12个环节,曲调古朴流畅、宛若天籁。



夜宿寨中布依人家,主人热情好客,几碗米酒下肚已是醉意朦胧,窗外虫鸣、流水声混合在一起,消散在万峰林温柔的月色里。

本期编辑:小漆姐
游吧,有味道的旅行


    关注 游吧旅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