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一位特级教师给家长的建议:治好“学困生”的六张处方

 

学困生,真的是让一个让家长老师手足无措的群体,你责骂他们吧,不忍心,因为他们真的不是不想好好学,甚至别人可能...

学困生,真的是让一个让家长老师手足无措的群体,你责骂他们吧,不忍心,因为他们真的不是不想好好学,甚至别人可能比其他人更努力。可是看他们学习成果,真的让人不着急也不行。

一些孩子,每天和同学一起上课,一起学习,每天都做着差不多的事儿。但是成绩就是上不去,一学习,他们就会本能的觉得各种心慌、无力、手脚发软。这样的孩子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学困生”。

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学困生是如何形成的,又该怎么来拯救学困生。下面我们就来慢慢分析,给学困生们开“处方”

1


基础薄弱型





病例:林然是一名准高三生。为了能在高考中取的好成绩,林然决定从数学入手,开始复习。然而林然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原来,由于高一高二都没好好学,她的基础极为薄弱,很多题都要查概念,基础题都要很多时间做,更别说后面的大题了。

病因:学习是一个持续、连贯的过程。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必定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从而导致学习节奏的混乱,最后导致知识消化不良。

处方:

1、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我在进步”;

2、其次,多做基础知识题目,既夯实基础,又可帮他们找回自信,激发学习热情;

3、让这类学生意识到成绩的提升、基础的巩固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

2


苦学无效型

病例:杨先生家的孩子在上初中,每天放学回家都要挑灯夜战到11点,精力不少费,但不知道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去,“这究竟是孩子努力程度不够还是学习方法不当?”

病因:这类孩子并不少见,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对知识死搬硬套、习惯机械记忆……。他们大多在学习过程中无计划、无规律、无目的,所以难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很难让他们做到举一反三,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吃”透知识。

处方:

1、家长老师不妨从学习方法入手,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2、从各个学科的学科特点入手,给学生分析本学科独有的学习规律,引导学生抓重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改变孩子死读书的不良习惯。

3


动力不足型

病例:“我是一个初一新生的家长,孩子成绩很一般,数学就说听不懂,还不想报补习班,到底从哪些方面着手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作为家长我是没辙了”、“一问孩子,孩子就嚷嚷‘我都学了,都快累死了’”、“我家孩子跟我说不想上学了”

病因:根本问题在于孩子并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果家长老师分外注重成绩,一拿到成绩单,就对孩子轻指责、重则打,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就算努力了,结果也是挨骂”的心理,于是学习就变成了放任自流的事情。

处方:帮助孩子享受到被尊重的快乐,树立起“学习是快乐的,成绩并不重要”的信心。可以让孩子定个目标,下次考试提高多少分,哪怕仅仅是10分、15分,孩子只要做到了,就值得肯定。

4


缺少思路型

病例:很多学生认为,做题纯粹是“跟着感觉走,紧抓梦的手”,做题时凭直觉,做完凭运气。想当然的答题,没有明确的目标,造成最后的结果偏差很大。

病因: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学习习惯不好,平时练习少,所以很难形成解题思路;

二是平时思考太少,不注重对知识题目的总结,所以即使题目做了很多遍,但仍然难以找到解法。

处方:家长老师可以帮助孩子锻炼自己的思考总结能力,鼓励孩子多多思考,帮助孩子建立母题,激发孩子的思维。

5


情绪波动型

病例:乔女士最近有些烦恼,自家孩子最近情绪特别低落,睡不好吃不下,再三追问孩子才知道,对于马上来临的考试,孩子感到分外紧张。“自己总跟孩子说了只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就好,可孩子为什么还这么紧张呢?”乔女士有些困惑。

病因:患有“考试焦虑”的孩子,普遍性格特点是争强好胜、追求完美,有一些自我为中心,一般相对内向一些。从心理学上讲,焦虑的情绪不受主观控制,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对自己心理暗示“不要焦虑”“我叫不紧张”,这没有用。家长和孩子只能进行预防或者发生之后进行调节。

处方:老师和家长应该着力改变孩子的心态,让孩子明白人和人没有任何可比性,要摆脱两大邪“较”,即比较和计较。

公平的做法是要比就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提高0.5分都是值得高兴的事,这样越比越自信、越比越没有压力,过程好了,结果一定好。

6


粗心大意型

病例:张先生最近抱怨自己的儿子“做数学题时,经常抄错数字。考试时,会出现漏做考题,其实那些题目他都会做,总是无谓地丢掉考分。”

儿子的粗心大意让张先生倍感头痛。很多家长也都反映,孩子似乎很难克服粗心这个毛病。

处方:对于那些会看错题目的孩子,表示孩子不认真审题。家长可以让孩子每次做题目的时候,先停一下,闭上眼睛数三个数,然后再睁开眼睛往下写,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

对于那些容易算错数的孩子,家长可以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培养孩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对于那些会抄错的孩子,家长可以规范孩子的书写,纠正写字潦草的习惯,尽量保持草稿纸的整洁。

另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整齐有序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养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习惯,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从而将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迁移到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严密的思维。

最后写给学困生的话:亲爱的学困生们,学习是一个很苦但充满快乐的过程。现在每一天,每一点的努力,都是为了今后生活的更好做积累。我期待着你们的优秀!更相信你们会优秀!

做最好的教育,让所有学生都能公平的接受最高效的教育!
我是世界记忆大师汤世声老师

如果您的孩子记忆力不好、学习靠死记硬背、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

那么请关注微信公众平台:weilaidanao(或微信搜索:汤世声


    关注 汤世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