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梅花】高晓尚:从“师道尊严”中看师徒之间的累世缘分

 

所谓“尊师”,重点不在形式而在于实质,就是老师说的话你能够不打折扣地完全做到,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修行,这才算是合格的“尊师”。...

有亲戚问我香港的教育是不是很先进,我说确实很先进,毕竟有八大名校而且使用的教材都是与世界接轨。但我认为先进并不代表完美无缺,至少在尊师重道方便似乎是有瑕疵的。在香港的教育中,老师与学生似乎并不是传统的师徒关系,反倒更像是朋友关系。比如,我们上课的时候可以吃零食、喝饮料、玩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看与课程不相关的书籍,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随意打断老师而不需要举手不需要站起来,课堂上可以随意出去上厕所或者出去接电话而不用经过老师同意。最关键的是,每个学期学校教务处会有专门的投票系统,每个同学都可以无记名地对各科老师进行评价、打分,如果分数太低,任课老师就可能被炒鱿鱼,因此,老师对学生的关怀真的是“无微不至”。也可能是我本人太传统了吧,对这种西方的教育模式始终是有些理解不了。这样的好处就是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自由,而弊端则是部分学生可能会不尊重老师,从而对他个人的学业乃至以后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额外补充一点,大家其实很容易判断大陆学生和非大陆学生,通常情况下,有过大陆教育背景的学生考试成绩绝对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的学生。我认为本质原因就是大陆学生相对比较“怕”老师一些,对老师的教导落实地也相对比较好,因此成绩自然也会突出些。当然,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也起到一部分作用,在此我就不做深入讨论了。
在佛法的修学上古今大德都有一句名言,叫“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认为在易学的学习上也应如此,毕竟一通百通。这就好像看过金庸老先生原著《天龙八部》的人都知道鸠摩智打不过乔峰一样,大轮明王天赋虽高,但是学武功太贪心,博而不精;而乔帮主虽然只会降龙十八掌,但是每一掌都用得炉火纯青,由此可见专精的重要性。学易也是如此,很多师兄虽然会很多种各种预测术,看起来什么都会,但实际上没有一门精通,实战更是一塌糊涂,甚至不知道该选用哪一种预测术,这样似乎永远只能学到表面。

其次,我认为找对好的老师很重要。以我自己为例,我在大约三四年前开始接触陈老师,通过不断的接触,我觉得陈老师真正是一位忠厚长者,因此,我平时易学方面只看陈老师写的或者推荐的文章。大家不要误会,这并不代表其他易学老师的水平就不行,而是我不想像鸠摩智那样学得太多太杂,我要“一门深入”,踏踏实实地真正掌握一样再去学习下一样。至于哪个老师适合你,这要看缘分,而且人与人之间宿世的缘分也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所谓“尊师”,重点不在形式而在于实质,就是老师说的话你能够不打折扣地完全做到,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修行,这才算是合格的“尊师”。而我自己由于懒惰懈怠,陈老师的教导和要求我只能完成一部分,因此我写本篇文章的时候是非常心虚的,希望大家不要向我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了这么久却一事无成。
尊师重道在于“尊”和“重”,其本质是谦卑、诚敬。《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有十大愿王,其中第一条就是“礼敬诸佛”,诸佛是谁?一切万物,有情、无情众生皆是诸佛,因此要一切谦卑,一切恭敬,好人要恭敬,坏人也要恭敬。实际上,我们觉得是坏人未必就真的是坏人,都是在表演给我们看而已,我们看到他作恶而遭受苦报,于是自己就不敢作恶了,他从反面给我们做警示,这难道不是我们的老师吗?而且,他作恶也是有苦衷的,《无量寿经》云:“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是因为没有人教导他伦理道德,他才行恶法,因此我们又怎么能怪他呢?印光大师教导我们,“见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为什么要这样观想?就是为了对治众生与生俱来的烦恼——贡高我慢。修行其实就是一个把我们性格上的棱角慢慢磨平的过程,当我们真正地放下自己烦恼习气的时候,我们本有的智慧就慢慢地打开来了。最后我引用孔老夫子的教导作为本文的结尾:“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
本文作者:

高晓尚 (香港大学文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硕士  Master Degree of Buddhist Studies, Centre of Buddhist Studies, Faculty of Art,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关注 皇极梅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