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学走下神坛----关注盲目留学

 

南京大学中文系的黎铭决定调查留学真相。2015年,用180天的时间,走访了24所名校,接触了130多位留学欧...







南京大学中文系的黎铭决定调查留学真相。2015年,用180天的时间,走访了24所名校,接触了130多位留学欧美的中国学生,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留学世界”。

2015年出国留学的人数是2000年留学人数的24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编写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显示,21世纪的头15年,中国留学人员年均增长率接近22%,美国助理国务卿埃文·瑞安客气地说:“越来越多的中国中产阶层关心子女的教育。中国人希望在21世纪具有竞争力。”

一方面出现海龟(归)变海带(待)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留学仍然继续被中国父母“神化”,一些人干脆就直言“出国不为留学,为洋文凭”!我不管别的,就是要在孩子的履历表上先贴个好看的标签再说。

典型镜头之一,小吴

小吴高考失利,父母找了留学中介随随便便就选了学校。他们的算盘打得也很响:孩子在中国没考好,出国“镀层金”,回来就能一飞冲天。

可直到抵达爱荷华,这个男孩才发现,那所排名较低、地理偏远的大学,并不能提供他想要的“留学生活”。之后的种种经历,他却不敢告诉父母。一年人民币几十万元的开支面前,让小吴决定“报喜不报忧”。

典型镜头之二,顶尖名校里:

  1. 全美顶尖的文理学院一女留学生说,感觉就像是加强版的中国高考生,每天就是学习、学习,还是学习;话题就是拿A、拿A,还是拿A。
  2. 另一所名校卡耐基梅隆大学,一个中国男留学生冷冷地自问自答----压力这么大,自杀率却很低,为什么呢?因为都在赶作业,没空自杀。
  3.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一个中国男孩,面对黎铭有一肚子委屈,他称自己现在活得压抑,都是因为被家长管得太严,到了国外就再也找不到方向。


典型镜头之三,排名差一点儿学校里:

  1. 难以置信的“留学世界”:中国学生聚在一起打麻将、购物、旅游,或是参加一场又一场的聚会。前不久因群殴同伴闹上美国法庭的几名中国留学生,清一色来自一所较差的私立高中。
  2. 采访组的摄影师偷偷潜入了一场美国学生的聚会。凌晨4点,警车把吐得不醒人事的摄影师送回来了,他的身上沾满了酒渍、酱汁、泥土以及辨不出种类的呕吐物。第二天,回过神儿的摄影师告诉她,“那里男男女女随便抱……就一直喝酒……喝到后来也不管了,对着人脸在吐。”


看到没?留学就像把孩子送上生产线,进去时是超人,是模具里打造的标准的“中国好学生”,出来时,大多适应不了国外的价值观,被国外评价体系评为“没意思,不好玩”。

这头您送进去了,那头出来的是您想要的吗?




    关注 湖南东方启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