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鸡屎味儿

 

2004年,我参加了高考,没你们说的那么玄乎、那么隆重、那么紧张。...



高考,我也经历过。

2004年,我参加了高考,没你们说的那么玄乎、那么隆重、那么紧张。

但也有几件有意思的事情可以说一说。

(1)
 


我就读的中学有个习惯,每年高考前一个月,学校就开始免费发鸡蛋,每人每天早餐发一个。

为了保证只发放给高三学生,学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每天下早自习前10分钟,班长和团支书就去食堂领鸡蛋,用一个红色的塑料桶。据说,那鸡蛋都是有机的,营养价值很高。

开始,大家都很兴奋,读了三年中学,终于体验到自己吃鸡蛋当老大的优越感,毕竟那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我是团支书,也很享受每天早上给同学发鸡蛋的那种权利感。看着大家排着队,一个个顺次过来领取热乎乎的鸡蛋,还是很满足的。

每天早上,教室里的鸡蛋味儿都很香、很纯。

但这种秩序并没有坚持到满月。

最后冲刺的阶段,家长会天天来学校慰问,各种有营养的、好吃的不断。领鸡蛋的优越感在五花八门的关心刺激中渐渐消失了。

就连我自己也越来越不喜欢了,甚至领鸡蛋都成了压力,我有属于我的生命1号、健脑丸、核桃仁、三鹿牛奶、大鹅蛋……

塑料桶里面的鸡蛋剩下的越来越多,桌洞里隔天的鸡蛋还没吃,垃圾桶盖子上都是各种鸡蛋的造型……

同学开始抱怨了,说是整个校园都弥漫着一股鸡屎味儿……

但是,学校还在发放,我和班长还在领取,却坚持到了高考那天。

我很庆幸我和班长的坚持,因为高考那天,鸡蛋不够分了。为了补充能量,大家把能吃的尽可能多吃了些,早已闻不见鸡屎味儿了……

有位男生竟然吃了8颗鸡蛋,说是图个吉利。

只是,后来听说,第一场考试,那位男生竟然流鼻血了,中途被监考老师监护着送到门口的救护车止血,竟然导致发挥失利……
(2)
说实话,面对高考,我们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紧张,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每天从早上6钟到晚上9点钟,一如既往地复习而已。

我们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题海战术对我们来说很受用,短期强化记忆,研磨每一个题型的背后含义,探究历年真题的内在联系,推测当下的出题热点,试卷作答用统一的蓝色水笔,能做一步是一步,按点拿分,等等。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半的时间用在了这些找技巧、强记忆的方面,所谓复习攻略。

高考前,同寝室姐妹的男朋友特地从山农大赶回来看望她。

据说,那男朋友看着满校园被丢弃的各种鸡蛋,发表宏论:

高中的味道就是一股鸡屎味儿,大学更是一股鸡屎味儿……
(3)
高考那天,学校门口冒出了各种发传单的志愿者;据说,很多志愿者竟然是我们学校考出去的,回来帮助吸收生源。

高考结束那天,学校周边更是出现了各种大学的咨询点,让人感觉高考的人应该没有大学的学校那么多。

只是,那些咨询点的学校名称,我从未听说过,也不是老师、家长鼓励我们拼命去追寻的象牙塔。

多年后,我才知道那些学校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野鸡大学”。

我的一个好姐妹就去了其中一所叫什么干部管理技术学院的。她当时高考分数不高,家长在一堆传单中,帮她安排了这所学校。

我大一快结束的时候,她曾打电话告诉我说,要回母校去做招生宣传了。并说,要提早回去,回味一下那满校园的鸡屎味儿……
欢迎关注林姐公众号:9号楼115
各种爆料
各种吐槽
各种感动
微信号:kuangyemaopao


    关注 9号楼115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