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老编辑们

 

我们八个老编辑们的道别...

第一期
编辑 / 橙子酱、E.Lu
这是正式运营的第一期,也是我们八个2013级新闻班编辑们制作的的最后一期。首先,感谢新闻学教研室一直支持我们的老师们,他/她们对大大周刊这样期待。
在媒介更迭融合的当下,《大大周刊》勇敢迈出,多彩呈现新闻学专业学生技能。希望同学们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真实性原则,以真诚和尊敬的态度办好《大大周刊》。
新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无论是采访、写作,还是摄影、剪辑,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同学们独立思考并亲自动手完成。希望你们能利用好《大大周刊》这个平台,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为每一位"理大人"带来有价值的信息,做新媒体时代的专业传播者。
独立思考,眼高心细,质量为先,勇于创新!
为师生带来更快更新更全的消息和视觉感受。


过去的三个月里,我们从初步提出构想到组建团队,再到正式干活。期间,无论是选题、采访,或是写稿、拍照,抑或是摄影剪辑、排版......数不清多少次推翻重来。直到今天第一期内容发布,我们终于功成身退:大大周刊来了。

对于大大周刊以后的成长,我们有些话想说。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致;你的水准怎么样,就能看出你身边环境的水准。人的发展莫不如此,更何况一个专业的发展。

从转入新闻学至今,我仍然记得接触到的学长学姐们,ta们的能力各不相同,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然而由于平台的缘故,这些能力无法得到更多的展示。大大周刊创立的初衷就是提供这个平台,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做出来的东西真正吸引到你,真正让你喜欢看,从而关注到做这些东西的人。

从团队初立,到如今正式运营,感谢每一位支持我们的人,特别是几位教研室的老师。还要感谢每一位编辑,你们都很优秀。

至于以后的学弟学妹们,过多的寄语就不多谈了,祝愿你们做出更精彩的内容,祝愿你们在这里都有自己的收获,祝愿你们不辜负自己的付出。
很多人做事都是三分钟热度,一开始豪言壮语、满怀激情,那一点热情最终都被繁琐的工作消磨殆尽。

是的,运营好一个微信公众号是很难的。从选题到排版,每一个步骤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很多人来了又走。

有时候我会想,这个社会太急功近利了,许多博人眼球、毫无内涵的快消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有太多的人不想努力却想着一夜成名。

我们需要一种工匠精神。

专注眼前的事,精益求精,不要有太多杂念,要做就要把它做到极致。于我们而言,大大周刊就是手上的璞玉,我们一点点地切割、打磨、雕琢。力求做到更好。当然,我们离所谓的工匠精神还很远。我们的性质是周刊,本意也是希望时间富余些,让每一篇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耐心打磨后呈现在读者眼前。

最后想跟学弟学妹们说:

这世界不总是你所想的模样,你可能会听到许多不一样的声音。甚至是刺耳、尖锐的声音。但是你心里一定要清楚:「保持独立的思考,不要被他人左右。」

我们已经开拓了荒地,种上新芽,悉心地浇灌。至于能不能收获果实,就看你们了。

今天,我们正式把大大周刊交给你们。希望你们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凡事想想如何做到更好。就像我之前说的:「热爱一件事情,做好并享受它。」
大大周刊的各位,大家好。

想说的很多,不知道怎么开头算合适。

从开始我们几个人的跃跃欲试到今天,两个月的时间。从最初的自习室到到现在的毕业季,为数不多的几件作品,我不知道你有什么样的评价,但对于我自己,都「如数家珍」。

因为我是参与者,也是亲历者。或者仅仅是因为我花费了心血。

在大大周刊的很多收获,也是我意料之外的。

很多时候,你去做一件事,最重要的不是这件事的本身,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收获了什么。拿采访荆翰伦学姐的那个下午来说,作为团队的一员,我是一名摄录者,但作为一个对未来稍有迷茫的人来说,我明白了如何去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

大大周刊的同学们,如果你怀着「崇高的新闻理想」的话,很高兴,我们的存在对你而言有一点点可以去想象的意义,这个平台给了你们挥洒的空间。如果认定了,就放手去做吧,我相信大大周刊能带给你的比想象更多。

大大周刊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学生刊物,接下来的路不会很好走,它能不能像我们想的那样成为一代代新闻学子的战斗阵地,要靠你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时光过的飞快,一眨眼就要分别,不管是对这个团队,还是我们现在正经历着的。心中的不舍更多的转化为希冀,希望大家能用心的去呵护它,希望大大周刊能茁壮成长。
大大周刊终于正式成立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晚我们第一次开会时的情景,憋了好几个名字后,最终采用蒋雨澄提出的「大大周刊」。既然决定做,就要争取做到最好。

首先变态的大boss,也是这个团队的核心人物——张斌同学,他变态起来真的不是人,因为他工作的时候对自己比对谁都狠。视频组的刁和老杜,搞后期真不是人干的,每次剪视频都把她们俩虐得体无完肤。果果姐姐,御姐范十足,一个人扛着一米五的白板从校门口到大大周刊办公室。创意boy蒋雨澄,我们经常说一句:「蒋雨澄,你快想呀,快点憋呀!」小浦同学花了一个晚上和一个早上写了一份一万多字的同期声,只因为大boss中午就要。玲酱每次都很认真的在审核每期节目的文字内容。

我主管图片和视觉这一块,可是我很不称职,很多本该我做的工作,大boss都帮忙搞了,每次他说我不管了,这些本就是你的工作,然后他又默默继续管。

正是这样如此不同的几个人,聚在一起,做出了你们看到的这几期内容。蒋雨澄说过一句话:「只有别人看到你的成果,才能说明你有多努力。」我很庆幸大大周刊这个头开得还算不错。

接下来即将接班的学弟学妹们,大大周刊今后它能否茁壮成长,都看你们了。我们创立它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有一个真正的属于我们新闻专业的平台。你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希望你们能在这个平台尽情发挥,你在大大周刊能有所收获,这才是最重要的。

「勿忘初心,方的始终」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希望你们以后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永远不要忘记你最初是为了什么而出发。
亲爱的各位大大周刊的编辑们,还有未来想要加入大大周刊的同学们,你们好啊。

大大周刊从最初开始运营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说起这段时光,我真的是心情复杂。最初没想到能做到这种规模,可如今回头想来,觉得当时的坚持「意义非凡」,我们一起走过的每一步都更「值得庆幸」。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即将大四,面临着要离开学校步入社会,感触突然就变得多了起来。尤其是回头看看前几期内容,一想到那时我们为共同做好一件事而努力奋斗的样子,都觉得「热泪盈眶」。

一同成长,一同进步,彼此磨合,互相包容,都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未来的路还很长,对大大周刊来说,发展的道路上也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希望接下来的编辑们,能秉持初衷,坚持初心,将大大周刊办得越来越好,让每一位编辑乃至整个新闻学专业,都因为有大大周刊的存在而感到骄傲。

最后,作为过来人,我想告诉大大周刊的现任编辑以及未来编辑们一句话:「困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畏惧它的心。」

与君共勉。
其实这份寄语是Ping_Chang大大已经督促好几天的事儿了。

昨天给编辑室添了新装备—会议白板,快递真的让我生气,就从校门口上来那么一段路都不愿意开车送它上来。我脑充血的把它死扛到编辑室的时候真是觉得,这个太男友力了,一定要直播给各位「Mr.Big」看,但好像更多的是让大家心里过意不去,我也非常抱歉。不过,这样的事儿以后都不会再有了。

我们好像马上就不是「Mr.Big」了。

说到这个「Mr.Big」,也只有我在用,当初是为了微博推广,想把推广词写的更有趣活泼一点,想要有个称呼,那会儿八只们还在为了咱们怎么称呼自己讨论着,E.Lu姐姐还想到什么「大小姐」。

还没争出个结果,我们的第一篇推送就已经出生了。

直到现在,写这篇寄语,希望之后的「Mr.Big」以及还会再加入「大大」的小伙伴,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他负责,让他走得更好,让他成为思想独特视角特别的大大周刊。

都知道船到桥头自然直,但为了不翻船也要努力平衡自己,为了运输更多的货物要努力建设自己,遇到大风大雨的时候要坚持掌控自己,不管出发点在哪里,我们都要前进。

所以不许止步不前!不然我就把经费全黑走!
现在:「不破不立,尝试不怕累。」

大大周刊的成立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意外而新奇」的经历,说意外是因为它的成立很偶然,而新奇则是因为作为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在过去两年的学习中,我未曾真正接触过任何媒体。抱着一种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大大周刊就这样开始进入了试运行阶段。在这段时间里,大家在一起为每一期要推出的内容出谋划策,虽然过程总是让人很「心累」,但是当看到大家反响很好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其实是有点「小骄傲」的,这种感觉很特别。

我们每个人都是希望被人肯定的,一句「你做的很好」有的时候可以带来给人特别大的能量,这就是我在这段时间最大的感受,因此,我很荣幸自己是大大周刊的一员。

未来:「再接再厉,努力不喊停」

大大周刊的创立是一个偶然,成长也是在一路摸索,庆幸的是这个开头似乎不错,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未来,大大周刊一定会在我们「自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得更好,走得越远。
最开始的大大周刊来源于一份作业,我们都希望在其中学到新的知识,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平台。

大大周刊一步步走到今天,内心有小小的惊讶,也对自己是其中的一员与有荣焉。大大周刊的每一期内容都高兴地转发到朋友圈,给所有朋友看,这是有自己小小参与的成果,努力的结果。

即便很快就会离开,我也一直关注着大大周刊,希望以后的大大周刊越来越好。
说了这么多,我们这些老编辑也该告别了
最后,带你们看看大大周刊工作的日常
揭秘大大周刊幕后的故事
大大周刊第一次全体会议
《以后别做朋友》视频推出后

很多人在后台反映,希望拍第二部

在此正式回复:不拍了!

「什么?难道以后都看不到帅气的男主角了!」

「我傻白甜的男二呢?」
对方拒绝接收你的消息,并向你扔来一堆花絮
你怎么还不走
完美
老编辑们
日常是这样工作的
一遍又一遍的过采访提纲
拍视频前不断测试设备
努力做到「专业」
拍摄创刊词封面

第一张集体照
转载请在后台回复
「转载」


    关注 大大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