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不绝】谈谈少林

 

这个星期,让我们谈谈“天下第一刹”。...



【叨叨不绝 - 第二期 - 如果你觉得内容还不错,别忘了关注我哦】

这期的叨叨不绝,让我们把镜头转到嵩山少林。

相信不少朋友这周都有关注到释永信大师被实名举报这件事情。但是小编还是抱着为大家提供独特视角的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这件事。

其实,无论这个化名叫释正义的举报者举报的内容是否属实,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这件事情最大的受害者是号称天下第一名刹的少林寺。

功夫自古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也许这是少林寺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印象,准确点说,这是近代少林寺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个中原因,我想无需多说。在多媒体时代,影视作品的耳濡目染,让少林寺是“武林至尊”这个说法在大家的心中根深蒂固。而事实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少林寺并不只是以深厚的武学底蕴见长的寺庙。

话还要从公元495年说起。但是的北魏孝文帝,为了安顿前来普度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在嵩山的少室山建立了少林寺。其后几十年,不断的有远道而来的僧人在这里传教。公元527年,释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他在跋陀开创的基础上,广集信徒,传授禅宗,寺院的规模也逐渐扩大,僧侣日益增多,少林寺逐渐成为禅宗祖庭。此后虽然遭受北周武帝灭佛之变,寺庙损毁严重,但少林禅宗最终还是传承了下来。

到了隋朝,少林寺受朝廷赐地封赏,很快成为了一座规模非常庞大的寺院。而隋末群雄蜂起,战乱频繁,少林寺不得不自发组织僧侣力量来保护佛门境地,少林武学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积淀之路。而到了公元619年,王世充洛阳称帝,其侄王则仁占据少林属地柏谷坞。但没多久,少林十三棍僧将王则仁擒获夺回了柏谷坞,并归顺了当时的秦王李世民。三年后,李世民派使臣到少林寺宣封加赏。从此,少林武学名闻天下。(小编注:虽然少林寺官方将这段历史编入了少林寺史中,但隋唐时期的这段历史一直是备受史学爱好者的争议,因为当时是否存在十三棍僧,以及他们是否擒获王则仁且归顺李世民,在历史上并没有正式的记载。)

到了唐朝,佛教的发展达到鼎盛。达摩禅法系统的禅宗教派重要领袖法如禅师入少林寺传教,当时许多著名禅师如慧安、灵运、同光等,皆驻锡少林寺。很快,禅宗教派成为了中国佛教最大宗派,少林的禅宗更是与它的武学齐名天下。

其后一千多年的少林寺,或门庭若市,或动荡不断,或太平,或乱世,却从未停止钻研佛学和武学的脚步。而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部名为以少林寺命名的电影《少林寺》,再次让少林寺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其后三十多年,更是有无数的影视作品以少林寺为题材拍摄。于是,少林寺这个中国第一寺的地位再次被巩固。

回到释永信大师被举报这件事情上。由于释永信法师的特殊身份。这件事情不免被打上“少林寺”的标签。特别是这几年,在释永信大师的促动和带领下,少林寺加大了少林文化的传播,诞生了许多僧人“入世”的行为——武术表演、文化交流活动越发频繁。而随着现代化的普及,僧人开豪车、玩iPad用iPhone等现象更是被舆论所关注和质疑。这些一切的一切都或多或少会影响大众对僧人这个群体的看法。

但是小编认为,僧人是否应该入世本身就是一个辩证的话题。

少林寺的释永了法师曾经说过:出家是一种出世的修行,要了断尘缘,一心用功办道。只要是利益众生的事情,出家人都应该义不容辞,哪怕是要忍辱负重,哪怕是要肝脑涂地。

小编在想,倘若作为一名心怀慈悲的僧人,对如今这个世界不甚了解,又谈何了解众生的苦难,又如何能够运用佛法来普度众生呢?

然而,作为一名僧人,如果受到世俗利益所熏,迷失了自我,那么入世就不是一件好事。

无论释永信大师被举报的事情是否属实,小编觉得这终归是个人行为——包括这几年他对少林寺的一些决策。作为拥有一千五百多年积淀的少林寺,它无法被一个或几个人所替代。

在真相出来之前,一切的定论为时尚早。但小编希望的是,这件事情能够尽快了结,把应有的清静还给少林寺。


    关注 八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