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这房子是怎么跟水深度勾搭的  Carlo Scarpa

 

看生活在水乡的人耍水,是件非常舒服惬意的事情。斯卡帕,以细部著称,生活在水城威尼斯多年,他耍起水来,那叫一个细腻缜密!...

看生活在水乡的人耍水,
是件非常舒服惬意的事情。
斯卡帕,以细部著称,
生活在水城威尼斯多年,
他耍起水来,那叫一个细腻缜密!



水城威尼斯,
整个城市直接就是建在浅海上的,
水网密布,家家户户临水而居。
潮汐起落,房前屋后的水面便随之升降。
1.水门台阶
斯卡帕改造的奎里尼基金会,
有着威尼斯房子特有的
水门及台阶
专为水路出入而设,
潮水起落,看一眼自家台阶就好清楚了。
在海上直接建房子还是挺费劲的,
威尼斯盖房一般还是要精打细算过日子的,
斯卡帕这种错落的台阶充分利用了对角线,
既节省了空间,迈步时又不局促,
同时还增加了不少趣味。
潮起潮落有时是情趣有时却是灾患,
像圣马可广场处于地势低洼处,
一千年前每年也就被淹几次,
现如今则是一年上百次被淹!


奎里尼这栋房子跟圣马可广场一样,
处于地势低洼处,
房子在翻修之前,经常水患成灾。
首层基本只能堆堆不相干的杂物。
2.屋内水沟
斯卡帕改造房子时,
便在首层靠墙处做了一圈水沟,
水沟侧面特意高出房间地面,
当潮水较大时水便会涌到沟中,
而房内的主要地面则不受影响,
可以继续正常使用。
考虑水患到这地步,
不是水乡人,还真挺难的~
3.小桥流水
水乡人做桥,那是基本功哈~
入口处的小桥,没有用传统的石材,
而是采用现代的钢木结构,
因为该处地基的自然沉降,
使得这栋房子比周围地坪矮了将近70公分,
如用石材建造桥体,
较厚的桥身直接会影响桥下小船的穿行,  
钢木就好多了。
仅是钢木结构的轻巧就罢了,
相应的一系列构造才是相当的心机!
不同于一般的拱,
此桥用的是少见的三铰拱,
因为三铰拱在桥两侧发生地基沉降时,
产生的附加应力最小,
用在这处地基沉降较大的地方,
相当合宜,令人叫绝。
木板与钢材之间的连接细节,
像S型的钢构件,
钢木之间的连接及缝隙处理等,
处处都考虑了威尼斯干湿变化对材料的影响。
把最微小的细部视为极重大的事物来处理,
是斯卡帕常挂在嘴边的话,
这些细部关乎的都是日常生活之道,
好比卷纸中的撕切痕一样,
很普通很不起眼但很重要,
差一点,日常可能便是另外一番面貌了,
此桥
因此成为了教科书般的典范。
后院的景观,
不再有日常琐碎的牵绊,
斯卡帕可以尽展诗情画意了~
4. 线性水渠
水渠,十来米长而已,
一线潺潺的流水,点缀青青睡莲,
动静之间,如泣如诉~
源头,由铜管而出,
分几缕缓缓而下,
在大理石盘上辗转徘徊,迂回而出
另一侧,石狮端坐驻望,
水从倾斜的铜槽泻入大理石盘中,
螺旋盘出,消失于转角的井头之下。
石狮井头本都是破旧闲置的物件,
在斯卡帕手下变身为重要角色,
流水因此有了情境,有了故事。
5.方形浅池
长方形的浅池,
池底镶嵌有金色与黑白灰马赛克陶片,
与混凝土墙面的陶片相呼应,
内圈深色方池如镜面一般,
其侧壁镶嵌有圆形铝片,
不留意一时都察觉不到,
只在反光时偶会发现,啊呀,还有这呢~
水的反射、金属铝片的反射、
池底的、墙上的马赛克、
池边的婆娑树影、
早晚的光影变幻……
人工的、自然的,全都交相辉映在一起。
虽然只有淡淡的几笔,
威尼斯的流光溢彩、旖旎迷人,
在这方浅池中,
都能找到影子。
浅池,便是斯卡帕的印象威尼斯。
www.carloscarpa.es
www.querinistampalia.it
关于房子,关于生活
静下来慢慢感受


    关注 AHOUS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