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事】第七期 • 马继涛

 

人类有办法用言语掩盖真实的想法,但,画家却很难用色彩掩盖他真实的感情,比如青年漆艺家马继涛。...



↑点击上方“80漆计划”关注我们!

Part 7

马继涛




1990年出生河北省邢台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漆艺专业研究生
近三年参展及获奖
2011年作品《开合》入选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

2012年作品《大鱼》入选第三届全国漆画展  优秀奖

2014年作品《开合.鹤形》入选第一节福建青年漆画展 铜奖

2014年作品《带气泡与蓝珊瑚的风景》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文:罗阿华



《带气泡与蓝珊瑚的风景》

人类有办法用言语掩盖真实的想法,但,画家却很难用色彩掩盖他真实的感情,比如青年漆艺家马继涛。我们看到的是开放的、可变的视觉机制和话语逻辑,在他的视域中,摆脱情节与题材的束缚,进而转向情感抑是色彩本身的价值。他激活了传统,汲取了观念,从而反哺了自身。

马继涛探索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题材的同时,不断挖掘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反向自身追寻它们与人们需求的关联,用多层面视觉语言表现回归自然,形成了极具中国文化魅力的诗意性色彩语言追求。
《大鱼》

漆作《大鱼》、《开合》、《鹤型》,他把鹤、鱼等动物影象从繁复、喧嚣的物质世界里抽离,然而这种物性的抽离并不会给观者留下空虚之感,相反,抽象的意味在似是尘封的具象形态中逐渐成就、充盈,从容地释放着灵性之象。他还注重传统美术色彩装饰性的挖掘与重构,充分利用传统美术色彩的表现效果,使漆作在传统美术色彩的装饰下显得更加饱满丰富,它带给你不仅是视觉上的唯美和抒情审美愉悦,更重要的是穿越色彩自由且浪漫的抒情表面,完美地将自己的文化血脉和历史传统连接到视觉体验上。



《搜峰记之一》

艺术观念可视为一种材料媒介,贯穿对传统漆艺创作带有试验性探讨与研究,给传统漆艺表达带来更多自主。创作中,人们往往藉由对材料的审美特性充分体现出漆画中的美,形成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极致实现漆画审美观念与意图。

马继涛的漆作将金银箔作为创作中一个重要的辅助材料,深入挖掘综合材料漆画内各技法形态,《搜峰记系列》、《伴云来》实现金银箔与大漆对话。金银箔薄如蝉翼,亮丽而不规则揉皱的纹理让效果更有饱满程度,使材质的“视觉潜质”得以浮现,从中找出一种特别赋有的表达,丰富美学意义上的审美知觉,进而在物欲意识层面实现了诗意特征的情感化。再施以面漆,渐次金银箔的亮度,光源的穿透形成了多重时空维度的交叠感,髹漆后画面丘壑山峦富有光感的色泽,这份光的幻影在天空中仿佛霞光又犹如夕阳的最后一抹光亮,静谧朦胧,衍生为风景画中一条生机勃勃的画脉,它超越了之前以油画、国画材料表现中国传统山水形态的面貌,转而在材料本身用功,将大漆和金银箔两种媒介融而为一,统一于颇具现代形式意味的风格意境中,呈现出一种平和开放的,超越了以往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壁垒的心态。

从平面的互补走向互补的文化思考,形成形式与内容的双重互补,把握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的完美结合,马继涛认为,漆画不会因其历史的样貌,而让我们找不到更新或更好的解释方式。



《伴云来》



《墟里》



《墟里》



局部
    漆事
往期内容回顾
第一期•余潮松    |    第二期•简锦斯    |    第三期•梁   芳 
第四期•胡杰彬    |     第五期•吴春宝   |    第六期•吴东权
80漆计划︱漆事&漆示
策 划
胡杰彬
学 术
林 峰 ︱ 余建荣(黑余) ︱ 杨上荣
文 字
罗阿华 ︱ 王旖旎
助 理
林晓清 ︱ 郑帆若
特邀艺术家
陈   涵︱陈剑兵︱陈   娜︱郭天天
胡杰彬︱姜海明︱简锦斯︱梁   芳
梁   靓︱马继涛︱潘奕霏︱施鹏程
时   宇︱吴春宝︱吴东权︱吴立强
王   欢︱向师师︱谢秀秀︱杨国林
杨倩云︱杨耀斌︱余潮松︱姚   凯
姚邦亮︱郑琦玮
海 报
郭献文 ︱ 吴炳忠
装 帧
陈奕秋
编 辑
蓝马兰
手 绘
木吉丞
独家媒体
漆 趣 网

长按二维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 80漆计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