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完乐高课让孩子自己收拾好积木呢?

 

每次上完乐高课后,我们的老师们都会让孩子把积木重新收拾好,放到原来的箱子里去,为什么呢?难道是老师偷懒,想省...





每次上完乐高课后,我们的老师们都会让孩子把积木重新收拾好,放到原来的箱子里去,为什么呢?

难道是老师偷懒,想省事吗?

哈哈哈哈,当然不是咯。

小编今天在这里要涉及到一个专业的概念:秩序与敏感期。

1.神秘的秩序




蒙台梭利在《孩子成长的秘密》这本书中专门提到过秩序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从婴儿时期起,对秩序的热爱就是孩子的特性。有时候孩子会突然无缘由的大哭,只因为他们敏感的察觉到了成人甚至更大的儿童难以察觉的混乱和无序。爸爸或者妈妈只是把家里的某个物品换了个位置,但这种秩序的紊乱会让这个婴儿烦扰,不安,他只能用哭声和或者貌似疾病的焦虑来表达自己的痛苦。

对秩序的敏感性是生物所持有的敏感性之一,而儿童时期是一个既重要又神秘的敏感期。

可能很多妈妈可能会说,我的孩子怎么可能有秩序,他可是个超级捣蛋王啊,总是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我分分钟受不了他。

这个矛盾的根源在于,在孩子眼里,他觉得东西应该在的地方和我们成人理解的地方其实不太一样。

这个时候,我们更要理解孩子对于秩序的敏感,减少责怪,多加引导。
 2.物归原处的重要




大量的研究发现,儿童对于秩序具有强烈的本能,到了三岁的时候,儿童对于秩序的需求会以积极、平静的方式表达出来。物归原处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快乐。

因为自己来维持秩序意味着儿童意识到了环境中物体的位置,记忆了物体原来的位置。这表明,他能够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并支配环境中的事物。当我们在一个环境中就能随意走动,伸出手就能拿到想要的物体时,我们就能够在精神上支配这个环境。这样的环境是获得平静和快乐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儿童在自己的环境中完成自我塑造,其中起作用的不是那些模糊的规则,而是一种明确的指导。儿童的精神要在环境中完成一个又一个征服,因此,孩子从小就应该学会适应环境。

大自然赋予了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来源于一种内在的敏感性,这种内在感觉能够区分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儿童把环境看作一个整体,其中各个部分相互依存。只有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中,儿童才能进行活动,并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缺乏这样的环境,儿童就无法建立起对事物关系的感觉。

现在爸爸妈妈应该理解了,仅仅是收拾积木这个小小的动作,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了吧?

若是孩子在家里突然无缘无故的发脾气,也可以看看,是不是你们又移动了家里的哪个物品,我们大人是不是又不经意间打破了孩子眼中的秩序了呢。

最后推荐一下,有时间的爸爸妈妈,可以去读一读这本《孩子成长的秘密》哦~~


   乐高来自丹麦。瑞安奇思乐高机器人俱乐部,致力于儿童科技启蒙和创造力培养,采用丹麦乐高公司优质教具和“做中学”教育理念,课程经由奇思乐高中美教育团队研发,目前已形成3-16周岁乐高课程和授课体系,涉及肢体动作、音乐、语言、数学、动物、情景游戏、地理、历史、环境、社会科学、建筑、机械、电子、电脑、自动化、物理、通信等综合知识技能。

瑞安奇思乐高外滩校区

地址:滨江大道3166号对面 外滩一号与蓝色海岸中间

习热线:0577-66888911

瑞安奇思乐高安阳校区

地址:安阳路798号 安阳实验中学斜对面

学习热线:0577-66889166

扫一扫让孩子成为未来的创造者




    关注 瑞安奇思乐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