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简介

 

望广大新生朋友来了解文学院。...

文学院简介


1.历史沿革:58年的光辉历史

文学院的前身是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自1958年建校开始招生以来,至今已有58年的历史。

(1)1958年首建通辽师专中文科,1964年成立通辽师范学院,中文专科扩建为中文系,开始招收本科生。1980年更名为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

(2)2000年6月,三校合并成立内蒙古民族大学,下设人文学院,由中文系、政法系、历史系、教育系共同组成。

(3)2002年11月院系调整,政法系、历史系、教育系分离出去,人文学院由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旅游管理三个专业组成。

(4)2007年1月人文学院更名为文学院。(旅游管理分离出去,文学院由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和新增的对外汉语3个专业组成。)

(5)2010年4月,新闻学专业划归传媒学院,文学院由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2个专业组成。

2.学院建制初具规模

学院设党总支书记1名,院长1名,党总支副书记1名,副院长2名。下设5个办公室、1个团总支和6个教研室,其中办公室和教研室分别为:学院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研究生管理办公室、成人教育办公室;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文艺学、语文教学论与大学语文、对外汉语教研室;学院还建有文学研究所和资料室。

3.师资队伍逐步壮大

文学院具有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比较合理,有发展潜力的一支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1人,专任教师37人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讲师23人;博士10人,其中博士后出站3人;有硕士29人;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6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占教师总数的75%。学缘结构: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大、河北大学、南京师大、上海师范大学等全国著名大学。柔性引进校外专家2人。教授中被评为科尔沁学者4人。有2人被评为自治区教学新秀奖,有7名教师先后在全区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三等奖。

4.专业结构合理、学科建设上新台阶

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2个本科专业。

2007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列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第一批录取专业;2008年10月,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专业,生源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

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已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艺学三个专业。其中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学科点于2000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

有3个校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3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汉语)自治区精品课程,2个校级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1门校级精品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些重点学科和精品课程在专业建设中发挥着龙头引领作用。

学院有自治区“草原文学理论研究基地”一个,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5.科研成果数量逐年递增,成果层次逐步提高
           文学院在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方面近五年取得了突出喜人的成绩,培养造就了一支具有学术声望、科研能力强劲的学术队伍,初步形成了以草原文学理论研究、20世纪中国大众文艺研究、元明清文学研究、汉语言文字学为重点研究方向的科研格局。

近五年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42篇,年均48篇;其中核心期刊77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及摘编4篇;出版专著、教材近23部。

主持各级各类教研科研项目72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国家民委科研项目6项,文化部社科项目1项,自治区级课题22项。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
6.对外联系和交流逐渐加强
          学院先后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区内外著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2009年8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联合举办并由文学院承办了“中国民族文学研究6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2014年“中国元代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由我院承办。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7.学院发展思路

学院办学定位:坚持“立人兴文”的办院理念,以学科建设为先导,以本科教育为重点,建设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和教学队伍,突出专业特色和学科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培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并重、适应民族地区教育文化事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把文学院建设成为国内同类学科有特色、自治区内有影响的学院。                           办院特色:立人兴文,注重人文精神熏陶和实践能力培养。夯实学生基本功,强化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努力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加强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同时,强化学生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突出学生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掌握,重视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的技能提升。
文学院微校园

记得关注我们呦!

长按上侧二维码,关注文学院微校园


    关注 文学院微校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