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畏美洲(十) 你没听过的国家:伯利兹(下)

 

伯利兹的中国超市和餐馆都是广东台山人开的,有幸参与台山首届同乡会,在拉美上演舞狮、放鞭炮。传说第一个来伯利兹的华人,是误以为这里是英国,最后将错就错定居下来。遇到一位68岁的日本老人,不会上网,不会手机,仅靠一本书走了快100个国家。...



“无畏美洲”旅行笔记:

有人说美洲是新世界,是希望,是新生活的开始。有人说美洲是个危险的地方,到处充斥毒品、黑帮。还有人说,美洲有着世界上最美的风景,不管是在沙漠、高原,还是在大海上。不过,不要总听别人说,自己去看看吧。

2015年11月,无畏正式踏入美洲大陆,从洛杉矶开始,一路向南,开始了一段新的旅行。“无畏的旅行”微信公众平台将连载无畏的美洲旅行笔记,分享在我们不熟悉的地球另一端的风景、历史和故事。

台山同乡会

早上过完孟加拉国的母语日,中午我就转战伯利兹台山同乡会的成立仪式了。相比孟加拉国人,华人的聚会热闹多,在场应该有个三四百人,大门口清楚写着“伯利兹台山同乡会成立仪式”。就如同中国一个乡镇里的活动一样,总是要搞得有模有样。会场里摆满了各种食物、饮品、甜点,任由参加的人吃喝。

同乡会成立庆典的大门(无畏/图)
热闹非凡的同乡会(无畏/图)


首届会长上台发言,宣告同乡会的成立,接着有舞狮、放鞭炮、拔河比赛、抽奖等各种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来自台山,一个广东普通的乡镇。有的人来的时间并不长,有刚来几年的,甚至还有不到一年的。当然,也有许多已经在这里出生成长的孩子,他们正在慢慢演化成真正的伯利兹人。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他们的广东台山“乡下”,来到这个他们之前从没有听说过的国度。或许他们刚来到的时候也会很惊讶,原来这里这么多老乡。
同乡会主席发表演说(无畏/图)
同乡会上的舞狮(无畏/图)


华人到底怎么来到伯利兹的?有个有趣的传说。当年第一个来这里的可能是个广东人,他从香港坐船,想去英国,看到有英国国旗就下来,一看不对劲,怎么一片荒凉,不像传说中那样,才知道这里居然是英属洪都拉斯。那时候伯利兹叫做英属洪都拉斯,也挂英国国旗,甚至独立之后,现在的货币上印的还是英国女王。于是,这个人就将就就错,留在这片土地上了。

当然,这只是传说。19世纪中期,英属洪都拉斯正大力发展甘蔗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决定从中国引入劳工。1865年,474名中国劳工抵达英属洪都拉斯,成为首批抵达这个陌生国度的华人。然而,伯利兹严酷的工作环境,有一半人在工作中死去。

二战之后,伯利兹的华人移民逐渐增加。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华人人口达到六七千人。然而,此后伯利兹收紧了移民政策,华人开始转移到哥斯达黎加、泰国、菲律宾等国家的华人社区。近几年,移民政策又开始宽松,在伯利兹扎下根来的华人开始把更多老家的亲戚带到这里来。据伯利兹官方统计,伯利兹大概有三千多华人。但是实际数字,估计要远大于这个统计数字。

伯利兹最为出名的华人可能就是叫Lee Mark Zheng,中文名叫做郑经纬。他是在伯利兹出生的华人,说着一口流利的伯利兹克里尔英语。他在伯利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做餐馆开始起家,然后在积累到一定财富之后就开始从政,并参加总理竞选。有人预言,下一届的伯利兹总理可能就是他了。

华人在伯利兹几乎垄断了所有的超市和餐馆。在伯利兹,要不跟华人打交道,是不可能的。有不少超市同时兼作餐馆,有大的餐馆,不过大多数都是小餐馆。餐馆的菜单和食物几乎一模一样,无外乎是炸鸡、炒饭、炒面之类的快餐。做出来的东西其实已经是华人在这里调试出来的伯利兹味道。当地人也喜欢来中国人开的餐馆买吃的,很多人以为,这就是中国菜呢。在中国,哪里有中餐馆把炸鸡做自己招牌餐的,想想还挺好笑的。
卖炸鸡的中国小餐馆(无畏/图)


迷你的首都

伯利兹市的车站没有任何售票处和时间表,等到车来了之后,上车付款就可以了。车站的小卖部很多都是孟加拉国人开的,一个在母语日认识的孟加拉国人认出我来,和我打起招呼。

路过了首都贝尔莫邦(Belmopan),果然很迷你。到了车站之后,步行几百米,有一段台阶上去,眼前的一栋小型建筑,就是国会大厦了。1961年伯利兹市遭到飓风袭击被毁,政府决定迁都到安全的内陆,1970年Belmopan正式成为伯利兹的首都。贝尔莫邦(Belmopan)的名字来自两部分,Bel和伯利兹的Belize,Mopan则来自伯利兹最长的河流Mopan。
迷你的伯利兹国会大厦(无畏/图)


首都人口只有两万人,是美洲大陆上最迷你的首都城市。国会大厦的建筑样式参照了玛雅神庙,耸立在广场中央,环绕周围的有外交部大厦、国防部大厦、墨西哥大使馆、英国大使馆等政府设施。

由于城市实在小,没什么可以游览。我就直接又搭了两个小时的车到了圣伊格纳西奥(San Ignacio)。这是伯利兹的第二大城市。当然,还是一个很迷你的小镇。

环游世界的日本老人家

圣伊格纳西奥的旅馆还算不错,住进了一个小木屋里。在旅馆遇上了一位日本老先生。他英语说起来很吃力,旅馆的人没能听懂,以为他是中国人,就请我帮忙来翻译。碰巧我也会说日语,刚好就帮上忙了。老先生叫齐藤,来自大阪,今年68岁了,他不会上网,连手机都不带。他就靠《走遍地球》「地球の歩き方」旅行。这本书几乎日本的旅行者都人手一本。书太厚,他就把书撕开,只把需要的那几页拿出来看。
小木屋旅馆(无畏/图)


齐藤老人家难得遇到一个会讲日语的,晚上就请我喝了啤酒,语重心长地跟我聊了很多他的故事。他年轻时候在建筑公司工作,跟公司一起去了非洲。回到日本之后,不想自己总是一成不变地在公司上班,就开始转行做厨师。因为做厨师,年纪越大,经验越多,就越值钱,所以他不怕失业。

一般都是做个四五年的工作,然后就辞职去海外旅行大半年。想起自己第一次来南美洲,是35年前的事情,他说那时候如果说到在旅行的亚洲人,一般只有日本人,不像现在一样能见到中国人和韩国人。

日本人环游世界的历史也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1986年的小说家泽木耕太郎出版了他的世界旅行小说《深夜特急》,在日本轰动一时,许多日本人受其影响,纷纷开始自己环游世界的旅程。
推动日本人环游世界旅行的《深夜特急》(网络/图)


那时候,就有很多日本人在各国开旅馆,或者有许多日本人聚集的旅馆,俗称「日本人宿」,在旅馆里可以找到信息笔记(情報ノート),是来旅行的人记录下的关于附近景点旅行的信息。由于那时候还没有网络,也没有专门的导游书,所以大家都从每个旅馆的信息笔记上获得当地衣食住行的信息。他说,现在这样的信息笔记不多了,一去日本人旅馆看到的,都是很老的信息。最近五六年来,已经几乎没人会在信息笔记上更新了。

齐藤先生到现在已经差不多去了五大洲100个国家,地球其实还没有真正走遍。他仍然十分享受这样旅行生活。和他回忆起一些日本老歌手,如中岛美嘉,现在的日本年轻人几乎很少听了。对我来说,中岛美嘉的歌曲,正是旅人之歌,歌里苍茫、悠扬的情景,正如现在的旅途。接下来,我又要回到西班牙语的世界,往危地马拉而去了。
伯利兹与危地马拉边境(无畏/图)
了解更多无畏美洲

直接添加无畏的个人微信号:195347102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BRAVE GO!
2012年,无畏进行了第一次大旅行

在尼泊尔一待就是半年

成为第一个在贫民学校开设义工中文课堂的中国人

创办了“无畏的旅行”

此后,中国的青年们

许多人开始尝试这种深入当地的旅行

开始了自己的“无畏的旅行”

2015年底

无畏的第二次大旅行,在美洲大陆开始

那么, 你的“无畏的旅行”也开始了吗?






公众ID:
无畏的旅行


义工体验|义工旅行

咨询邮箱:info@bravego.com

咨询微信:bravego88
咨询QQ:1544342181

官网:www.bravego.com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官网查看项目详情!
想了解更多无畏美洲的故事

请点击官网的“无畏专栏”


    关注 无畏的旅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