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做有意义吗”

 

我也不知道啊。...



文 | 王小青
插图 | 网络


1


提起北京,一起长大的朋友们大多清晰我对这座城市的感情。那些成长的日子,很多都是关于它。这个我并不熟悉但一见钟情的城市。

2012年,我跟团去过一次,但觉得不尽兴,始终想再去一次。高考后的暑假,爸爸说什么都不同意我去北京自由行。沮丧之后,我和好友开始存钱,约好等暑假到了就直接出发。五月时,好友突然跟我说,家里出了急事,她不能跟我去北京了。由于一些原因,我决定独自出游。于是,从来没有订过票和酒店,出行都靠别人规划的我一点点地摸索,最后也成功说服了爸爸。

但于八月二日登录广东的台风,把我的所有期待和计划打为了幻影。

即使知道那些要有无常心的道理,但我还是颓废了很久。

过了几天,我偶然看到一个喜欢的作家来广州办签售会的消息。如果要参加,我得早早起床,从家里出发去邻镇的车站搭城际列车广州东站,再转几次地铁,还随时可能被挤死在人群里。我和爸爸说打算去的时候,他想都没有想就问,“你这么做,又累又辛苦,有什么意义呢?”我脱口而出“因为可以开心一些啊。”

这样的话肯定让爸爸觉得假大空,所谓的“开心”根本不能量化成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无论是什么时候,“有什么意义”都能成为劝阻别人做某件事的有用句式。

但我觉得,很多事的意义是大众认可的,比如所有人都赞同运动有着强身健体的意义。但某些事也可以是因人而异的,所以你的想法在我的角度无法成立。

它到底有没有意义,经历的人是我,最终也只能由我自己评判。



2
我很喜欢鲁迅文学奖得主李元胜的一首诗--《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很多人都会觉得“虚度时光”是个贬义词,包括曾经的我。时间嘛,本来就不能浪费,应该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但这首诗在网上很火,被许多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转载、转发。后来被北大才女程璧演唱后再次火了起来,累计转发、转载超过千万次。

李元胜说,它触及到了社会和网友的痛点

“如今都在讲快节奏,人们追求快,物质生活快速提高了,但是精神文化生活没有跟上。可是生活中,奋斗之外的时光同样有价值,虚度时光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唤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周国平为了纪念与爱女的故事,写下了一本书,叫《妞妞》。在后记里,周国平写道:“如果有人问,这本书对世界有什么意义,我无言以对。在这个喧闹的时代,一个小生命的生和死,一个小家庭的喜和悲,能有什么意义呢?这本书是不问有什么意义的产物,它是给不问有什么意义的读者看的。”

可就是这本没什么意义的书,让许多做父母的更加珍惜养儿育女的宝贵经历,许多做儿女的更加理解父母的爱心了。

有时,一些事情的“没有意义”,可能就隐含着它们最大的意义。



3
我很喜欢写信,坚持至今,已有七年。闺蜜很不理解我的行为,觉得浪费时间。表姐刚加入学生会时就后悔了,认为只是提供免费劳动力。

后来,当看到笔友给我免费拍的一套写真以及满箱的信件时,闺蜜说,我真羡慕你。而表姐大一当干事时认识的同伴和前辈,在未来给了她很多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

我们总是习惯于以一时的结果为导向来评价事物的意义有否。好结果就是有意义,反之则是无意义。可是很多事情的意义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体现出来。况且,当你认定要做某件事情时,衡量意义的天平就已经倾斜,因为你的决心已经赋予了它价值。

很多看上去没有意义的事情的确是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像一颗水刚滴在石头上时,什么都没有。但如果时间长了,未必不能滴水石穿。

PS:

我并不是想批判“追求意义”的思维,只是想说,其实,我们当下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只要你让那之后的所有努力,都能让它配得上你曾经的期许。

最后用WhatYouNeed一篇文章里的话结尾吧——“我们不断在思索着如何过得如何更有意义,而忽略自己手头上看似无意义的事物。一直追求着意义,反倒有可能是我们过不好生活的真正原因。”

无论有没有意义,都希望你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END-



希望能在人山人海中与你相遇
欢迎你的关注 


    关注 王小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