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 欧布里德:我正在说谎

 

说谎者悖论不是一时兴起的文字游戏,更不是诡辩,它在思想上的实质是对“真、假”二元化的思维模式的一种挑战。...



这是欧布里德的著名命题。

欧布里德是麦加拉学派的代表人物。麦加拉学派是以西西里地方的麦加拉城而得名,其创始人是欧布里德。作为小苏格拉底学派中的一个派别,麦加拉学派一方面继承了美德即知识的传统,同时对苏格拉底的辩论术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也为他们赢得了好辩的名声。欧布里德作为其代表,提出了一系列的辩题,“我正在说谎”即是其中之一。

如果一个人说“我正在说谎”,那么这个人是否在说谎呢?如果他是说了真话,就是说“我正在说谎”是真的,那么他正在说谎;如果他说了假话,“我正在说谎”就是假的,那么他就是说了真话。

用现代逻辑的术语来说,就是,假定“我正在说谎”,这个命题为S,那么S是真的,当且仅当S是假的声是假的,当且仅当S是真的。这个看起来无法解决的自相矛盾的悖论是有其理论渊源的。

据说,公元前6世纪的克里特哲学家爱皮门尼德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命题: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是说谎者。这位哲学家是否在说谎呢?这是“我正在说谎”这一命题的雏形,惟一不同的地方在于,“我正在说谎”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悖论,而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是说谎者只是在说谎者本人在讲真话时才能推出悖论,反之则不能。

说谎者悖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哲学家们的很大兴趣,他们提出了种种解决方式,但始终没有满意的答案。对这个悖论的研究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20世纪初,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曾经尝试着用“类型论”来解决这一悖论。按照罗素的看法,解决此类悖论的关键在于找到问题的症结,而这一症结是所谓的“自我指涉的恶性循环”。简单地说,我们的语言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类型或两个大的层次,描述整体的和描述部分的。描述部分的可以附属于描述整体的,但描述整体的不仅不能附属于描述部分的,也不能作为它自身的部分。整体和部分是两个不同的逻辑类型或逻辑层次。部分层面土的命题的真或假,必须由比它高一级的命题,即整体层面上的命题来判断,它自身既不能判断自身,更不能判断比它高一级的命题。具体到说谎的悖论上,“我在说谎”这是一个命题,而我说“我在说谎”是对关于“我在说谎”这个集合的陈述,也就是说后者是对作为“我在说谎,,这个集合的整体的陈述,这个陈述是在这个集合之外的,它不属于“我在说谎”这个集合,因此,“我在说谎”这个集合中的任一命题都不能判断“我说我在说流”的真假。罗素认为,用这种给逻辑判断分层的办法,可以有效地消除类似的悖论。

应该说,罗素的类型沦是对消除说谎者悖论的一个有益的尝试,但这个尝试并非是最终的解决方案。因为,很显然,并非所有的“自我指涉”的命题都会导致悖论。因此,在罗素之后,又有许多逻辑学家提出了一些别的方法。虽然时至今日仍没有公认的解决方法,但人们已经意识到,说谎者悖论不是一时兴起的文字游戏,更不是诡辩,它在思想上的实质是对“真、假”二元化的思维模式的一种挑战,这在形式逻辑领域内或许是无法解决的,但在辩证逻辑的领域内却是很正常,也很重要的.


    关注 楞个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