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信仰叫“女排精神”,有一所学校叫“钧结舞蹈”

 

昨天上午,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1战胜了塞尔维亚女排,时隔12年再次夺得奥运冠军,同古巴女...



昨天上午,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1战胜了塞尔维亚女排,时隔12年再次夺得奥运冠军,同古巴女排一样成为获得奥运会女排冠军最多的国家。山东卫视在当晚播出专题报道《有一种信仰叫“女排精神”》,带您一起来重温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的夺冠之路。

其实,回首这一次中国女排的奥运夺冠之路,一开始便困难重重。在关键的奥运首战,中国女排面对的是荷兰女排,最终被荷兰队3-2逆转。第二轮和第三轮,中国女排分别迎来了意大利和波多黎各女排,好在中国队并没有收到第一场失利的影响,以两个3-0轻松取胜。第四轮,对阵欧洲劲旅塞尔维亚女排,中国队全场遭到对手压制,最终0:3败下阵来,此后,中国女排又1:3败给了美国女排,仅以小组第四身份惊险出线。



虽然进入了淘汰赛,但外界普遍不看好中国女排的未来,在淘汰赛首轮,中国女排就碰上了卫冕冠军、东道主巴西女排。而在第一局巴西女排在主场观众的疯狂呐喊声中轰出了一个25-15,但是中国队丝毫没有慌乱,她们25-23、25-22连扳两局。第四局,巴西女排25-22再下一局,比赛被拖入了令人窒息的决胜局。中国女排顶住压力,15-13拿下,大比分3-2成功逆转巴西女排。

在随后的半决赛当中,中国女排遭遇到了小组赛2:3输给过的荷兰女排,这让荷兰女排心态占优,但中国女排姑娘们咬着牙一个球一个球的打,最终3-1复仇荷兰队,时隔12年再度打进奥运会的女排决赛。

而中国女排决赛的对手是0:3输过的塞尔维亚,赛前,很多人都不看好中国女排,甚至踢足球的球王贝利都预测了塞尔维亚女排将以3:0的比分赢球,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女排顶住了压力并最终笑到了最后。赛后,郎平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对全国人民的感谢,感谢大家对女排的支持,同时她说正是球员们发扬了中国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才取得了这样的成绩。

女排姑娘登上领奖台


郎平说自己很为女排姑娘们感到骄傲,觉得他们都特别棒,特别辛苦,能够耐得住,坚持到最后,谁坚持到最后,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而夺冠后的女排姑娘们接受采访时也不约而同的提到了夺冠的最大原因----女排精神。

在本届出战里约奥运会的女排队伍里,还有一位山东姑娘杨方旭,山东高密人,今年22岁,身高190的她是中国女排的接应二传。也是30多年来唯一一个代表山东队为国出战的女排队员,在第一局失利后,杨方旭被郎平派上了场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帮助中国女排夺金。


(左一为杨方旭)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要不是杨方旭的坚持,她可能都去不了巴西,在2015年7月举行的世界女排大奖赛上,她不慎受伤,导致右腿韧带断裂,去年底曾经做过一次手术。在本届里约奥运会小组赛对阵意大利女排时,杨方旭又不慎扭伤了膝盖,她愣是忍着伤痛,打到了决赛,夺冠后的第一时刻,《调查》记者也采访到了杨方旭的母亲崔晓梅,说起女儿,崔晓梅骄傲的表示“这次奥运会让女儿得到了历练,并且为国争光了”!与此同时,山东广播电视台在巴西里约的前方记者郑晋也感受到了中国女排夺冠后当地热烈的气氛。

【视频】采访杨方旭母亲,连线
在夺冠后的采访中,很多女排姑娘的把能克服困难,屡屡上演逆转好戏,归结为“女排精神”,而既作为球员又作为教练,为中国女排做出突出贡献的郎平,可以说是“女排精神”的集中体现。



今年56岁的郎平,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可在她身上却没有一点向命运屈服的性格。1978年18岁的郎平还在北京队打排球,时任中国女排总教练的袁伟民,发掘了郎平并且把她调入国家队,作为重点培养。在训练中郎平有时会因为疲惫,出现懈怠,这个时候袁伟民就会在她耳边喊着,郎平你要坚持,你要挺住,每当听到这句话,郎平总能振奋精神,坚持下来。

1981年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冠军,获得新中国成立后三大球赛事中的第一个冠军,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运动员不仅可以在小球上取胜,而且也有能力在大球上夺取冠军,1981年11月17日的人民日报刊发了《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评论员文章,号召全国人民学习女排精神,顽强拼搏、为国争光,而铁榔头成为了中国女排的代名词,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启了中国女排的黄金时代。



郎平常年顶着巨大的压力训练,她的腰部膝关节和胯关节都受了伤,无法长期站立,不断的外伤内伤、长期的高压生活,让郎平在25岁的黄金年龄选择了退役。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女排负于巴西队,无缘奥运会四强,之后在一系列的比赛中,女排接连失利,面对女排的困境,牵挂女排的郎平在1995年2月15日晚上,一个人从美国回到了北京。

1996年奥运会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巨大的比赛压力和训练让郎平的身体出现了问题,甚至威胁到了生命,一天郎平正在和队员们吃饭,咚的一声郎平晕倒在了地上,因为过度疲劳,郎平长期处于脑缺血的状态。
1996年8月1日,是中国女排半决赛的日子,这一天刚刚从昏迷中调整过来的郎平,依然出现在了赛场,这场比赛中国队以3比1战胜了俄罗斯队,闯入了决赛,赛后整个赛场的中国人沸腾了,女排姑娘哭成了一团,那一年中国女排获得了亚军,终于人们再次看到了女排崛起的希望,那时中国女排不仅在亚运会上稳稳守住冠军宝座,在2003年拿下了世界杯的冠军后,更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举夺得了金牌。后来中国女排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被当时郎平率领的美国女排击败,获得铜牌。此后又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低谷。2013年4月份,郎平再次拾起中国女排的教鞭,并把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中国女排带回了世界之巅。

什么是女排精神?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起,这种精神一直深深的植根于中国女排,成为这支光荣集体的强大基因。正是靠着这种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拼搏精神,中国女排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而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具体象征。

回首八十年代初,整整一代中国人,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投身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事业之中,克服困难,创造着一项又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在21世纪的今天,女排精神更是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离不开这种精神。(转自山东卫视,问责可删!)

选择钧结舞蹈    成就冠军梦想







    关注 钧结舞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