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顶嘴?你家孩子为什么和你对着干……

 

很多家长发现,当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叛逆心理自然而生,总会有一些事情和你做对,顶嘴,发脾气、不理不睬……...

很多家长发现,当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叛逆心理自然而生,总会有一些事情和你做对,顶嘴,发脾气、不理不睬……那么,在这个时间段,家长一定要静下心来好好对待孩子。孩子叛逆不懂事,家长可不能也一起发作,一定要耐心,细心对待,保持一颗平常心!
先听孩子怎么说


孩子的话:

因为我觉得我妈妈的做法一点儿也不好,她总是言而无信。上个月,和妈妈约定好如果我作业完成了就带我去动物园玩。可等我完成了他却改口说,等你考上班级前十就立马出去玩。这让我很生气。家长该怎么做

在生活中,父母们总是为了鼓励孩子或者是安抚孩子的情绪,随口许下诺言,用这样激励的方式来达到自己心中所想的目的,等事后又抛到脑后。父母们可能觉得这样孩子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可父母永远是孩子的榜样不是吗?

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望时,父母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也会改变,自己也会变得言而无信。所以,即使是承诺了很小的事情,父母也要认真的去做。




孩子的话:

其实,只有在父母误会我时,我才会顶嘴。有次我只是想帮她分担一点家务而去洗碗,不让她很辛苦,不小心摔坏了碗。妈妈就过来向我大吼:"谁让你洗碗了,有这个闲工夫还不去看书。"感到很委屈,就向她顶嘴了。”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的本意永远是好的,只是做错了事,父母应该先体谅孩子,因为孩子本身是想帮忙的,想给父母分担工作。如果因愤怒已经吼了出来,在发现误会孩子时,请不要吝啬自己的面子,要给孩子道歉。

如果孩子本想做好事,却遭到了父母的训斥,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什么都不会去帮忙,也不会成为一个健康热心的孩子,我想这是父母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认为在遇到这类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放下架子坦然一些,鼓励、安抚孩子。



孩子的话:

爸爸妈妈要求我做的事情,自己却都没有做到。让我早睡,可他们在外面打麻将到凌晨才回家;让我别玩电脑,我妈却在电脑上看韩剧一看就几个小时。家长该怎么做:

父母在孩子面前应当以身作则,如果父母没有做出表率,那么在孩子就不会那么顺从,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都会是‘凭什么?’不服的他们自然会反抗或者顶嘴,只有家长做好榜样,孩子才会信服于家长。



孩子的话:

他们只知道打击我,我妈反正就是有意无意的就说起别人家的孩子,隔壁的某某某得什么奖啦,考上重点高中啦巴拉巴拉的。为什么你们总是说别人的好?既然不喜欢我的话去找别人家的孩子啊!

家长该怎么做: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父母们总是不自觉的拿自家孩子和同龄人家的孩子比,总觉得这样脸上才有光。其实不然,这样的比较会让孩子内心对于其他孩子不服气,甚者还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与上进心,这样只会越来越糟糕。

我认为父母应该先对孩子表示肯定与赞扬,毕竟自家孩子又不是别人家的孩子,最重要的应该是自己和过去的自己比,只要进步了,就是好的。再说说如果拿来别人家的孩子说事,我认为也不是不可以,但父母们应该用客观的话来说,而不是开口就是谁谁谁家的孩子比你好多了。毕竟和孩子客观的讲道理,孩子才能信服不是吗?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案例帮你解疑惑


一说就顶嘴

4岁的儿子能说会道,你说一句,他顶你10句,且振振有词。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电视,我说:“不收好不能看电视。”他就说:“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我气得关掉电视不让他看,他就叫起来:“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解密

孩子的话显然来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民主的。此例中孩子的话,可以说“句句是真理”,且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他的行为本质没有错。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没有尊重他。

支招

在孩子回答“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后,父母可以不再言语。事后与孩子讨论:父母希望他立即收拾玩具,他是否应该接受?他希望什么时候收拾玩具,父母是否也可以接受?最后通过谈话达成一致,孩子也就不会因为这件事顶嘴了。

批评就摔门

每次批评女儿时,她会在你面前“砰”地把门重重关上。

解密

这是个模仿力强、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孩子。若处在良好家庭人际环境中,孩子的人际能力将得到卓越的发展。父母忽视家庭人际(夫妻之间、与长辈之间等)沟通或大人之间戏谑、嗔怪的行为,年幼孩子看到的是表面,而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就学会了。

支招

成人之间互相关爱,互相理解,多做正向沟通。孩子将很快学会并反馈给你,令你欣喜万分。

不满意耍脾气

儿子玩起电脑游戏没完没了,我说:“别老玩,眼睛会弄坏的。”他头也不回地说:“你真烦,烦死了。”如果你和他讨论这个问题,就陷入纠缠不清的讨价还价之中,弄得我头都大了。

解密

孩子嫌父母烦,是因为他必须停止玩游戏,且即使不停止也势必玩不成。而顶撞的言语是家人的版本。

支招

玩电脑时间长了影响眼睛,是孩子已经知道的和你多次唠叨的。正确的做法是与孩子约定玩电脑的时间,并用闹钟或计时器予以控制。必要时父母轻拍孩子的身体给予提醒。平时,要特别夸大地表扬他如何有自控力予以强化。



反驳有理

女儿聪明伶俐,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以各种理由说服我们,如为什么不?为什么要那样?我们可以……比如去外婆家前,我叫她快穿好衣服,她立刻“回敬”:“为什么要快?外婆家又跑不了”、“你不是总叫我做事要仔细、耐心吗”、“外婆也总说慢慢来,不可心太急”……我觉得很难对付她。

解密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爱“说道理”的家庭。孩子不能理解不同场合人们的行为需要弹性和灵活性,他们受思维发展(思维刻板性)和生活经验的局限,运用的是一种特殊的推理(转导推理),并据此反驳父母教育理念的自相矛盾”。

支招

减少笼统的大道理说教,注意具体事情具体要求。本案中,如孩子说“外婆家跑不了”,你的回答是“但外婆会着急”。针对“你不是总叫我做事要仔细、耐心”,不可回答“特殊情况例外”,否则,孩子下次又会用这句话为自己找理由。父母可用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历过的事例,以故事的形式,具体指导孩子的行为,逐步发展孩子的思维。

不理你

说好午睡起来去公园,可午睡时间到了,儿子还在玩,我们一遍遍催促他:“宝宝乖,赶紧上床,要不来不及去公园了。”可他就像听不见似的,毫无反应。

解密

要看到很好的一面,注意力集中,并有很好的对策“不予理睬”。这样就不会被轻易干扰。时间是抽象的,幼儿普遍缺乏时间观念,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支招

日常生活是有作息时间的。父母需要制定规矩和运用策略。如给孩子有限选择“要么睡午觉,可以去公园;要么继续玩,不去公园”,视孩子的游戏内容而定,如他正在搭火车,就说“晚上到了,旅客和司机都要睡了。下一站是儿童公园,大家睡好了有精神玩”等。如果孩子的游戏内容难以暂时告一段落,则应允许其完成(不可随意打断孩子的游戏或活动,因为培养注意力也很重要)。

故意做坏事,还做鬼脸

吃饭前让4岁的女儿放全家人的筷子,她却故意将筷子丢到地上,我教育她,她还自得其乐地向你做鬼脸。

解密

有两种可能,一是不愿做,二是想以此引起父母的注意。特别是有客人时,孩子有时会感到被忽视,而故意“不听话”引起大人注意,即便是挨骂。做鬼脸,很可能是有次她偶尔做了,获得成功:父母因忍俊不禁,化气为乐,不再处罚她。

支招

对她的鬼脸不予理睬,平静而坚决地要求地把筷子捡起来。若孩子坚决不捡,也不要坚持,自己处理好,饭桌上权当没发生这一幕。因为即使2岁的孩子也会产生内疚感。事后沟通,让她知道,如果想要大家注意你,可以用语言表达,如“我觉得没人理睬我!”平时不要忽略孩子被注意的需要。
情绪戏剧化

女儿情绪非常戏剧化,刚见到小朋友时会欢呼着冲过去,但转眼又哭着来找你,一会儿说找不到想要的玩具,一会儿又哭着来告状。

解密

每个孩子的气质、情绪稳定性都会有差异。一般而言,孩子越小,情绪稳定性越差,成熟也意味着情绪稳定性提高。父母要检视自己的情绪状况,神经质的父母很容易带出情绪不稳定的孩子。

支招

父母务必情绪稳定,视变不变,视乱不乱。处理事情态度温和但坚定,以健康、稳定的人格去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并帮助孩子学习控制情绪。同时要准备打持久战。所幸,孩子的可塑性很强,随着年龄增大和良好的教育,其情绪稳定性将逐步提高。

当众大哭大闹

在超市排队付账,女儿看到架子上的巧克力,闹着要吃,如果不理会,她就大声哭叫“我要吃……”,我感到自己被众人不赞成的目光所淹没。

解密

巧克力对孩子具有特殊的诱惑力,抗拒诱惑不是容易的事,但自控能力可以培养。若孩子因哭闹而得到满足,他将学会以哭闹要挟你,控制你。

支招

倾听孩子并适当满足他。超市不是天天去的场所,带孩子去一趟,给他买块巧克力也不算过分。若肯定不能满足他,就不要带他去超市。面对超市琳琅满目的诱惑,孩子若什么都不要,也非正常现象。

霸道的孩子

在儿子眼里,玩具永远是别人的好。看到邻居家孩子玩什么,立刻追过去抢着要玩。别人骑木马,竟会把别人拽下来,自己骑上去。

解密

若孩子2岁,这种行为属于正常,4岁值得注意,8岁就是霸道。说明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孩子自我中心没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仍然停留在2岁的水平上,认为只有武力才能解决问题。

支招

态度坚决、口气平和地制止抢夺行为,但不能训斥打骂(不可以暴力对待其半暴力行为)。孩子哭,就让他哭一会儿。事后再就事论事讲道理。请给孩子温暖的关怀与理智之爱,这种氛围会让他不轻易动武,且不可事事以他为中心。


    关注 lixiangfei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