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背心理学  我和他,分手了

 

怎么办?...

       高二的时候在班上有个很喜欢的男孩子,每次上课老师叫到他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转身去看他。感觉就像,他一直在发着光。和身边的好朋友聊天的时候,总是时不时提起他,说他打球好帅,声音好好听,成绩也好好,然而那些好朋友们都从来不这么认为他有那么优秀。可能只是在我一个人眼里那么耀眼吧。为了能让自己够得着那么耀眼的他,自己比以前努力几倍的在学习,只为了自己能有机会和他讨论题目。放假的时候去玩他玩的游戏,约着让他教我打球,终于从以前一周说不上一句话的情况变成了能说上十几句……终于终于,考试的时候顺利把他挤出了班上的前五,游戏里也变成了我carry他,不过我依旧不太会打球。


然后,我也终于等到了他来和我表白的那天。他说,你很厉害耶,我很喜欢你。我说,我也是。之后的事情就属于想想都会笑的事了,可能在最美的年华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身边所有事物都会镀上了一层彩虹的颜色吧。

可好景不长,刚上高三没多久,我们就分手了。理由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就有一天,他突然和我说,我们还是别在一起了吧。我说好,我连为什么都没有问。或许是因为自己太强势了吗?之后每次他上台解答问题的时候,我每一次经过运动场的时候,心里都是说不出的滋味……
       我开始让自己努力让自己忘掉这一段时间的事情,假装就一直只是普通同学。可是普通同学怎么会远远看到了对方就绕路走呢?于是我便选择彻底改掉了自己的作息时间,错开所有会遇到他的时间点上下学,离开教室的时间也比别人晚的多。剩下的所有便交给了时间,坚信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也是天真得可爱。如果再来一次,我或许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对大部分人来说,

分手是一件重大的负面事件
       人们通常会想要探寻其中的原因,而对分手原因的认知也会影响之后的情绪和行为。分手的原因可以按来源分为三类:自己的问题、对方的问题和双方关系的问题。

1

如果将分手的原因归为自身的、可控的因素(例如为获得更多自由而分手),那么自己通常会产生比较良好的自我感觉。如果自己还很在乎对方,或者自己是那种倾向考虑他人感受的人,则还会因为离开对方而产生内疚和羞愧。如果将分手归因于自身不可控的原因(例如相貌问题或经济问题),我们就容易产生更多负面情绪。这样想的后果往往不是产生自卑心理,就是对前任心怀怨恨。
2
而将分手的原因归到对方身上,自己往往会感到愤怒,会想,为什么你不愿意改变呢。不过,若是对方出轨导致分手,在愤怒之余也可能感到沮丧、自责和失控。因为会觉得对方出轨是由于自己魅力不够,而且自己无法改变这种局面,并因此感到失控,甚至绝望。
3
相比之下,把感情失败的原因归结到关系因素上会让人感觉轻松得多。这样的想法会极大消除内疚感,对自我概念也没有太大影响。如果将分手归因于双方想法不同、彼此不适合,分手后的第一感觉是松了一口气,而不会感到愤怒或是沮丧。将分手归因于无缘还可以缓解分手带来的痛苦,让自己更快接受分手的事实,失控感也会相对较少。

所以在分手的时候,正确的归因或许能让自己更快调整状态。


并且有研究称,当他能提供以下三个功能(爱情的三大成瘾需求)时,你就会觉得离不开他,紧紧依附于他。

 第一,寻求亲密;

   ♥ 第二,当你生病、遇到危险或外界威胁时,他就成为你的避风港,照顾你、支持你;

   ♥ 第三,他像一个安全基地,给你安全感和自信,让你无所畏惧。

这三个功能满足了人们天生就有的三大需求,与人亲密、被人照顾、有充足的安全感和自信的来源,从而与重要他人形成一种社会连结,获得归属感。所以在分手的时候,你失去了一个满足你这三大需求的人,才会那么难受、不自在。所以该做的就是,转移你的成瘾需求,建立新的依附对象。

当需要陪伴的时候,找自己的闺蜜或者铁哥们;当遇到挫折的时候,找自己最信赖的朋友或家人来帮助你;当没有安全感的时候,想想支持自己的朋友和亲人,消除“世上只有他,他是给我最多安全感的人”这种信念。这都能帮助自己更快地调整状态。

分手了,逃避是十分低效率的选择,不如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这样在路上遇到他,心里也不会那么尴尬。自己依旧优秀,既然彼此无缘,那么就这样就好了,不如把自己的爱分给身边的好朋友,将自己的精力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去。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蜂背订阅号


    关注 蜂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