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饮食】鲜香杂烩,博山酥锅

 

天气转凉,何不来一锅博山酥锅暖暖身?...



家庭、乡情,家与乡,总是连带着每个人的童年,总是沉淀着一份人们永远无法释怀的文化记忆,总是联结着节日,因此中国人才会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也正源自节日与家、与乡的这种关系,团聚与分享才会成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主题之一。

团聚总离不开一桌充满共同回忆与欢乐的餐点,分享也必寄托在这桌团圆的聚餐中。

酥锅就是在传统春节中,出现在山东省博山县居民团聚与分享的年夜饭桌上的代表性地方特色食品。


酥锅

关于酥锅的起源,其中一个传说是这样的:清朝时一家姓苏的人家发明了以陶瓦罐烹制肉、鱼、豆腐、海带等食物的做法,被称为“苏锅”,后来因为食材酥烂,而演变为“酥锅”。
另外则传说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的任上,路过博山,苏小妹为爱好美食的苏轼以陶罐烹调手边所能获得的所有食材,因而形成“苏锅”,后演变为“酥锅”。

而据民间说法,酥锅起源于年夜饭的筹备。

过去,穷苦人家过年时,因为家里别无长物,很难筹备好酒好肉的年夜饭,真真是“一饭难备”。于是有人发明了以剩菜剩饭及饭店、富人家所用食物的边角料为主料,以陶瓦罐为炊具,经过飞水、油炸、炖煮等长时间、多步骤的烹调,形成食材酥烂、汤汁鲜香的杂烩,被称为“酥锅”。

后来不论普通人家抑或家计富足者,纷纷以此作为年夜饭餐桌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最终风靡博山,成为博山菜的典型代表之一。

博山

陶瓷

手工业

酥锅能够起源于博山,主要有三个博山特有的先决条件。

首先,博山位于山东半岛腹地,位当泰山北面的交通要冲,南来北往的客商与物资为这里的饮食文化融合、食材的获得提供了便利,因而酥锅使用的主要食材包含农垦区域的畜肉、豆腐,海洋渔业区域的鱼类、海带;

其次,博山为山东地区历史上重要的陶瓷手工业基地,因此酥锅使用陶罐作为其炊具;

复次,历史上博山手工业发达,商业兴盛,虽处于丘陵山地之中,民风淳朴却不闭塞,民众生活相对内陆山区略为富足,且该地区为鲁菜各支系交汇地区,孕育了不少厨师,也为酥锅为代表的博山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年夜饭

博山人对于年夜饭上的酥锅,有一种近乎神圣的执着。以至于家家的年夜饭都要有酥锅,就好像“没有酥锅就不是过年”一样。民间有所谓“穷也酥锅,富也酥锅”的说法,意思是酥锅所用的原料可以根据家庭条件有选择的搭配。大富之家可能以整鸡整鱼来做,普通人家则可能把鱼头、鸡架作为主料,不论哪种,都是全家团圆饭或者过年待客的大菜,席间总要备上一盘,也因此博山有“家家做酥锅,一家一个味”的说法。


节日,总是牵动着人们关于生活的记忆,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节日中基于团聚与分享的餐桌,是维系人们亲情与乡情的寄托,出现在博山年夜饭餐桌上的酥锅,也同样承载着人们共同的记忆与期许。

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节日记忆呢?快来跟节庆君分享你的节日记忆吧!

联络密码jieqingtougao@126.com

注: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公众号立场无关

撰文:魏玮

编辑:黄莺 邹梦圆

美工:闵杰伟

图片来自网络


    关注 我们的节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