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监测的进化(室外篇)

 

1从官用到民用刚开始,空气质量检测是工业化发展的一个副产品,由于工业化对城市空气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导致政府对...

1
  从官用到民用


刚开始,空气质量检测是工业化发展的一个副产品,由于工业化对城市空气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导致政府对工业的空气污染开始关注,运用一些化学或者物理的方式对空气污染物质的种类及其含量进行检测。

而空气污染物成分的复杂性和细微性,导致空气检测过程以及所需仪器比较精密且复杂。最先的空气检测一般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研究人员现场定时采取空气样本、实验室污染物分离与分析、撰写检测报告,完整的一个检测过程的时间要以天来计算。而且需要专业的研究人员和高精尖的设备去支撑,除了政府部门和专业的实验室,普通老百姓根本无法承受空气检测所需的专业知识和高昂经费。

渐渐地,采样、分析、出报告等步骤可以在一个设备上完成,而且为了满足民用的需求,设备的价格从动辄数百万到几百块,体积也渐渐地缩小,虽然在检测精度上有所牺牲,但完全能满足民用的需求。
2
  从定时到实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空气检测的过程从一系列繁琐的步骤到一台仪器搞定,检测所需的时间也快速到几十秒内就能出报告,这就为空气的实时监控打下了基础。从定时的检测到实时的跟踪监控,空气检测不再是在某个突发事迹发生的一个硬性需求或者是一项定时的政府工作内容,而是一个实时的跟踪监视过程。

在2014年的黄岛新区全球海洋人才洽谈大会上,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中科院光电所课题负责人、技术顾问刘学峰介绍了一项令人叹为观止的技术:只需要一台小小的“空气照相机”对准空气拍照,就能立即显现出空气是否干净,雾霾所含成分、比例是啥。而它的核心,就是利用远距离气溶胶非直观超分辨成像技术实现对成分和颗粒分布的精准、即时、快速分析。

小编已经忍不住想给空气来张自拍,然后分享到朋友圈炫耀下了。不过这台牛逼的机器的价格不是很亲民,目前市场价据说是30万左右,土豪们又有了一种低调奢华有内涵的炫富方式——给空气拍张照。
3
  从定点到移动
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小”和“快”已经不单单是极客(geek)们对空气检测追求的境界了。可穿戴、互动性、智能化,这是目前室外空气监测仪的时尚关键词。

一个城市实时监控的空气监测点是有限的,根据我国最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检测规范》(试行)规定,一个城市的监测点数量设置如下图:
一个监测点要服务几十万人,涵盖至少几十平方千米的地区,而实际上空气环境是相当复杂和变化多端的,一栋楼前后的空气质量可能就相差很大。
于是,极客们就想出了一种个体化空气小环境监测与分享的办法。那就是,将空气监测仪做得足够小,可以随身携带,甚至可以像小饰品一样穿戴在身上,走哪儿就检测哪儿的空气。并与个人的手机APP相连,从点到线,画出一路走过来的空气质量地图。更深一步就是通过互联网分享和大数据分析、汇总,由线到面,在成千上万个用户的数据分享的基础上,画出一整个地区的空气质量热点图,用颜色来对某个地球的空气质量进行区块划分。
就好像我们开车出门前,看下百度地图,避开那些红色拥堵路线,选择绿色畅通路线;以后我们出门也可以看下相关的空气地图,避开那些红色的重污染区域,多去去那些绿色的空气清新区域。
想想都很美好,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呼吸了!

文章转自网络


    关注 芬兰维萨拉气象监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