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 刻奇,关于建筑

 

建筑师都是深井病!...



好好老师:“神马叫‘刻奇’?”

蓝图君:“可以理解为“自媚”?(笑)有点讨好自己,迎合自己的意思。”

好好老师:“意思是: 建筑师都是深井病?哈哈哈哈哈。”

蓝图君:“有点这个意思。”

好好老师:“那还有啥聊的,建筑师都是深井病,这是陈述句!(笑)”

刻奇是什么?走近建筑的殿堂,相信你也或多或少听说过这个词。这一期,蓝图君把“刻奇”的范围限定为建筑学生一种独特的情感,并邀请了一些同学,来谈一谈他们对于建筑学中“刻奇”二字的理解。



有广度而没有深度的旅游,在大街上四处随意的拍一通或者走一通,某些忽略应用利用率和实用性填鸭式教学的课程,五花八门的“方法论”,单纯从别处借鉴过来技术爆表但却与设计毫无关联的超屌分析图,学了软件感觉自己up up up的技能……刻奇还是反刻奇只有看清自己的心后才知道。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waiting

拥有精神追求可能出于自负,也可能出于自律;在意他人想法可能出于虚荣,也可能出于责任。

——李想

每个专业都有特别之处,换而言之每个专业都不是特别的。艺术让人觉得玄可能是因为很多东西还不能用科学解释。 不懂文学的人可能觉得曹雪芹是刻奇, 不知道《红楼梦》在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什么;不懂音乐的人可能觉得贝多芬是刻奇, 弹几个音符就自敢称《命运》。那为什么要让一些不懂建筑的人来评价你的追求是肤浅的精神感动?脚踏实地做事,即使你的感动被印证不过是自娱自乐,做这件事情的也是时间,绝不是我和你。

——印其思诺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设计本该是平凡简单的东西,不宜曲高和寡。它具有社会性,如果不能被人看懂,不能被理解,不能真实地感动到使用建筑的人,我个人感觉是不太恰当的。

你创意的点子需要结合对社会的观察,对生活的体验,这些体验在每个人心中都是共通的。建筑师应该在把握住这些共同的本源在此基础上区创新才有意义。

好的建筑是会实现人心和人心的交流,那才是重点。建筑只是一个场所,它的存在感应该是比较弱的,只有建筑跟人很好地联系在一起,才叫真正地设计生活好的建筑就像是一个很好的容器,它能承载很多美好的东西,好的设计首先应该是追求容器里面的东西。所以建筑学的学生不宜觉得自己有多独特,不应该觉得建筑学是多高大上的,这个出发点本来就具有误导性。

这个世界很大,跳出圈子才知道我们学的建筑学是非常渺小的。从众多工科专业中,从纯粹技术层面上来说,有很多其他工科专业对社会的推动意义远大于建筑设计,有的同学可能有点过于高看建筑学饿了,建筑学只是社会学科的一部分而已。

建筑学是一个很柔性的东西,它的存在应该是通过设计哲学去调和各个事物的关系,如果把它当成刚性的东西,粗暴地去左右事物本该有的关系规律是不合适的。大部分以自我为中心的建筑师采用的就是后者。然而在这自媒体发达的时代,只要会制造话题,粗暴也可以变成是美丽的,如果不加判断,就去学习,对同学就会有很大的误导。做建筑首先要有卑微敬畏的心,需要有社会责任感。脱离生活,再侃侃而谈的设计,是很浮躁的,他们只是在设计自己的野心,并不是真正为这个社会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

建筑不该是一个圈子的娱乐,应当具有社会互动性的,这样的建筑设计才有意义。做一个很表面的建筑,找摄影师拍拍照拍得很美,只拍好看的角度,后期一下,再写篇推文。组建一个圈子,相互点评吹捧,但真正具有话语权的使用者却没有机会吭声。建筑成为了他们成就自己功名的方式,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类设计师,做的不是建筑,而是带有自我标签的雕塑而已。

只有多出去走,多体验,才能做出好的设计,才能最终有可能让世界更美好。

——匿名

留存一份感动,继续走建筑的风雨长路。

“我就自我感动,怎么着了”。自我感动,本就人之常理,既非心理学者,又何必解剖之,何必思辨(甚至批判)之,何必话其为“刻奇”呢。学建筑,确实艰辛漫长,留存一些自我感动(jiao qing)来继续前行,只要我木有妨碍到他人,又有何妨。

不过,话说回来,自我感动可以,自傲和蔑视其他专业就不好了。就拿会与建筑师配合的暖通空调、结构、给排水、电信等工程师来说,他们是“懂技术”的人,他们有时候会严重制约你的设计的最终实施。比如博物馆图书馆里面的大空间,假如你设计中层高有6米,梁、楼板、空调管道、水管、天花板等甚至能吃掉3米,只给你剩下3米的净空,因为设计师不懂技术不懂怎么计算,当各工种的工程师说空调管、水管、梁高就要这么大,管间距离就要这么多的时候,你不能说个“不”字。

另外,也是因为建筑是和历史、文化、艺术等高大上(bu ming jue li)的东西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这种跨学科的大综合性确实给人一种优越感和自我感动吧!

但是(又是令人讨厌的“但是”),就像练功一样,设计也是有分九重功力的,这九重功力中的低层是功能、流线、造型等等基本功,往上是结构、材料、构造、各专业配合等等,最往上才是艺术、哲学层级的成就吧。而且,越上乘的设计功力,能够修炼到达的人越少,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关注的建筑大师是建筑师洪流中的极少数,或许只有他们才达到了,因为那些经典名作都是可以多方面解读,值得反复深入思考的。

不想洒鸡汤,也不想泼硫酸,只是希望大伙不要对内心一些小感动的存在的合理性都要质疑(貌似更多发生在低年级身上),又要对建筑设计漫漫的升级过程有长期修炼的心理觉悟。总之,留存一份感动,继续走建筑的风雨长路吧,期待未来的你会有伟大的作品!

——邹子意
How are architecture students different from others?

We are crazy optimists

Despite sometimes some of us may feel depressed, desperate and lost during the design process but the fact that we have chosen this already means a lot. Crazy enough to choose this super intense major, optimistic enough to go through all the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ambitious enough to believe that we can and we will make a change.

Yes, we are just exploring what architecture really is, and it might mean different thing for each of us. And the more we discover, the more we understand that we know nothing about it.

Sometimes I think “ why can’t I just take all the projects just like simple home-works: you do it, you hand it in and relax...” But somehow it doesn’t work. It just has to be emotional; otherwise it is very hard to do design. There are no interesting ideas and creative decisions without a challenge.

It is not as bad as it might sound though. Every project is like an adventure, and it is normal to feel a little bit lost, because you do not know where you are going. It is not like mathematics, where you have an equation and you can just count it. And you know that the result of your work will be some number. When you do design, you can’t know what your result will be like. So we have to cope with emotions, stick to our ideas, believe in them and work hard and the most important is to enjoy all this. You think about the project day and night, friends and family complain that you are not there. I mean, when you are right in front of them physically, but your mind is there, on the building site, in the architecture studio. You mostly talk to people of the same major because you understand each other or simply because you don’t go to other places much. Yes, we are kind of weirdos. But once we graduate, it is our right to choose whether we want to be in the world of architecture or not, but this 5 years adventure will be never forgotten and in the end, the prize, whatever it is, will be worth it.

——尹珠

(作文解题)刻奇似乎与生俱来。刻奇是蒙蔽的幻象,往往也是无知的衍生品。刻奇很可能阻碍探求的脚步,先于得到真相而满足,云云。

这么说吧,对于一个学生,沉湎于自己的小确幸、小情怀是很正常的,谁没有沾沾自喜的时候呢?如果这种心情只是短暂的,兴许可以激励自己,算是小的嘉奖,特别是置于苦闷的赶图生活背景中。罢特,如果它被无约束地强调、重复、延长,形成一股“大情怀”,呵呵,恭喜了,面对的只有固步自封。聪明的你,想走到哪一步才停滞不前呢?

——麦晟


    关注 蓝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