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弦诗乐《双鹦鹉》二弦领奏:吴灶兴

 

真音乐旨在研习中国民族音乐,传播潮州音乐,潮剧,乐器演奏等不同音乐形式。欢迎您加入真音乐,共享音乐为您带来的乐趣!...







请点击播放下面音频▼





精彩导读:

                      浅谈潮州音乐的民俗性(二)

                               作者:庄庆生

二、丰富多彩是潮州音乐的民俗性之二

潮州音乐之所以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其原因是潮州音乐种类多样,曲调丰富。有潮州大锣鼓乐、弦诗乐、细乐、潮阳笛套乐、庙堂音乐等;有四个名调:轻三六调、重三六调、反线调、活五调,其活五调在全国所有乐种中是绝无仅有的,它由潮州古谱“二四谱”唱名而成。“二四谱”即“二、三、四、五、六、七、八”做为音名,也是唱名,相当于简谱“5612356”(第一个56为低音),“二四谱”是潮州音乐中流行最古老的谱式,清末以后才用工尺谱和简谱。

潮州音乐的乐曲有多种不同结构,一是“弦诗”,“弦诗”之名来自“民俗之诗,披之广弦”的说法。较流行弦诗俗十大套。如《寒戏水》、《昭君怨》等,它的构成是由一个旋律通过节拍变化来完成的,其运用的方法据说是由宋词的增、减、摊、破而来的。二是“小曲”也称“杂曲”,每首乐曲没有固定板数,小曲来自正字、西秦、汉调、粤调的伴奏音乐及民间小曲等,如《柳摇金》、《赛龙夺锦》、《修粧仔》等。潮州大锣鼓,也称“套曲”,它的结构是由若干首牌子组成,如《抛网捕鱼》、就是由乐曲《十八板》、《柳青娘》的三板、小曲《飞凤衔书》、《双书生》、《水底鱼》五首乐曲构成。《抛网捕鱼》1957年8月在莫斯科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民族乐器比赛中,获最高奖项金质奖、饮誉国际乐坛,得到音乐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潮州音乐有乐曲一千多首,流行的有三百多首,而小曲《景春罗》,流行最广,几乎家喻户晓。

潮州音乐与民俗相关的是演奏参与性和即兴性。只要你读会一首三句半的《景春罗》,便可参加演奏,因此,潮州音乐《景春罗》是一首板数最少、入门最快、演奏最易的乐曲,人人都能参与。只要你遵照乐曲的节拍(板数)和骨干音,就可随着自己的兴趣对乐曲进行加花装饰,这就是潮州音乐民俗性的创造空间,所以,潮州音乐是活的音乐,它才能在民俗活动中不断创造、繁荣和发展。

三、凝聚力是潮州音乐的民俗性之三

潮州音乐的民俗性还表现在引起共鸣和趋同感,一敲起大锣鼓,演奏潮州音乐,人们就闻声而动,俗说:“锣鼓一响心蹦浅”,因此,潮州音乐有很大的号召力,在国内外凡是有大型聚会活动都以潮州音乐演奏作为一种信号。例如在国内,汕头潮乐改进会建国初期用潮州音乐进行义演,筹款购买飞机支援抗美援朝,获得群众热烈拥护。在国外潮州音乐不仅是娱乐艺术中表现它的独有魅力,更在各种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中,表现了它非凡的凝聚力。举凡赈灾黎、济贫困、助建设、伸正义等社会活动中,据不完全统计,建国前海外乐社通过潮乐义演,在1917年到1947年的30多年间,共举行赈灾义演30多次,得义款、国币、大米等支援国内。尤以新加坡余娱儒乐社赈灾筹款义演最为卓著,共13次。通过乡音乡情把海外潮人的国内潮人的心联结在一起,潮州音乐点燃起来的熊熊乡情之火,产生无可估量的光和热。潮州音乐使血浓于水的亲情、族情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这就是潮州音乐的凝聚力。

改革开放后,潮州音乐民俗性进一步升华,潮州音乐交流纵横交错,海外、国内以乐会友,以乐传情,构成一个潮州音乐演奏的盛会,潮州音乐之花盛开在世界各地,正如音乐家贺绿汀说:“天涯存知己,四海有潮音。”所以说,潮州音乐是民俗的,也是世界的。



欢迎关注                      

快乐生活

精彩每天



    关注 真音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