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三人行,带娃儿走龙脊

 

旧文重发,申请原创保护用。...



旧文重发,申请原创保护用。

香港龙脊远足径,全程8.5公里,曾被《时代周刊》(亚洲版)选为亚洲最佳市区远足径。它横跨鹤咀半岛,途中山峦高低起伏有致,远观俨如一条露出骨脊、匍匐在山上的飞龙一样,故名龙脊。沿途可以欣赏南中国海、石澳、大浪湾、赤柱及大潭一带美丽的山海景色。



2016年2月4日,立春,香港。

孩儿他姨、姨父,还有我,我们仨大人,带着一岁八个月的小孩儿,从香港岛出发,一路搭乘港铁、转巴士,来到传说中的龙脊。



一下车就是龙脊的指示牌,站在马路对面,远处的赤柱海滩依稀可见。谢霆锋和张柏芝当年的别墅,就在那边。多年前有次去赤柱,见到当地的居民指着一栋楼说,看,那里就是霆锋和柏芝的别墅咯。



谢霆锋有一首歌是孩儿他姨我俩的合唱保留曲目,如果说追星,大概他是我青春时代唯一追过的那颗星了。去年《十二道锋味》播出时,我又重温了一把追星的感觉。



从入口拾级而上,不时见有小鸟在台阶上休息。最初的一段路走得很轻松,边走边看风景。







这个穿着纸尿裤的小孩儿,是那天所见徒步人群中年纪最小的一个。走在人群中,不时有人回过头来对他说,“加油”,“well done”。他对外国人手里的登山杖表示好奇,聪明的姨父从地上捡了根儿树枝,给他做了一把登山杖。小孩儿接过拐杖,拄着走起来美滋滋地。

沿途风景如画,边走边玩耍。第一个小时的路,小孩儿基本没让抱,自己走完。



透过树丛,能看到美丽的大海和远处的山峦。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龙脊的起点。时隔几个月再看当时的照片,感觉照片上的小孩儿好小一只,踮起脚尖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从这个起点开始,小孩儿就丢下拐杖不想走了。让姨父抱,让姨妈抱,就是不让妈妈我抱,于是我成了那天最清闲的人。我给他们仨拍了许多照片,他们自称“幸福的三口之家”。



一路蜿蜒,行至山间,见得海天相接的辽阔,有滑翔机在天空中漂亮地驰骋。



下图就是遇见美女的地方,看过《两岁娃儿的日常英语启蒙》的朋友应该对这个段子不陌生。(今天推送的第二条就是那篇,新加了题图,点开可看到大图)



天空没有留下什么,但是我已经飞过。看到下图中的那只飞鸟了么,依然是姨父拍的。



在山顶,姨父抱着小孩儿,观海听风。



转过身来,能看到山下的高尔夫和球场和不远处的海岛。



小孩儿趴在姨妈肩上睡着了。



而我这个观光客、本次行程的“向导”,彼时的画风是这样的。(为什么给向导二字加引号,请往下看就知道了)



在山顶,还看到有老外手拉手坐在岩石边拍照,于最陡峭处摆pose,这在我们是断然不敢的。他们对自然的大无畏,和我们所理解的大无畏,大约是不在一个频道上的。

进入第三个小时,太阳越来越火热。在山顶待了不短的时间,考虑到体力和当天的行程安排,收拾一下起身下山。

下山要先走一段土路,上到一个坡再下来,这对一个背包的大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当你抱着一个24斤的小孩儿,感觉会完全不同。



起先我们仨轮流抱小孩儿,等到完全变成陡峭的下坡土路时,他俩说什么也不让我换班了。我,又一次成了观光客。后来孩儿他爹说,可能是我的平衡感让大家对我的信心不足,他们担心我抱着孩子摔倒了。

我这个蒙查查的向导,下山时没注意看指示牌,在一个岔路口,迷路了,而且是往前走了好久才发现。当路上风景越来越好,却看不到一个除了我们之外的人时,我弱弱地说了句:好像走错方向了。

走在前面、正抱着孩子的他俩,听到这话猛地就刹住了车。彼时,我们的下山之路已经走了半个多小时,衣服全都汗湿透,带的水也喝完了。正如李宗盛歌里唱的,还未如愿见着不朽,就先把自己搞丢。

我把大家带上了一条囧途……

我们站在原地,仔细回想了一下,是从山顶起身时,有个指示牌标着两个方向,一边通往海滩,一边通往公路,也就是来时下车的站台。应该是在山顶那个岔口就走错了,因为走了这么长时间,除了鸟叫声和我们下山的脚步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了,感觉像进入了一片无人区。

下坡路已经走得很艰难,抱着酣睡的小孩儿沿着乱石再爬上去也不太现实。不然,那就走走吧。如果前方不远就是海滩,那去海边玩会儿也不错。我们这么互相安慰着。

在香港的那几天,我们手机没有开通漫游,回到酒店用wifi跟家人保持联络。在外面,手机没信号,找不到人基本靠喊,还有,广播寻人(是的,这里又是一个故事,先按着不表)。在意识到迷路的那一刻我马上想起来,手机没信号时救援电话是可以打出去的,不好意思,那一刻我还想到了蓝天救援队。

我们仨商量着,先往前走走看,说不定能有一条路可以走出去,即使去不到公路或海边,但总有一条路能走出去。这在当时,是最乐观的想法了。而我心里,却一直在担忧另一个问题:带的水喝完了,大人小孩儿缺水了怎么办。尽快往前走,找到地方买水吧。山上是不可能有了,最理想的是能走到海滩附近的村庄,那里应该有卖水的。

就这样心中打鼓,表面镇定赶路。不时有乱石小路,姨父抱着小孩儿,姨妈我俩在一旁“护驾”。每走完一条乱石路,心中都一小阵欢呼。

谢天谢地,半个多小时后,终于有人从对面走来了!是位老伯。看上去,像是本地经常行山的居民。我们急忙走上前向他打听,这条路的终点是哪里,我们要回公路上坐车回港铁站,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他拿出手机,指着一个APP说,他刚从公路那边过来,到现在一共走了多少步,按他的速度大约用了半小时。我们抱着孩子,可能时间会久一点。听他这么说,我们放心了许多。匆匆谢过继续赶路。

过了一会儿,正走着,听到有人喊等一等。我们扭头一看,发现正是刚才那位老伯。他说,他要去海滩,那里也有车可以回港铁站,只是要走得久一点,大概一个多小时。他问我们要不要跟他一起,因为担心我们再迷路。我们想了想,怕走得太久身体脱水,就谢过他,继续沿着刚才的路往前走了。

走着走着,好像听到了汽车驶过的声音。我们又是一阵雀跃。有车声了,那离公路应该不远了。

此时小孩儿也醒了,趴在叔叔肩膀上开心地笑了。对于从山顶开始发生的一切,他一无所知,当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我这才掏出手机,拍下了下山的这最后一段路。



走到山下,看见公路,我们忍不住欢呼起来。从山顶下来用了将近两个小时,虽然曲折、忐忑,但还是有惊无险走完了全程,也算是立春之日的收获吧。

可能是高兴过了头,走着走着不知怎地又走入了一片禁区。出来一位工作人员严肃地说,这里是少管所,外人不能进入的。我们说刚从山上下来,要去公路上坐车回港铁站。他可能看我们也不像坏人,摊开双手耸耸肩说,我也要去坐车,你们跟我一起吧。走到大门口,他指着墙上的一行字很认真地说,看到了没,这里有写外人禁入的。我们笑着说看到了,谢谢你啊。

正说着,公交车从后面开了过来,他马上飞一般地往前跑,边跑边大声告诉我们,站台在前面,快点跑啊,错过这班车要等很久的。

那天下午,我们回酒店取了行李赶往红磡火车站,准备坐火车去广州。到了售票处才知道,因为临近春节,那几天香港至广州的火车票特别紧张,都是一早就卖完了。而站外的黄牛票已经炒到了两倍的价格,并且是人民币交易。我们一商量,干脆今天不走了,买明天的票吧。

在红磡地铁站里,我们用着免费的wifi边查当晚住宿的酒店边感慨:港澳通行证上写的“每次逗留不超过七天”,这下当真要妥妥地用满七天了。

【路边小院】是一个以记录孩子成长为初衷,以个人当妈后的状态和思考为延伸的公号,有时也会发好朋友们的作品。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可加关注。


    关注 路边小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