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年轻消费群体的重要性

 

点击标题下「SIGCESS资讯」关注我们~...




点击标题下「SIGCESS资讯」关注我们~

当你接触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年轻人,相信你也会感受到了各种似是而非的、对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解读。

如果把年轻人和二次元混为一谈,再加上 IP 这个概念,而无数财富冉冉升起的幻觉就会出现在眼前,解读年轻人的思想,会是下一笔财富。



以下是来自于《好奇心日报》对市场中活跃的公司的日常采访、对一些著名营销案例效果的追踪,更重要的是对年轻消费者的采访和调查当中,所得出的结论可供大家参考学习,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您是否足够了解他们呢?

传统公司的渠道因为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生活方式而瓦解;年轻人获得信息来源的变化让市场失去对消费者的敏感性。

在中国经济开放和高速增长中长大的 80 后、90 后们,没有经历稀缺经济之苦,也因财富的增长有着比上一代更强的消费欲望和能力,对于健康食品、旅游等高端产品和服务更有需求。同时因为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更多开阔眼界的机会,作为消费者,他们也更加成熟。

对这个年轻群体的错误认知,可能让传统的市场优势公司采取错误的市场手段,最终成为失败者。

哲学家康德说过一句话,“将人视作手段,而不以人本身为目的,这永远都是错误的。”因此,有一些观念看起来不可忍受,比如“得屌丝者得天下”、“比如只要名声出去了,其他都无所谓”,还有一些概念被高估了,比如“粉丝经济”。

简单来说,如果打着“互联网思维”的旗号把消费者过于渠道化、工具化、物化,一家公司最后会因此丢掉消费者——或者说,因为它从来没有真正赢得过消费者,它也不会有未来。

互联网环境下主流消费者:80后不爱“划算”,爱“品质” ,90后爱网购,消费靠“感觉”。

80后一代消费心理特征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乐观消费主义,敢于冒险,消费目的更强调追求快乐、享受生活,而非传统的“成就感”。消费中注重对个人价值的体现,而对关系消费、情感消费关注度降低。重品牌,重时尚,并愿意为此付费,对低价产品的解读可能不再是“划算”,而是“不够档次”。经营者应当针对80后消费特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突出“享受生活”、“个人价值实现”和“品质、档次”。

90后一代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由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使得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价值体系,他们的成长由互联网全程参与。正是由于他们成长的社会与营销环境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使得他们在信念、价值观,特别是消费观念、心理特征方面与80后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

90后的消费特征是将某种消费感觉转换成消费价值,他们对商品的情感性、夸耀性及符号性价值的要求,早已超越了商品或服务的物质性价值及使用价值。他们消费更多凭的是“感觉”,感觉能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90后一代消费者最大不同可能就是购买方式变化,或者说他们更喜欢网上购买方式。
80后、90后工作不为生存,为实现自我价值 

80后、90后进入职场他们普遍不愿在巨大压力下工作与生活,他们进入职场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是为了生存。他们更渴望过一种舒适的生活,渴望“慢下来”,于是一个随着经济与生活水平的发展逐渐衍生出来的新的族群—PL族就应运而生。

P代表完美(perfection)、L代表休闲(leisure)与慢生活(low life)

今天的PL族,这部分人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宽裕。调查表明(2014):PL族消费在休闲方面如野外旅游、远足、自驾游等已成为他们的主流消费风尚。
(部分内容源自互联网) 


    关注 SIGCESS资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